•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煜怀念故国写下一首哀婉动人的词,艺术成就亘古绝今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7 10:36:00 来源:戏说三国

这首词“柔靡”的风格与词人真实的个人情感,完全符合悲剧审美的需求,于是自然生发出了一股绵延千年,催人泪下的情绪感染力,打造出了一首艺术成就亘古绝今的亡国悲歌。

清代诗人赵翼作《题遗山诗》,末联提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当一个诗人以“亡国之痛”为主题进行创作时,由于主题本身强大的感染力,会让一些不太合乎规范的作品,也达到及格线以上的水准。

如此说来,亡国词应该是所有诗词里最好写,并且最容易取得成就的一种。不过在如今,当我们提到“亡国词”时,能想出来的作家却不多。

李煜怀念故国写下一首哀婉动人的词,艺术成就亘古绝今

假如你上街随机采访路人,问他们知道什么古代的“亡国词”,估计有超过九成的国人只会想起一个作者和一首词,那就是——李煜和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剩下一小部分人,可能会多想起一首杜甫的《春望》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假设你再进一步,非要路人在这几人中分出高下。

那么对方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因为“杜甫、文天祥写的又不是词”。同样是写“亡国”,为什么大家一想到这类作品,首先想到的不是诗而是词呢?

一、亡国词为何优于亡国诗?

其实中国历史上写“亡国诗”写得出彩的人,不计其数。与李煜同时代的花蕊夫人就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述亡国诗》,其文如下: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不过这首诗述说的只是花蕊夫人作为后宫女人在“亡国”问题上的无辜,受限于文体和诗歌的长度,花蕊夫人并没有在正文中展示自己,或者是国家沦亡后悲惨遭遇的细节。

李煜怀念故国写下一首哀婉动人的词,艺术成就亘古绝今

清代钱谦益在得知南明桂王遇害之时,也写了一首亡国诗《后秋兴之十三其二》,其文如下: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这首诗可以说把明人的亡国之情写到了极致,开篇用大白话说出一个清晰明了的事实——明亡之后,再也没有中华了!

国家丧失了领土,还不算最悲惨的事,更惨的是,明朝的遗民们在这个时候,就算是想学习屈原“葬身于鱼腹”都不可能了。

因为清军不光已经占领了明朝的陆地,他们现在连明朝的海域也全部占领了。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时不时派军队开着船在大海里抢劫!

那时候的明人是多么地绝望啊,望遍关隘与河流,再也看不到汉家旗帜,大明王朝就这么沦亡了。本来还寄希望于南明小朝廷,可是现在桂王也被杀了。

李煜怀念故国写下一首哀婉动人的词,艺术成就亘古绝今

这下子仿佛就连“月宫”都被清军占领了一样,嫦娥也没有家了,她只能独伶伶地坐在月轮上哭“桂花”。词中明朝的遗民,真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钱谦益这首“亡国诗”里面的伤感情绪表达,也算是突破了他个人创作的极限了,但是它在民间的传颂度,且不要说不如李煜的亡国词,就连普通人写的“亡国词”也不如。

比如南宋朱墩儒有一首《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又如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两首词在许多人心里,感染力就非常强。对比前面的诗词作品我们会发现,原来词是“不讲道理”的。

李煜怀念故国写下一首哀婉动人的词,艺术成就亘古绝今

词淡化了“家国大义”,没有明显的“士大夫忠君思想”的介入。创作的内容从生活的细节和个人情感入手,更能引起底层百姓的共鸣。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也是从个人的身世出发,让“山河破碎风飘絮”与“身世浮沉雨打萍”结合到一起,才得到了最强的悲剧感染力。

二、李煜亘古绝今的亡国词

前面提到的这些亡国诗词,都是非常出彩的作品了,可是为什么不能战胜李煜的作品呢?有人认为,他们主要还是输在了“身份”上。

一个国家灭亡了,最伤心的人究竟是谁?有可能是这个国家的忠臣、良将,以及皇族,但并不一定包括这个国家的全体子民。

所以亡国之痛,也许最应该由亡国之君自己来书写。不过北宋徽宗在国破之时,逃亡途中也写过一首亡国词,《临江仙宣和乙巳冬幸亳·州途次》:

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买就船鱼。

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

这首词只是写出了宋徽宗在逃亡中那种惶恐的心态,但是并没有什么特别能打动人的悲剧细节,所以影响力还不如前面提到的所有作品。

李煜怀念故国写下一首哀婉动人的词,艺术成就亘古绝今

可见李煜在“亡国词”上之所以影响力巨大,除了得了个“身份”的便宜之外,也是因为它的艺术成就的确达到了极致,让后人根本无法超越。

身为南唐君主,李煜在创作亡国词的时候,几乎全部是从个人的“内心世界出发”。他填词悼念逝去的“春花秋月”、“江河流水”,全部是在为自己的身世发出哀叹。

李煜偶尔填词感叹一句“三千里地山河”与“玉树琼楼”的沦亡,还是觉得更对不起的是当初分别时为他演奏《别离歌》的宫娥,宫娥在这里完全可以理解为他与他亲近的朋友和家人。

简而言之,在李煜的词中,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国家、民族的概念。他一直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但是非常矛盾的是,李煜本身的确就是一个君主。于是“国家不幸诗家幸”,他吟诵出来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就与国家悲剧融为一体了。

李煜怀念故国写下一首哀婉动人的词,艺术成就亘古绝今

于是,“无家国情怀”的人会被李煜词中的个人悲剧打动;“有家国情怀”的人会被他亡国的悲剧打动;二者皆有的人,会被他词中的“双重悲剧”打动。

所以李煜的“亡国词”,就拥有了最广泛的受众。因此从创作的主体上来讲,他这样一位词人的出现,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身份”带来的影响,李煜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赤子之心”。按照王国维的说法,李煜比别人优胜的地方更在于他性格上的短处,即“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因为在皇宫里长大,从小被人呵护着、宠溺着,亡国之前他没有吃过什么苦头。所以“一旦沦为臣虏”,他性格中的“怯弱”与“逃避”就显现出来了。

一般人有这两种性格的也不少,但是绝大多数人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并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性情”。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曾国藩,他在《曾国藩家书》里面完全是一个道德圣人的形象,可是当我们读他给皇帝的奏疏时,却能看到他残酷嗜杀的另一面。

李煜怀念故国写下一首哀婉动人的词,艺术成就亘古绝今

又比如大汉奸汪清卫,他能写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的诗句,最后却走向了他人生理想的反面。

据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一个人的文学“审美”追求与他本身的性格,可能是相反的。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是他们自己“理想中的人格”。

那么,人为什么要追求自己身上没有的品格呢?这是由于世人都有上进心,想往上走,当上人上,甚至是圣人。至于做不做得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不管做不做得到,他都会把自己的“理想型”留在作品里。可是李煜却不一样,因为他一出生就是人上人。

李煜既不想往上走,也不想当圣人与佛祖,他写词只是为了抒发自己心中的郁结与感情。在生死关头,他自然抒发的情感,并不害怕将性格的弱点暴露出来。

然而艺术之所以可贵,就在于“真实”。于是不仅是“国家不幸诗家幸”,更是“诗家不幸”读诗者幸。我们的诗词爱好者,就因此看到了这一批最好的亡国词。

李煜怀念故国写下一首哀婉动人的词,艺术成就亘古绝今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讲的话,李煜“亡国词”中最好的一首,那就不应该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了,而应该他春夜思念故国,写下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结语

这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里面的李煜,是一个逃避现实的悲剧人物。他在春夏之交的深夜思念故国,到了凌晨时分依旧窝在被子里面不愿意起身,只因为想要一直做“梦中人”。

李煜想回到过去钟鸣鼎食的生活中去,他恐惧看到故国“三千里江山”易主的现实。这种性格的人在现实中是不讨喜的,所以也难怪毛主席会批评他这首词写得“风格柔靡”。

不过事实上有很多人一直都很喜欢这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那是因为——“艺术是不讲道理”的。

李煜怀念故国写下一首哀婉动人的词,艺术成就亘古绝今

这首词“柔靡”的风格与词人真实的个人情感,完全符合悲剧审美的需求,于是自然生发出了一股绵延千年,催人泪下的情绪感染力,打造出了一首艺术成就亘古绝今的亡国悲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1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月初七(978.8.13),在他生日这天将他毒死,他是南唐后主李煜,年仅41岁。唐末以来,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词人,有以白居易、辛弃疾、岳飞、陆游为代表的爱国词人,以柳永、苏轼
2023-03-08 21:52:00
“皇帝词人”:南唐后主李煜
...后世的影响李煜的词作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艺术成就被后世广泛认可,尤其是在宋代,李煜的词被视为词坛的典范,影响了众多词人。苏轼、李清照等后来的词人都深受李煜的启发,他
2024-12-08 09:20:00
李煜的一首词,流传千古,宋太宗看完后说:不能让此人苟活于世
说到李煜,人们对他的看法真是大相径庭。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他的才华令人叹为观止,不禁为之动容;然而,在政治家的眼中,他那一生碌碌无为的表现,却让人深感不满与愤慨。李煜,人们也常称
2024-08-27 14:12:00
...国家比较安定繁荣,一个是定都金陵(今南京)的南唐,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个君主,被称为李后主。另外一个国家是建都在成都的后蜀。江南与成都平原,都是很富有的鱼米之乡,即便在乱世中,也
2024-06-28 06:19:00
私生活是真乱,美也是真美
...亲姐妹、作品多到中学生闻风丧胆的文学家——南唐后主李煜,以及地表最强木工(想修炼长生版)——明熹宗朱由校。今天的东方美学专栏,羊来聊聊这3位被皇帝身份耽误的艺术家。“诸事皆能
2023-12-05 10:52:00
李煜的八首经典词作,一生一定要读一遍
李煜,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
2023-11-09 07:51:00
千古词帝的错位人生,李煜的悲情帝王路
...,儿子李从嘉继承皇位,在历史上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李煜。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李煜前面还有五个哥哥,因此,无论怎么算,似乎这皇位也轮不着李煜。所以,李煜从小就对当皇帝的事情没什
2023-09-06 05:05:00
李煜的哪首词惊艳世间千年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是中国五代时期极为著名的大词人。就其诗词的成就而言,可以说是五代词人中造诣最深,成就最大的一位,在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一书中,对他的诗词进行了高度
2024-04-20 15:45:00
李煜被毒死前写的一首词,引起广泛的共鸣
...的君主,反而成为亡国之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一位很好的诗人,但是他却不擅长于政治,不懂得管理国家,因为他本来就不想当皇帝,只是想当一个诗人,他当上了皇帝,只
2022-12-14 16: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