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这束《暖·光》,照亮不断变迁的城与人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11-10 06: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文汇报

首部反映上海工人新村题材的舞台剧在沪首演

这束《暖·光》,照亮不断变迁的城与人

这束《暖·光》,照亮不断变迁的城与人

《暖·光》用一群小人物的命运谱写了一曲工人新村的歌谣。 (演出方供图) ■本报记者 王筱丽

创作第一部反映上海工人新村题材的舞台剧《暖·光》,编剧管燕草构思和酝酿了五年之久。三万字不到的剧本,对她来说既难也不难——她从小生活在工人新村,对这片土地上的点滴故事和温暖人情再熟悉不过;但要写好大时代下的新村变迁却不易,光是剧本修改就经历了一年。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诞生的城市,以其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和红色文化是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值上海解放以后首批工人新村落成70周年之际,由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上海现代人剧社演出制作的《暖·光》日前在YOUNG剧场首演,以话剧谱写了一曲工人新村的歌谣。

将工人新村70年变迁“装”进舞台

上世纪50年代初的春风拂过大地,为表彰劳动模范与技术骨干,一批工人新村应运而生。《暖·光》讲述了张家三代人和师兄李家三代人在建造、扩建、改造工人新村的过程中,从搬入、搬离到再度回归工人新村的故事。“在似水年华的人生窗棂上,工人新村如同那一抹温柔的暖光,穿透时间的缝隙,照亮了岁月的台阶。”写到作品的创作缘起时,管燕草的笔触充满温情。

少年时代,管燕草从石库门里弄搬进控江新村,“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彼时石库门居民大多还过着生煤球炉、倒马桶的生活,工人新村里则是煤气灶、抽水马桶一应俱全。《暖·光》开篇,第一代工人张阿根和妻子从苏北来到上海,搬进工人新村后止不住地兴奋,不停地拖地和擦玻璃,表达对新家的爱不释手。在管燕草看来,工人新村自带着一种不同于石库门和新式住宅的独有气质,由于职业、学历的相似背景,住在这里的人们分享着更紧密的邻里之情。“谁家家里烧了好菜,会端来一小份给大家尝尝。谁家没空,也会拜托邻居接小孩时顺便把自己的孩子接上。”

对于管燕草来说,将这份浓郁的情感与回忆落成文字并不是第一次。此前,她就曾与父亲、著名工人作家管新生合著过三卷本长篇小说《工人》。然而,过往的经验并不全部适用于这次创作,话剧两小时左右的常规体量让她寻找起其他叙事入口,好将工人新村70年的变迁“装”进舞台中。

四个时空来回切换,展现温和淳朴的质感

《暖·光》舞台场景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第一批工人新村的景象,照理说,工人新村公用空间里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故事,这无疑是剧本天然的素材。但在创作过程中,管燕草给自己提出要求,把时代感放在首位,不让作品显得过于市井化。《暖·光》中,父亲、儿子、孙子三代人皆以28岁风华正茂的模样登场。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80年代、新世纪、当下四个时空来回切换,见证着他们对工人新村欣喜、无奈、怀念各不相同的情感,而时代的流转亦通过他们的人生一览无余。可以说,台上呈现的那一段段故事和剧中人物的生活、命运,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段文脉。

作为曾在工人新村生活足足42年的上海人,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认为《暖·光》是一部抒发人文关怀、向共和国“致青春”的话剧作品,“这是一个多少被人们忽略而完全不应该被忽略的创作,真切地表现了中国大地独有的受益广大的工人新村的生活”。

《暖·光》落幕,孙子从海外留学归国,参与了工人新村的改造工程,并为爷爷购置了一套与当年同样户型的房子,让父辈在晚年找到熟悉的归属感。剧中的景象是现实中工人新村迭代的缩影,位于杨浦区的“长白一村”就已华丽转身成为城市新地标“长白228街坊”,这处曾经上海首批完成的“两万户”工人新村继续肩负着为老百姓所用的使命。

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陈思和在剧中看到了许多微波不惊、却很有深度的细节,譬如上世纪50年代单位分配住房、上世纪80年代结婚无房、新世纪旧工房改造等等,都成了时代的缩影,让上了年纪的观众看后感到唏嘘,让年轻观众看后感动。不追求流量,也没有太多“燃点”,《暖·光》展现出了一份温和淳朴的质感,它补上了城市记忆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想讲述的正是平凡生活中的深沉况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放日报话剧《暖·光》十一月首演书写工人新村七十余年变迁诸葛漪本报讯(记者 诸葛漪)话剧《暖·光》以上海工人新村为题材,书写一个时代的记忆和城市的变迁,11月8日至9日将在YO
2023-08-30 05:54:00
原汁原味展现“两万户”历史生活,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建成开馆
...的历史记忆和情怀,让市民不仅可以了解228街坊工人新村变迁史,还可以探寻上海工人新村建设和发展史。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诞生的城市。1952年5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建造大批工
2023-11-21 16:36:00
塞纳河畔、环球首府、维也纳公馆……这样的小区你家附近有吗?
...,更多小区拔地而起。以“园”“苑”为后缀的名字,在上世纪90年代后建起的住房中愈发常见。之后,随着楼盘数量激增,命名更加百花齐放,在此过程中也难免会泥沙俱下,“欧化”“另类化
2023-07-20 10:38:00
张张老照片 见证时代大变迁
...区,所展照片及实物全部由市民提供。展厅内陈列着不少上世纪的结婚照,幸福的面孔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部分照片中的主人公还专程来到现场,向观众讲述照片背后的往事。现场展出的上世纪8
2023-02-21 18:31:00
最魔都的风景,才不是武康路
...车之中诞生。每一辆“辫子车”,都是一部流动的上海史上世纪90年代,上海一跃成为拥有全亚洲最大规模电车系统的城市。那时候,22条电车线路、近1000辆铰接式无轨电车在街头行驶,
2023-01-17 15:00:00
西藏白朗县党政代表团到济南市天桥区考察
...、西社区社会治理及民生服务工作。工人新村南村西区是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的老旧开放式住宅区,配套服务设施极不完善。多年来,西片区三个社区以加强党的建设引领社区治理提升,先后探索
2023-08-18 12:06:00
...小说文体,一百年现代乃至当代历史恰是“用武之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适宜短篇小说取材的历史时期。李骏虎的《弦歌》聚焦抗日战争胜利后那段特殊历史,塑造了革命知识分子闻一多的形
2024-01-08 19:55:00
曾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全国闻名的“蕃瓜弄”拆除重建
...育基地曾接待过6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贵宾1200余批。上世纪70年代有一篇文章“蕃瓜弄变了样”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从而使蕃瓜弄全国闻名。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间,为解
2023-07-16 12:59:00
2024,向着“更好的日子”进发
...光悦城是南通首个破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原址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任港路新村,是当地“年龄最大”的居民小区之一,有住宅楼44栋及少量平房,早年大多为汽修厂、机床厂等老牌国营企
2024-01-25 06:04: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