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推动科技交流 共享创新成果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17 05:53: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推动科技交流  共享创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与德国、瑞士等多国科学家和钻探技术人员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在中国西藏纳木错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图为技术人员在架设湖泊钻探平台。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推动科技交流  共享创新成果

阿姆尔在实验室观察马铃薯虫害情况。

本报记者 刘军国摄

推动科技交流  共享创新成果

外国观众在第二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展区参观。该展区汇集中外智能制造及先进装备,让观众体验科技前沿成果。

新华社记者 尹栋逊摄

推动科技交流  共享创新成果

2024年12月,执行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开始南极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此次考察将重点开展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广泛开展科研和后勤保障领域的国际合作等任务。

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摄

推动科技交流  共享创新成果

纳赛尔(左)在实验室和研究生探讨试验方案。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科研人员来华交流工作,与中国同行一起,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在科研合作中孕育新的成果。中国完善科技创新合作体系,以开放的态度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国家共同提升科研能力,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贡献力量。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教授纳赛尔——

“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向前”

本报记者 王 沛

撒一把绿茶,放几颗红枣枸杞,一壶开水冲下,清甜的茗香扑鼻而来,纳赛尔的一天开始了。“这叫入乡随俗,我现在已经习惯每天喝养生茶。”他说。

纳赛尔是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教授。2014年,他从伊朗来到山东青岛市,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攻读博士学位。“在伊朗人眼中,中国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著称。大学毕业后,综合考虑个人未来规划、学术研究发展和生活方式,我选择来到中国继续求学。”谈及自己的求学经历,他用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

博士毕业后,纳赛尔入选中国科技部设立的“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国际杰青计划”),2019年正式受聘于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这些年,作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的专家,他先后在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7项。

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外,纳赛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人才引进和联合培养等工作。目前,来自中国、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德国等6国的专家在纳赛尔研究团队,正围绕油气资源的绿色开采和高效利用开展科研攻关。“中国推动‘国际杰青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交流,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科研人才,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向前。”

协助建立伊朗科技部驻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伊科技交流办”并担任负责人,推动油气能源方面的多个科研合作项目,协助引进多名外籍人才和企业落户山东……纳赛尔还致力于推动伊中两国各类合作项目,“伊中在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储层、天然气水合物、地热等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友好善良、自然风光秀美、食物美味可口,来到中国让我有回家的感觉。”在中国生活多年,已通过汉语水平6级考试的纳赛尔还跟着邻居学会了青岛方言,对“上哪去”“喝啤酒”“吃蛤蜊”等地道口语信手拈来。“我刚来的时候,在山东的伊朗人并不多,如今在青岛工作生活的伊朗人多了很多。”纳赛尔说。

后来,纳赛尔的妻子阿瑞苏也来到中国,在位于山东济南市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学习心血管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虽然还是两地分居,不过高铁很方便,我们可以周末相聚。”纳赛尔说。这些年,他和妻子往返济南、青岛两地,见证着中国的飞速发展。“未来,我们希望与更多国际友人分享我们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点滴,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发展、参与中国的发展。”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博士后阿姆尔——

“希望成为埃中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使者”

本报记者 刘军国

观察马铃薯上害虫的生存状态、给植物喷洒纳米农药、记录实验数据……在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里,阿姆尔正悉心照料马铃薯,进行虫害防治实验,为撰写相关论文做准备。

阿姆尔已在杭州生活了5年。不论严寒酷暑,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准时骑上电瓶车,来到5分钟车程外的研究所,开启一天的科研工作。

2019年11月,曾就职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农学院的阿姆尔,参加了“国际杰青计划”,来华工作交流。一年期满后,他申请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博士后。

“在中国高校的工作和交流让我开阔了思路,学到许多农业领域前沿科技,以及如何用新技术防治虫害。”阿姆尔说,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作物虫害防治相关技术和经验让农业生产更安全、更可持续。“我正寻找更安全、对环境更友好的新方法,以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这些研究将为埃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积极影响。”

“跨越国界、分享知识、交流看法,这对科学研究意义重大。”在阿姆尔看来,中国通过“国际杰青计划”等形式鼓励不同国家科学家加强交流,有助于像他这样的青年科研人员快速成长。

在导师祝增荣眼里,阿姆尔非常优秀。“阿姆尔近5年发表了8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这样的成绩非常难得。他不仅科研能力突出,助力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还为人热情,帮助其他外国学生共同进步。”祝增荣说,当前各国面临很多共同的研究课题,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有不一样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有助于碰撞出新的火花,让更多创新成果惠及大众。

如今,阿姆尔已经适应了中国江南温润的环境,习惯了中国的便捷生活。“我很喜欢在中国生活,移动支付等新技术覆盖居民的衣食住行,十分方便。在这里,可以吃到各国美食,我有时还会去吃一顿正宗的阿拉伯大餐,一解思乡之愁。”阿姆尔告诉记者,希望能有机会在中国长期工作,也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推动家乡的农业发展。“将来无论是回埃及还是留在中国,我都希望成为埃中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使者,让我的研究成果更好地造福社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 在科技加速变革,各领域加速交叉创新的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模式面临着新挑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暨科技青年概念技术验证交流展示活动日前成功举办,致力共建服务体系,探索
2024-10-21 17:30:00
...心主任刘平平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于11月6-7日在重庆举行。大会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为主题,聚焦政府间科技合作、科技人文交流、产业创
2023-11-09 09:36:00
2023浦江创新论坛9月在沪举行 链接全球科技交流网络
...国际创新盛会的一大亮点,2023浦江创新论坛将链接全球科技交流网络,邀请中国、巴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逾200位来自国际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
2023-08-28 21:38:00
广州:打造创交会成果转化新名片、新IP
...国”大湾区青年百人会支持的中国创交会“科创下午茶”创新成果资源交流对接活动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举办。“‘科创下午茶’活动是2023中国创交会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2023-09-01 23:38:00
2024沪琼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万宁举办
南海网12月21日消息(记者 姚皓)日前,2024沪琼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万宁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农业、医药健康、深海科技等领域的企业家代表,部分市县科技管理部门、重点园区、科研
2024-12-21 22:26:00
山东科协主流媒体行丨创新赋能打造“科创中国”齐鲁样板
...,通过实地采风、深入调研形式,全面展现科创山东建设成果。记者了解到,齐鲁云商作为互联网+产业综合服务商,先后被省市人社、工信、科技、科协等部门评为省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市小
2024-09-27 07:36:00
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2023年9月19日—23日 陕西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中心(一期)项目。杨凌种业国际大厦 。
2023-09-16 02:17:00
424项作品展示交流 我省这场青少年创新大赛看点十足!
...,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中小学生科学探究和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的综合性科技竞赛之一,活动已成功举办了38届,如今已经成为我省青少年和科技辅导人员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窗口和交流经验的
2024-03-30 18:25:00
...自:云南日报本报讯(记者 龙舟)云南省2022年电力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会暨云南电网(第五届)科技成果转化洽谈活动近日通过线下展览和线上直播两种方式举办。大会以“小创新、大价值”
2022-12-25 07:0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