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胡宇齐
据悉,北京市今年将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园围栏、围挡,增加步道、文体等便民设施,促进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
所谓“无界公园”,顾名思义就是拆除了围墙的绿色公共空间。自去年起,北京市试点“拆栏透绿”,目前已有40余家公园实现开放管理。比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开放更多出入口,散步穿行、闲坐聊天的市民朋友多了起来;庆丰公园的石墙大门被矮墙取代,门前空地增设绿坪花毯,园内风光与城市景观相映成趣。拆除围墙,不仅让公园变身24小时开放的绿色会客厅,而且将园内的自然气息、人文氛围、艺术风情深深嵌入居民生活圈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界公园”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联通的是现代生活与“田园牧歌”。
探索建设“无界公园”,彰显城市治理理念升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功能的需求,早已突破单纯的工作与居住,更希望有美好生活层面的诗意栖居。着眼于此,许多国际化大都市都开始追求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第三类空间”建设。而城市发展也从来不只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社会资源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有机复杂的生命系统。提供像“无界公园”这样的“第三类空间”,让城市在拥有高楼大厦的同时,拥有更多自然光影;在具有高效率、快节奏的同时,保留更多舒缓休闲。这契合了城市机体运行的规律、“吐纳呼吸”的节奏,不失为一种良性发展状态的重塑。
当然,提升城市治理,注重理念情怀是一方面,实现有效管理是另一方面。早在试点时,曾有市民担忧“无界公园”会带来安全与管理上的挑战。一年来平稳运行的实践表明,市民文明素质的“有谱”完全能够支撑起公园的“无界”,物理边界的拆除也打开了人们的心理空间。随着“家门口的公园”成为现实,市民朋友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转化为认同感、责任心。通过充分的沟通、合理的方案设计,公园提升了管理与服务水平,其治理模式也从单方管理变为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共同参与、多方维护。“无界公园”有望成为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
曾几何时,当谈及诗意栖居,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回归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乡村。殊不知,随着城市文明水准的持续跃升,这里也能看到小桥流水、杏花春雨,感受四时物候、光影变幻。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在自然风光里游憩、在人文历史中穿梭、在生活气息中漫步,这样的都市生活图景一定能够满足人们更多的梦想与期待。(摘自《北京日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0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