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法治时报
白山黑水红石魂
记者探访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诞生地红石砬子遗址
红石砬子遗址小姚家沟区域清理出的抗联生活用水窖。 □ 本报记者朱宁宁文/图
青山不语,黑土深沉。“红”,是东北黑土地最厚重的底色。
5月24日,记者跟随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保护看基层”(东北行)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小组一行,来到位于吉林省磐石市郊区的红石砬子遗址。
眼前的长白林海,郁郁葱葱。在一片不起眼的林间旷地中,红石砬子遗址静卧于此。残留的石堆、土坑等遗迹向世人诉说着发生在林海雪原的那段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抗争。
红石砬子遗址是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与成长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诞生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日斗争的起步和发展。
正是从这里,无数中华儿女走上抗日战场,同日寇浴血奋战长达14年。明知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明知自己牺牲后可能默默无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将士却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信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从1931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和考验,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破解“有史无迹”难题
在一块长约8米、宽6米的遗址现场,一堆石块呈现回字形排列。
“这其实是一处东北地区常见的传统火炕。屋里共有两处石砌火炕,出土有弹头、弹壳、短刀等兵器,还有铁镐、铁铲等农业生产工具和陶壶、瓷碗等日用餐饮具。这次考古的一大收获,就是让我们明确了抗联密营内的房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在2号房遗址内,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红石砬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孟庆旭指着各处遗迹进行详细介绍。
“兵器、农具与餐饮具一起被发现,说明当时抗联战士在这里长期居住,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还开展了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考古发掘,我们确认了红石砬子抗联遗址群的整体情况,包括核心区、外围密营等,核心区内部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这些都为研究东北抗联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解决了长期以来东北抗联‘有史无迹’的难题。”孟庆旭介绍说,2021年至2023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累计考古发掘2800平方米,在红石砬子遗址32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东北抗联相关遗迹3300余处,出土抗联文物900余件,发掘出抗联遗存26处,确认了红石砬子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全国规模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东北抗联遗址群。
“红石砬子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和深化东北抗联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孟庆旭说,红石砬子遗址的最大历史价值之一,就在于实证了14年抗战史实,实证了吉林省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历史地位。
法治守护红色根脉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相关的各类遗址遗迹、抗联将士遗留下的各类遗物遗存,是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与发展历程的真实见证,生动诠释了抗联将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纪念意义和教育作用。
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等多部门印发《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切实把抗联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从白山之巅到松水之畔,吉林的黑土地上从不缺少红色基因,是红色资源的“富矿”。近年来,吉林省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2024年1月1日起,《吉林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条例》侧重突出吉林地方特色,为保护传承省内红色资源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法治红”,也为红色革命资源保护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法治保障。
边发掘边对公众开放
采访中记者发现,红石砬子遗址与别处遗址有些不同,这里各处标志牌都是人工手写而成的。就在目前开放的遗址附近,相关的考古发掘工作还在现场进行中。而这种边考古边开放的模式,在国内并不常见。
“这些标志牌都是我们考古队员自己制作的,包括我们现在走的木栈道,也都是考古队员自己设计施工的。展示路线和说明牌还会根据公众的反馈不断进行完善调整。”孟庆旭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考古工地出于安全和保密考虑都不会全面对外开放,只在特殊的时间节点才会开展公众考古。而一直以来,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大多散布在茫茫林海和偏远乡村中,受制于气候、交通、区位条件,保存状况差、保护难度大,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展示水平低、教育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
革命遗址作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和抗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战时期东北军民在艰苦环境下所展现出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及时地开发和利用好革命遗址十分必要。
“红石砬子遗址在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是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和抗联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东北抗联历史的重要实证。考虑到要最大化程度发挥它的社会教育价值,我们在这个项目考古发掘之初就开始考虑如何及时向外开放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孟庆旭说。
自2022年6月对公众开放以来,红石砬子抗联考古现场和“黑土地·红石魂”考古收获展已经接待了40多万人次,2023年,接待开展的团体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200多次。遗址讲解、展览和现场研学全部免费。下一步,红石砬子遗址将妥善保护好出土文物,积极向公众展示发掘成果,力争将红石砬子遗址打造成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典范,更好发挥出革命遗址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