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听语圆桌会走进线路新村社区——
新交付的党群服务中心怎么用?大家议!

听语圆桌会现场。南京日报 / 紫金山新闻记者 胥欣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胥欣
小市街道线路新村社区位于南京鼓楼区的东北部,下辖5个住宅小区,是商品房小区和老旧小区交织的混合型社区。近期,为了创造更好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居民水平,社区即将搬入一栋新交付的7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如何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挥最大效能,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成为线路新村社区党委最关心的问题。
近日,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联合主办的“听语圆桌会·社区行”走进线路新村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企业代表和志愿者齐聚一堂,从“居民关切”聊到“具体用途”,用面对面的沟通,探讨新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怎么用”。
问题:
硬件设施改善后,如何提升软件服务
“原来的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条件不好,导致居民活动中心也差点意思。”市民代表李广春说,原先线路新村社区的服务用房“窝”在一处工厂的家属院内,是一栋平房,面积有限,居民活动中心稍好,但功能不够完善。
线路新村社区党委书记黄静说:“现在,社区新的党群服务中心终于建成交付。硬件设施改善了,为民服务内容自然要上一个台阶。”
线路新村社区是典型商住混合社区,辖区既有近年新建成的商品房小区,也有20世纪50年代厂区房改的老旧小区。辖区内年轻人、上班族多,老人面临“子女忙、应急难”的问题,且缺乏成体系的养老服务,成为居民频繁提起的生活痛点。
一组数据显示,线路新村社区“一老一小”占到常住人口的40%。针对“一老一小”的服务刻不容缓,急需提档升级。
建议:
聚焦“一老一小”,提供“一站式”服务
如何做到“老有所依,幼有所乐”?听语圆桌会上,线路新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卢晓丽首先发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应该设置一个现代化的养老服务中心,配有陪护、就餐、诊疗等“一站式”服务。
作为养老领域的专业人士,企业代表华寿康养老中心负责人黄浩阳赞同此观点。他说,社区里的养老中心应该打破传统的装修格局,走现代风,让入住老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具体操作上,应该根据不同老人的需求,设置单人和双人房间,配备“专业住家保姆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让老人拎包入住。
新的党群服务中心为“一老一小”服务,就餐问题不容忽视。紫郡兰园小区项目经理金颖表示,作为养老服务的配套项目,肯定要有食堂。现在小区内很多年轻人早出晚归,吃饭是一个大问题。建议食堂提供助老餐的同时,可以顺便为年轻人提供快餐,让商家降本增效、居民方便就餐,一举两得。
鼓楼区第三幼儿园隽美分园负责人张雯关注幼儿托育问题。她说,近年来托育服务是关注热点,尤其是0—3岁的幼童,父母大多是双职工,都希望家附近能有托育点。社区新大楼的硬性条件好,能否将托育服务嵌入进来,参照幼儿园标准,在主出入口、幼儿生活和活动等区域安装视频安防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设置完整的日常流程、人员管理等制度。
实施:
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提供全方位服务
根据规划方案,新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楼至7楼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楼区小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表李珺介绍:“今后社区的老人可以享受‘集中照护+社区活动+居家上门+门口就医’的全链条模式服务,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老人们可以直接在社区医院诊疗疾病。”
市民代表李美荣表示,社区大楼提供的服务多,人员也众多,不少都是老人和孩童,希望社区和商家能充分考虑各项安全问题。
市民代表李广春建议,养老服务中心功能众多,考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于各项决策,应该及时进行预告和公示,消除居民的疑虑。
对于整个党群服务中心的智慧化管理,作为专业人士,黄浩阳说:“以前是通过视频监控掌握老人动态,因涉及个人隐私,同时需要人员长期盯看,耗时费力。建议社区今后可以考虑为居家老人安装智慧服务雷达探测装置,方便子女掌握老人动态,还不侵犯个人隐私。一旦在规定时间内未发现老人正常轨迹,可及时通知,社区将派人上门查看。”
对于各方意见,黄静说,已经记录在案回去研究,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探索优化服务。新的大楼正式投用后,也会不定期喊大家来社区坐坐,根据实际投用的情况进一步改进服务。
社区书记说
“我们+共享”
让社区治理更有精度
□黄静(线路新村社区党委书记)
我们跳出“单点服务”的局限,将“共享”理念深度嵌入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环节。
践行“嵌入式共享空间”,让闲置资源“活”起来。将共享书屋、社区食堂、养老公寓、托育驿站、健康小屋、便民工具站嵌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小区楼栋、广场角落,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让原本零散的空间资源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据点”。
践行“嵌入式共享空间”,让邻里温情“暖”起来。把健康义诊、家电维修、老年助餐、公共服务、便民集市等共享服务,精准嵌入老人、上班族、特殊群体等不同人群的生活场景,通过“把脉嵌入、多元服务”,打破服务与需求的壁垒,让“陌生人社区”充满家人般的温暖。
深化“嵌入式共享治理”,让企业单位、商户、居民参与“实”起来。将共享议事会、社区协商日、意见收集箱、居民监督岗嵌入社区日常管理,无论是商居矛盾化解、小区绿化改造,还是停车秩序规范,都让居民意见直接嵌入决策环节,让每个人的“金点子”真正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好举措”。
如今,“我们+共享”嵌入式工作法,成功将分散的资源、服务、力量像“珍珠”一样紧密嵌入社区肌理,串成一条覆盖全场景、服务全人群的“幸福链”,不仅让社区治理有精度,更让居民生活满是温度,真正绘就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幸福生活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