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8 05:01:00 来源:戏说三国

孟尝君名叫田文,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

田文的父亲叫田婴,是齐威王最小的儿子,从齐威王时期便掌权任职,和邹忌、田忌、孙膑等同为齐国重臣,最后出任齐国相国,在历史上鼎鼎有名。

田文是田婴的小妾所生,由于出生时辰不吉利,田婴就告诉田文的母亲不要养活田文。

田婴已有四十多个儿子,不在乎少这一个,但是田文的母亲却舍不得儿子,于是瞒着田婴偷偷地把田文养起来。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田婴(配图)

许多年后,田文长大,田婴知道真相后很生气,不愿接受这个儿子。

田文就问田婴,为什么不想要他活下来。

田婴回答说:“这个日子出生的孩子,长大后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

田文反问田婴:“人的命运是上天授予的还是门户授予的。”

田婴无言以对。田文则继续说:“如果说是上天授予的,那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人为控制不了,如果是门户授予的,那就把门户修高点,而人又不可能长得很高。”

看着眼前的儿子矮小的身材,并没有预言中向门户那样高大,田婴只好作罢,默认了这个儿子。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孟尝君田文

正是这个几乎一出生就死亡的孩子,带给了父亲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田文劝谏父亲说:“您担任齐国国相,经历三代帝王,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门下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家的男仆女奴可以吃剩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这么多年您门下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而私蓄却在一个劲地增加,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我私下认为不妥。

田婴知道这个儿子比自己强,改变了对他的态度,让他主持家政。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孟尝君

田婴死后,田文继承了他的爵位和在薛邑的封地,是为孟尝君,也称薛公。

孟尝君当家后,厚待各路宾客,这些人不论贵贱,所享受的待遇都和自己一模一样,于是天下宾客都慕名而来,家里常驻的食客多达数千人。

这样,孟尝君的名声越来越大,可谓是誉满江湖,许多人都以孟尝君为偶像,正所谓是平生不识孟尝君,便称英雄也枉然。

其中,秦昭王就是孟尝君最忠厚的粉丝之一。

秦昭王在燕国为质子时就很仰慕田文,待到成为秦国之君,更是翘首以盼,多次邀请他来咸阳,甚至把弟弟泾阳君送到齐国为质子,以换孟尝君入秦相见。

孟尝君犹豫再三,还是应约来到秦国。

秦昭王隆重接待了他,并让他担任了秦国宰相。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秦昭王和孟尝君(配图)

正当孟尝君准备有番作为之时,他还是见识了秦人的反复无常。

宰相的位置还没坐暖,就有人谏言秦昭王,防备孟尝君吃里扒外,帮着齐国图谋秦国。

秦昭王被说动,当即罢免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但又不肯放他回国,于是囚禁起来,想要借机杀掉他。

这就叫爱之愈深,恨之要命。

危难时刻,孟尝君平时笼络的一帮能人异士起了关键作用,运用起鸡鸣狗盗的本领,骗取秦昭王宠妃的帮助,连夜逃离函谷关,逃离秦人的魔抓。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函谷关

从秦国回齐国的途中,路过赵国,赵国人纷纷围观,见了后却大失所望,没想到誉满天下的孟尝君竟是个瘦小的男人,于是纷纷嘲讽。

孟尝君听了大为恼火,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孟尝君可不是善茬,他受的委屈和伤害一定要睚眦必报,否则你以为孟尝君养那么多食客为了什么?

孟尝君大难不死,回到齐国成了齐湣王的相国。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孟尝君

而对秦昭王,孟尝君更是发誓要报仇雪恨。

孟尝君是合纵的高手,在他的鼓动下,韩、魏集体导向了齐国。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派齐国派名将匡章率齐、魏、韩联军一起攻秦。

匡章带领联军封锁函谷关长达三年,天下为之震惊,赵、宋两国也趁势加入,最终一举攻破了函谷关,一直打到盐氏(今山西运城),咸阳一马平川,已经无险可守。

秦昭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被迫割让之前侵占韩、魏的河内等地求和。

这是东方六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攻入函谷关,直接威胁咸阳的军事行动。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合纵攻秦

孟尝君让秦昭王知道了得罪自己的后果,要不是燕国偷袭齐国后方,联军还要乘胜追击,攻下咸阳。

迫不得已,齐军回师自救,很顺利击败燕军。

齐湣王想要一鼓作气灭亡燕国,被燕国的使者苏秦劝阻。

苏秦能言善辩,代表燕王承认错误,并献上十座城表示悔意,劝齐湣王以大局为重,继续合众,全力对付秦国。

齐湣王被苏秦说动,决定放过燕国,并任用他为齐国客卿。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齐湣王

苏秦虽然深受齐湣王赏识,但他依旧心向燕国,胸怀为燕国复仇之志。

所以,政治上苏秦刻意交好孟尝君,取得孟尝君的信任,但同时,他又悄悄地离间齐湣王和孟尝君的关系,暗地里策划扳倒孟尝君的行动。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苏秦

机会很快来临,公元前294年,齐国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件。

贵族田甲突然发动政变,带着族人攻入王宫,劫持了齐湣王。

在忠于王室的部队和军民的进攻下,政变很快失败,齐湣王安然无恙,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田甲劫王”。

因田甲与孟尝君素来交好,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孟尝君跟这件事有关,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将怀疑的眼光投向了他。

的确,除了他,谁还有动机、有胆量、有能力做出这样的事?

在苏秦的鼓动下,齐湣王已经失去对田文信任,开始着手对付孟尝君。

孟尝君被迫出走他国,而留在临淄的党羽被一网打尽。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孟尝君

齐湣王逼走了孟尝君,也让睚眦必报的孟尝君余生都将自己的母国视为最大的仇人,为打倒它而不停努力奔波。

自以为赶走了权臣的齐湣王洋洋自得,立即把被寄予厚望的苏秦,任命为新的相国。

但是他不知道,苏秦的野心更大,手段更狠。

为了消耗齐国的国力,苏秦游说齐湣王重启合纵,亲自出使燕、赵、魏、楚等国,动员各国一起抵御攻伐秦国,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苏秦

公元前287年,苏秦佩五国相印,带领齐、楚、赵、魏、韩五国联军杀向函谷关。

然而貌似强大的联军各怀鬼胎,还没有进入秦地,就被秦国轻易瓦解。秦国仅仅是归还了魏、赵被侵占的部分土地,小小的一点恩惠,魏、赵就退出联盟,余下各国更是一盘散沙,坐鸟兽散。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苏秦

攻秦不成,苏秦转而伐宋,这一系列操作都在消耗秦国的国力和外交。

公元前286年,齐国顺利吞灭宋国。

灭宋事件标志着齐国兴盛的巅峰,但因此不仅加剧了同秦、赵、魏、韩、楚等国的矛盾,导致齐国成为众矢之的,在国际上空前孤立,苏秦削弱齐国的计谋得逞。

苏秦的政策很快被齐国有识之士识破,派出刺客将苏秦刺杀。

但是已经无关大局。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苏秦之死

此时,孟尝已经投奔到魏国,并当了魏国的相国,马上拉起了反齐的大旗。

还有燕国的乐毅,赵国的李兑,秦国的魏冉,这些反齐的积极分子都隆重登场,史无前例的攻齐联盟正式形成。

齐军几乎没有抵抗能力,联军仅用半年就攻入齐都临淄。

随后,乐毅带领燕军攻占了齐国七十二城,只剩下莒(今山东省莒县)和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两个城邑,曾经无比辉煌强大的齐国近乎亡国,而始作俑者齐湣王也在战乱中身死。

孟尝君担任三国丞相,睚眦必报,率军攻灭自己祖国

乐毅

孟尝君回到家乡薛地,宣布不从属于任何诸侯,但其权势和影响,让新即位的齐襄王都刻意交好,不敢得罪。

孟尝君显赫的一生以灭了自己的祖国为终点,他的复仇经历,和二百年前的伍子胥有得一拼。

而他的一生在后世也褒贬不一。

只是,比伍子胥更惨,在孟尝君死后没多久,齐、魏两国派出重兵攻打薛地,将他的后人和门客屠戮殆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8 09:45: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秦与燕昭王:战国联盟下的权谋风云
...畏惧。”在上述情况下,各国的反齐情绪逐渐高涨。魏国丞相田文、赵亲秦派金头等人四处奔波与齐国联络。秦国看到了利用联盟的力量削弱强大对手的良机,最终在联齐和攻齐之间选择了后者,并
2024-04-23 07:11:00
活在苏秦光环下的高手苏代
...是燕王哙三年,即公元前318,燕国联合楚国及韩、赵、魏三国去攻打秦国,无功而返。当时子之为燕相,位尊权重,主决国家大事。几乎与苏代同步,还有人劝谏燕王哙,要学习尧舜禅让成就自
2023-05-21 13:53:00
...了齐闵王这位君主的信任,苏秦一度被任命为齐、赵、燕三国的相邦,但他却利用这一切有利条件极力挑拨齐、赵关系,而苏秦的筹码正是富裕强盛的宋国(此时宋国已经几乎占据了淮泗之间的全部
2024-06-23 05:23:00
合纵与连横:解析齐国战略变迁与国家命运
...年(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回齐为相,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
2024-05-11 09:27:00
秦灭六国,六国为何不联合对抗秦国
...当时却是经常发生的事,赵国能不灭亡吗?秦灭六国齐国丞相后胜也被秦国收买,在秦灭六国之战时,后胜劝齐王建保持中立,等到秦国把其他五国灭掉,就轮到齐国了。长平之战时,秦国散布消息
2024-07-15 21:07:00
战国兼并风云:为何齐灭宋引发五国围攻?
...,主要就是在宋和郑争来争去。战国之初,郑国与韩魏楚三国相邻,三大国皆觊觎郑国。三大国中,当时魏楚强大,韩国弱小。而且,即便韩国吞并了郑国,也是大国中的小弟弟。当时,魏国是霸主
2024-03-15 06:21:00
揭秘苏秦:出仕不成啃老被嫌弃,奋发图强投奔燕国
...心情,于是有一部分人才来到燕国为其效力。其中纵横家苏秦也来到了燕国,并为燕国报复齐国提供了计划。1.学成出山苏秦是雒阳人,曾拜师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按照其学长庞涓、孙膑、张
2024-03-11 06:03:00
间谍史的鼻祖,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的真实身份被发现
苏秦这个名字,不说耳熟能详,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听说过,还有他的传奇事迹,劝说六国合纵抗秦,之后张仪到秦国游说来破合纵之势,这是作者常常听到的版本,甚至在一些现代白话文书中也有见
2024-06-16 21:03:00
苏秦惨遭暗杀,临终前为何对齐王说:把我车裂
前言苏秦,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的智谋和口才让他一度权倾天下。然而,正是这位令人敬畏的谋士,却惨遭暗杀,身负重伤。临终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齐王说道:“把我车裂,凶手自然就会出现。”
2024-07-25 19: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