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老了才看透,有出息的孩子注定远离父母,飞往远方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5-13 11:12:00 来源:感受你的温柔

为人父母者,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父母希望子女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更渴望他们前程似锦,大有作为,让自己脸上有光。

于是很多父母拼了命地给孩子铺路,竭尽全力地想让他们成为人上人。

得偿所愿者深感欣慰,求而不得者失望不已。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站上巅峰,不少父母都忍不住埋怨自己的孩子“没用”。

没啥大出息就等于没用吗?可能在你老了之后会看透这二者之间并无绝对关联。

有出息的孩子注定远离父母,飞往远方

曾经有一对老人说过这样一番话:

“拼了命地赚钱,辛辛苦苦培养孩子成才,将他送到国外就是为了孤独终老。”

说这话的老人耗费了大半辈子的心血,终于剥夺了自己享天伦之乐的权利,听起来很讽刺,但却又很现实。

老了才看透,有出息的孩子注定远离父母,飞往远方

从儿子出生那一刻起,他们就发誓一定要将儿子培养成天纵之才。

他们拼命的赚钱,就是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不停给儿子请家教,就是为了让他能赢在起跑线上。

待到儿子高考之后,他们更是利用所有的资源将他送往国外的名校。

儿子特别争气,一直从本科读到博士,最后决定留在国外发展。

儿子成了国外某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不仅拥有衣食无忧的物质条件,而且还有了光明的前途。

一开始他们也为儿子感到骄傲,可长时间的骨肉分离让他们思念难耐。

他们也尝试过去国外看儿子,儿子也试图将他们留在身边,可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加上语言不通,他们很难适应。

他们最终决定回到国内,过着二人相伴的孤独日子,没有儿子,也没有孙子,他们更像是两个孤寡老人。

父母希望孩子有朝一日可以成为翱翔于天际的鹰,殊不知鹰只属于苍穹,注定要离开父母。

他们给了孩子最好的翅膀,孩子飞得很高很远,一直飞到他们看不见的方向。

老了才看透,有出息的孩子注定远离父母,飞往远方

有出息的孩子是不可能留在父母身边的,只有在遥远的大城市或某个行业的顶级场所,才能展现他们的真正价值。

他们若是放弃,不仅梦想毁于一旦,就连曾经所付出的一切也将付诸东流。

平庸的孩子虽没能光宗耀祖,但能陪在父母身边

《流金岁月》中蒋南孙的奶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这个儿子呀,什么都不好,就一点,他一直陪在我的身边。”

在旁人看来,蒋南孙的父亲就像一个败家子,整日无所事事,只会啃老。

他一辈子没有上过班,一直花着父亲留下的遗产,陪在母亲的身边。

也许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男人,但他却不失为一个好儿子。

前段时间老公陪我回老家给外公外婆扫墓才发现,我曾熟悉的村庄已经变了模样。

曾经热闹的村子变得格外宁静,那些熟悉的房屋也变得破败不堪。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很多人都离开了老家,定居于城市,留在老家的大多是不愿离开的老人,和在外确实混不下去的年轻人。

老了才看透,有出息的孩子注定远离父母,飞往远方

因为人烟稀少,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看到人影。

扫墓归来之时,我们碰到了儿时的熟人,在所有年轻人都离开家乡之时他依旧守着这片故土。

他赚不了什么钱,也过不上富足的日子,但却可以带着孩子一直陪在父母的身边。

他父母脸上挂着幸福知足的微笑,或许年轻之时他们也曾为儿子比不上其他人而感到恼怒。

可现如今,看着那些思念子孙的留守老人,他们反而是最幸福的存在。

人老了能有什么期盼?不过是一日三餐,儿孙早昔而已。

如此简单的愿望,很多老人却很难实现。

一年365天,他们能与子女见面的时间屈指可数。

从前别人羡慕他们家的孩子,现在他们羡慕别人家的老人。

平庸的孩子就像大山里的麻雀,它们没有强有力的翅膀,也没有飞上蓝天的本领,但却可以永远守着这片山林。

老了才看透,有出息的孩子注定远离父母,飞往远方

他们的父母虽然无法以他们为傲,但是却可以过着让人羡慕的平淡日子。

不管有没有出息,孩子都“有用”

一直以来很多父母都进入了一个误区,他们会觉得有出息的孩子有用,没出息的孩子无用。

事实上,孩子是否有用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有出息。

有出息的孩子于社会有用。

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人民才能过上富足宁静的生活。

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而社会也一直在培养人才。

那些有出息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可以成为国之栋梁,为社会和国家作出杰出贡献。

他们可能是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也可能是企业家,教育家。

可不管是哪一类,他们的存在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老了才看透,有出息的孩子注定远离父母,飞往远方

他们不仅是有用的人,而且还是有贡献的人。

没出息的孩子于父母有用。

人与人终究不一样,有人成功就有人平庸,但平庸之人未必就一无是处。

他们或许无法站在金字塔顶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无法拥有让人仰望的事业,甚至没有办法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他们却可以给予父母最宝贵的东西——陪伴。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又或者是将来,他们将永远留在父母的身边。

闲暇之余陪父母一起看看电视,出门散散步,逢年过节一起吃团圆饭。

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却是很多家庭求而不得的幸福。

永远不要用武断的方式去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有用,从广义来讲所有孩子都是有用的。

只不过有的孩子在国家与社会发挥他们的有用之处,而有的孩子则在父母身边发挥他们的存在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3 1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邻居晚年的生活让我发现:子女太出息了,对于父母来说并非好事
...多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是一个优秀的人,有出息。为什么还是有人会说有时候子女太有出息了,对父母来说未必是好事呢?66岁阿姨坦言:直到看到了隔壁邻居的晚年生活,我才发现
2024-05-19 14:02:00
一个家庭中,如果母亲有下面这3种习惯,子女往往很难有出息
...个家庭中,如果母亲有下面这3种习惯,子女往往很难有出息。一定要谨记。一溺爱子女,对子女有求必应虽然已经63岁,但张阿姨还在给人打工,希望多挣点钱贴补儿子。说起儿子,张阿姨一把
2023-12-20 10:34:00
儿女有没有出息,离不开父母的培养
...家业也不迟。04父母恶习太多,影响儿女习惯儿女有没有出息,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则,才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有许多的恶习,就会让家庭
2023-08-05 18:13:00
有这些征兆的家庭,子女将来必然有出息
...,只要有以下这些征兆,这个家里的子女,将来必然会有出息。一父母重视教育,孩子的学习驱动力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性格与命运的发展,首先要受家庭的影响。一个家庭,是否重视
2023-07-25 06:50:00
父母在这些事上别管着孩子,越不管,儿女越有出息
...大的爱是学会放手,在这些事上越不管孩子,他们会越有出息。生活琐事上别管孩子,给他们自立空间 我有一个亲戚,她对于女儿的事,一直都学不会放手。什么事都要插手,女儿已经成了家,也
2024-08-25 04:15:00
新型不孝:子女成了最有出息的人,我却成了无人问津的孤独老人
...到了晚年,蓦然回首,父母却发现,子女成了别人眼中有出息的那个孩子,自己却晚年无所依。那个费尽心力养大的孩子,成了往来不多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一个视频,看
2023-12-20 11:45:00
撒贝宁一句话戳中心窝子,那个最没本事的人,才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领导,一个做着生意,都是大忙人。而女孩的母亲最“没出息”,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半辈子都窝在一亩三分地上。可即便如此,当两位老人到了晚年,体弱多病,说起“常回家看看”,两
2023-06-05 21:35:00
老了以后才知道,这3种子女是来报恩的,一定要珍惜
...,正是父母一生的福报。小区里有一位陈大妈,子女皆有出息,让陈大妈倍感欣慰。儿子年纪轻轻就已经创业成功,买房买车,也娶了老婆,还给陈大妈添了一个大胖小子,让陈大妈开心不已。女儿
2024-10-19 21:33:00
这些真相,往往和父母想象中的不一样,每一个都很扎心
...,每一个都很扎心。01第一个真相真正孝顺的,是没什么出息的子女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在多子女家庭,有的孩子读书厉害,懂得赚钱,飞得高,飞得远,是父母的面子。而另一些子女,资质平
2023-12-20 09:2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
珍爱网:原生家庭不是枷锁,爱也可以被重新定义
都说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能够给予温暖和爱,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可原生家庭的情况不同,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2025-10-29 14:31:00
东湖评论:别让“老漂族”的爱,漂在孤独里
桂香起,又重阳。这个承载着敬老与思念的节日,再次将“老漂族”的身影带到我们面前。他们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跟随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
2025-10-29 15:52:00
护理“小白”到养老“专家” 爱心女孩践诺“归巢反哺”
近日,2025 年第三次 “中国好人榜” 发布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举办,我省王志刚、李少全、张伟建、赵丹丹、赵君芳
2025-10-29 17:02:00
孩子满口“包的”?家长别慌! 老师支招:无需刻意禁止
大皖新闻讯 “包的”“因为我善”“我勒个豆”……中小学生张口就来的网络热梗,成了家长们的“理解难题”。有家长因听不懂而焦虑
2025-10-29 19:37:00
十五载相守 为爱续航
鲁网10月28日讯十五年前,泰安高新区北集坡街道魏家洪沟村的村民周仁华突发重病,医生给出的“植物状态”诊断,如晴天霹雳劈碎了这个普通家庭的安宁
2025-10-28 1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