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连续7年入选新一线,东莞凭什么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26 22:22:00 来源:新周刊
连续7年入选新一线,东莞凭什么

去东莞的理由,就藏在这万千魅力之中。

作者 | 良豪

编辑 | 道喵叽

题图 | 图虫创意

或许在过去,提起东莞,人们多半会想起那里星罗棋布的流水线工厂。

据说,东莞一旦大塞车,全球都会陷入大缺货危机。

但在今天,打工早已不是人们去东莞的唯一理由。

在今年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东莞又一次入围新一线城市名单。

东莞,连续第七年成为新一线城市。(图/图虫创意)

连续7年入围新一线城市,连续5年排名全国11位,成为广东省地市里除广深两座超级大城之外的唯一存在,更是全国公认的“博物馆之城”“图书馆之城”“潮玩之都”……

去东莞的理由,就藏在这万千魅力之中。

东莞在过去被认为是“世界工厂”。(图/图虫创意)

去东莞看什么?

时间回到今年的5月18日,位于莞城的东莞市博物馆格外热闹。人们从四面八方前来,只为一睹来自圆明园海晏堂的兽首铜像的芳容。

这天正值国际博物馆日,东莞市博物馆与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联合推出“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下称“圆明园特展”)。

整场特展最具震撼且人气最旺的展品,便是展厅正中间的五尊兽首,其中牛首、虎首、猴首、猪首为文物原件,马首为仿制件。

国宝“驾到”,人人都想来一睹芳容。(图/视觉中国)

早在开展一个月前,圆明园特展的关注度就已经十分火热。开展之后更是热度不减、一票难求,成为东莞最热门的城市话题,甚至登上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让外地观展爱好者闻讯而来。

圆明园特展带来的观展热情在6月17日达到了高潮。这天是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原件在东莞展出的最后一天,东莞市博物馆特地策划了一场“0点博物馆之夜”的特别告别仪式,不少文博爱好者们涌进博物馆,赶在展出最后一天实现了亲眼看见兽首真容的愿望。

毕竟能够在东莞看国宝,确实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在过去,东莞人想看一场高质量的展览,往往都得跑出去才能长见识、开眼界。

这只是东莞文博热潮之下的其中一个场景。

如今,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东莞各大博物馆的火热程度堪比大型主题乐园——馆外游客排起长龙,馆内观展的人群络绎不绝。

人群之中,不少崇尚“特种兵出游”的年轻人被博物馆里的馆藏吸引而放慢了脚步,恨不得将每件展品都仔仔细细地尽收眼底。

在东莞,逛博物馆成了一股潮流。图为虎门镇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图/视觉中国)

除了珍贵的馆藏展品,藏在博物馆不同位置的“限量款印章”,让社交平台里的集章爱好者直呼有料,他们更愿意为了打卡专程前来。

可以说,整个东莞,仿佛都成了文博爱好者们的寻宝地。

去东莞玩什么?

圆明园特展开展让东莞的“博物馆之城”称号更为响亮,但这里其实还是非著名的“图书馆之城”和“潮玩之城”。

今天的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簿上,依旧保留着2020年6月湖北籍农民工吴春生写的那段读者留言。

朴实却真诚的留言让人们为之动容,也在证明东莞并不是一座工业味大于文化味的城市。

情真意切的留言,实在打动人。(图/微博截图)

和别的城市不同,东莞的图书馆不仅开设在市区,更分布在镇街、社区、工厂内,如同毛细血管般分布在城市各地。

各式各样的图书馆能够实现全市通借通还,无论是晨跑的早上还是无人的深夜,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新莞人,都能有书可读。

如果说星罗棋布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书写着东莞内在的文化底蕴,那么这座城市遍地可见的IP与潮玩,则是她张扬而自信的另一面。

近85%的潮玩都产自东莞。(图/图虫创意)

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全国近85%的潮玩都产自东莞。这里的潮玩不仅化身成为一件件手办,摆在鸿福路CBD的文化街区里,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Z世代年轻人;更融入到篮球馆、街心公园里,装点在公交车车厢里,成为流动的IP。

东莞是非著名的“潮玩之城”。 (图/图虫创意)

而和手办一同出现在街头巷尾的,还有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和茶饮店,那些过去只在广深港看到的品牌纷纷开到了东莞。

每当假期来临,鸿福路商圈就会变得热闹,有人在户外的咖啡店聊天,有人在潮玩店前驻足。对于年轻人来说,现在的东莞显然更好玩了。

东莞鸿福路商业街,新消费带旺了夜生活。 (图/图虫创意)

都有谁去东莞?

说出来也许很少有人相信,东莞是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城”。

2020年“七人普”数据显示,东莞全市1046.66万常住人口里,15-59岁人口占比为81.41%,人口平均年龄仅33.4岁,是紧跟深圳之后的全国“第二年轻”城市。

另一组有意思的数据显示,2010-2019年十年间,东莞小学生数量增幅高达63.81%,超过上海的23.11%。

与此同时,在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25个重点城市中,东莞2019年的小学生数量占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的比例达到9.89%,不仅位居榜首,而且这一比例比上海的数据要高出3倍——

要知道东莞目前的全市常住人口,只有上海的1/3。

很多人知道过去的东莞是“世界工厂”,但如今的东莞不再是只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市,而是经历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制造高地。

华为等国产一线智能手机品牌在松山湖强势崛起,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以及超过70%的高新人才。

松山湖是东莞的“心脏”。(图/图虫创意)

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业在东莞落户,也让越来越多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人选择了东莞,过去工厂遍地的年代那种快进快出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东莞开始涌现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的年轻中产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东莞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享生活的趣味。

这群不断壮大的年轻中产群体,正在改变东莞这座城市的面貌,而作为新一线城市里中坚力量的东莞,更懂得、也更迫切需要这样的发展力量,来让自己在高手如林的城市竞争之中变得更加强大。

东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直筒子市”。(图/图虫创意)

校对:杨潮,排版:球饺

1.《东莞连续7年入选“新一线城市”的背后》 文明东莞 2023-06-01

2.《和我去东莞,看国宝》 那一座城 2023-05-19

3.《东莞20年:一座世界工厂的青春期与成人礼》 《新周刊》第569期

征集活动

今年的6月30日,是香港摇滚乐团Beyond的主唱 黄家驹逝世三十周年,我们策划了一场主题为???? “听见光辉岁月” 的征集活动,怀念曾用歌声鼓励我们追求理想的黄家驹。

如果你和黄家驹之间有故事想说,

读完点个【在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2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广东东莞文旅三字经:建、潮、盟
...馆一剧院一空间”工程,集中汇聚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剧院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力量,形成聚合效应。到2026年底,东莞将建成400个以上的新型公共文
2023-06-26 00:04:00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东莞计划投入8亿元建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其建筑概念设计方案由何镜堂院士团队负责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满元)记者昨天从东莞市城建管理局获悉,近日,东莞市博物馆新馆
2023-01-10 04:10:00
“插电”“触网”,擦亮东莞沉香品牌
...国好沉香活动暨莞香文化节在东莞市寮步镇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启动。现场,抖音电商官方沉香行业数据披露,抖音电商珠宝文玩东莞运营中心揭牌,莞香文化传承触电战略签约,2024年度“中
2024-05-15 00:25:00
广东多地博物馆展出现代“玩具”,官方回应
近日,广东多位网友发布图片称,当地多个博物馆(展览馆)内出现现代玩具展品,引发热议。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注意到,近日,广东一博主晒出自己去广
2023-12-07 17:35:00
葛剑雄、田丰……一票文史“大咖”齐来东莞,说了这些
...局”为主题,对东莞文化建设有助推作用。除了鸦片战争博物馆外,东莞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历史人物、事件,丰富其内涵。另外要采取多种途径,让非户籍人员加深对东莞历史文化的了解,让东莞海
2023-02-17 20:06:00
...向是精品展览的旺季。今年12月31日至明年4月9日,东莞市博物馆将举办“神秘古蜀国 理解三星堆”展览。元旦假期期间,市博物馆还将配套举办“寻找古蜀国探秘三星堆”之夜、“大眼仔
2022-12-30 04:09:00
花脚大仙分享《萧山历史文化陈列》
《盛世永兴——萧山历史文化陈列》1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常设展花脚大仙分享《盛世永兴——萧山历史文化陈列》标题要素取自萧山三国时期的地名“永兴”,本展紧扣萧山“潮”文化,串联起萧山的
2023-08-01 16:38:00
小学生登“神奇校车”玩穿越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东莞多所学校与科学馆、科技博物馆共建科普课程小学生登“神奇校车”玩穿越学生在东莞市科技博物馆体验科技探索课程。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直建广东省教育厅等十七
2024-01-18 04:04:00
...动”“借力与发力”“拓展与延伸”策展理念,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不断创新思维,拓宽学术视野,提升自主策展能力,打造地域展览品牌,为公众呈现有品质的展览展陈。通过“请进来”
2023-02-19 00:0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江苏南京:昨晚,第二现场“超甜”
展赛融合,糖酒会、“苏超”推出众多“联名款”昨晚,第二现场“超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实习生高冰洁“南京!加油
2025-09-21 10:26:00
“道德的力量”巡演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文明中国·人人有礼”南京在行动倡议发布南报网讯(通讯员李屹记者王茸)9月20日,在第23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
2025-09-21 10:58: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改写“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历史的“胜利之渠”
大河网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焦作市武陟县,有一条以“人民”为名、象征“胜利”的灌渠——人民胜利渠
2025-09-21 08:08:00
央媒看太原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山西太原通过科技作品展演、互动体验等方式
2025-09-21 06:41:00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9月20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为助力太原马拉松赛事顺利开展,给广大跑友和市民营造便捷的出行环境
2025-09-21 07:13:00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李娜 王晓倩 德州报道游黄河故道 享丰收硕果。9月22日,夏津县第十八届金梨采摘节将在黄河故道香雪园启幕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大河奔涌,文脉绵延。9月20日下午,来自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外国友人跟随“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洛阳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太震撼了!”“太壮观了!”9月20日上午,来自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外国友人跟随“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025-09-21 07:37:00
截至2024年末,西安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71万人,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533家,床位3.16万张。这是9月19日开幕的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
2025-09-21 07:49: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郭晓通)近年来,张家口市积极对接承接京津康养资源,加快布局康养产业,着力打造环京养老“五区一带”,即医养
2025-09-21 08:03:00
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政务服务的小事项,关系着改革惠民大文章
2025-09-21 08:03: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图书馆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展启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从烟台图书馆获悉,近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图书馆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展启动仪式在黄渤海新区图书馆举行
2025-09-20 18:06:00
本周,2025年福州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网络文化季活动启动,全国各地网络媒体、知名网络大V实地打卡福州,推介福州。
2025-09-20 18:11:00
农行三明分行走进三明学院开展专题宣教活动
活动现场东南网9月20日讯(通讯员 朱静)为提升高校学生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近日,农行三明分行梅列支行积极响应“金融教育宣传周”号召
2025-09-20 18:16: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三千里长堤 五千年华夏 一本图册带你读懂黄河
大河网讯(记者 朱丽文)“我是赵楠,今天我发布的项目是水文化品牌《三千里长堤 五千年华夏》。”9月18日晚,在“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
2025-09-20 1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