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的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5-01 05: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焦仲卿是一个地方小公务员,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是温饱不愁。刘兰芝年轻貌美,女工也不错。本来小两口应该婚后幸福美满,为什么一个自挂东南枝,一个投湖而死,双双殉情呢。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的原因

焦母的恋子心理

焦仲卿是寡母养大,说明焦母很早就失去了丈夫,她很有可能把对丈夫的爱,转移到儿子身上,等儿子结婚后。焦母蛮横霸道,她认为新娘刘兰芝抢走了她的儿子,所以哪方面都好的刘兰芝也不受焦母待见。还有一个原因,刘兰芝结婚后没有给焦家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不顾儿子以死反对,也要把刘兰芝赶出家门。

焦仲卿不会调和婆媳矛盾

婆媳矛盾都很大了,焦仲卿一味用工作逃避,把矛盾留给妈妈和媳妇,这样矛盾会越来越深。处在妈妈和媳妇之间时,也只会原封不动的把两人的话传给对方和并且还发牢骚,这样根本没有解决婆媳之间的矛盾,反而会让矛盾激化。我们也可以看出焦仲卿性格的软弱。

婆婆媳妇都太强势

刘兰芝在焦仲卿家两年左右的时光里,夫妻恩爱,和小姑子也非常好,为什么就不讨焦母欢心呢?其刚直不阿、强势的性格也是焦母不能容她的重要原因。她按照婆婆的意图去做,“三日断五匹”,勤劳能干。焦母要休了她,她自遣和辞别的情节充分展示了她强势的性格。自遣的主意是她首先提出来的。“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便是明证。她不但要求自遣,而且要求丈夫立马执行。这种有主见、果断要比焦仲卿强很多。婆媳二人的性格都太强势,一山不容二虎。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的原因

在封建礼教还没有那么荼毒女人的汉代,年轻貌美的刘兰芝还是有很多选择的,她可以选择嫁给太守的儿子,做官太太。但是她还是爱焦仲卿的。自认为两人没有机会在一起了,她选择了投湖自杀,随后焦仲卿也选择了“自挂东南枝”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1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古代,婆媳关系有多难相处?看看孔雀东南飞就知道了
...那种封建家长的形象,蛮横无理,干涉子女的婚姻,面对刘兰芝这么好的儿媳都要休掉她。而因为丈夫性格懦弱,不能和母亲对抗,二人只能双双约定殉情。在诗中可以看出刘兰芝是一个大家闺秀的
2023-05-13 19:20:00
敦煌文献与《放妻书》:古代社会的婚姻与女性地位研究
...人。看到这里想起,中学时代都学过的《孔雀东南飞》。刘兰芝被焦母逼迫离婚,后在兄长的主张下要再嫁给太守之子。临嫁前已重新再娶妻的焦仲卿前来质问,上来就是讽刺:“贺卿得高迁!磐石
2023-10-27 08:48:00
要避免陷入情绪泥潭,唯有把事情搞明白,这样日子才能过得更顺心
...的情况数不胜数。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个很久以前的爱情故事。刘兰芝是一个多才多艺、能干的女孩,多少人都想娶她为妻,但她却选择了小官员焦仲卿。焦仲卿的母
2023-10-01 11:22:00
古代女子投河自尽时,为何总在河边留一双鞋
...记录的是发生于于东汉时期汉献帝年间的一桩婚姻悲剧。刘兰芝是一个受到封建制度迫害的一个女子,自由受到严格的家教,在她17岁那年,被家中安排借给了一个地方小吏焦仲卿为妻,嫁到夫家
2024-05-20 21:49:00
古代人投河自尽为什么要光着脚
...为众人所知。里面的故事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焦仲卿和刘兰芝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因为婆婆的任性,瞧不上这个儿媳,便随意找了个理由让焦仲卿休妻。两人虽然有意违抗,但是在那个封建礼教大
2023-05-13 06:17:00
薛宝钗:被亲妈改造成“扶弟魔”,完美人设成噩梦,窘态隐藏不住
...满意,没有像《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嫌弃儿媳妇刘兰芝家境差,无能帮助丈夫晋升而强行休妻,可两人双双“自尽”,也注定是时代给予女人的枷锁,让其没有求生之路所致。当时间由两汉
2024-09-12 15:26:00
在处理婆媳关系时,下面这三个方面是格外要重视的,家庭才会幸福
...琬分手,就是因为婆媳矛盾。《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也是因为婆媳矛盾而导致的。现代因为婆媳矛盾而引发的家庭战争,更是比比皆是。有很多夫妻,如果单单他们两个人相
2023-08-12 06:46:00
从一起离婚事件斑窥东汉末年的历史碎片
...一部长篇叙事诗。其诗350句、1700余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坚贞不渝的爱情,读之栩栩如生,人物如在眼前。这首诗以近乎白描的叙事手法,对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2024-04-29 15:38:00
聊聊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
...仅艺术造诣极高,其塑造的故事也是非常令人深思的,从刘兰芝织布这个小片段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其背后反映的家庭矛盾和时代悲凉了。《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它为众人讲述了焦仲
2023-03-14 21: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