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操统治时期有多狠?老百姓宁愿打猎不愿种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1 21:57:00 来源:戏说三国

随着史料越看越多,对三国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最开始的时候,觉得《三国演义》把刘备和诸葛亮美化太厉害,曹操被抹黑的太厉害了。

尤其是看了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品评曹操的节目,更是觉得易中天先生说的太对了,曹操真的是被“黑“太久了。

但是,随着阅读量增加,尤其是认真阅读大量第一手史料以及相关论文后,我逐渐觉得三国时代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英雄的时代,每一个《三国演义》里耳熟能详的角色,在真实历史里都非常不堪。

尤其是曹操,我现在才发现,当年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真没有刻意“黑”,因为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比《三国演义》要坏得多,可以这么说,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不是好人,都是恶棍,但是曹操毫无疑问是最坏,最恶的恶棍。

有的时候我看史料都看的憋气,觉得曹操好歹在东汉时期是勋贵子弟,按理说没怎么接触过社会阴暗面,怎么能坏成这样,怎么能残忍到这个地步。

我以前说过曹操的“屯田”并不是招徕流民来开垦荒地,而是强行逼迫自耕农变成属于曹操“魏国”的屯田民,按照谭其骧教授的说法,就是变相农奴制。

曹操统治时期有多狠?老百姓宁愿打猎不愿种地

电视剧里的曹操

比如曹操征服河北后,发现河北由于袁绍经营得力,没怎么经历战火,所以人口数目比处于战乱中心河南要多得多,于是曹操就直接强行“招募”十万河北人到河南“屯田”。

而且根据《三国志·魏书·司马芝传》记载,曹操麾下的屯田民可不仅仅负责种地,农闲的时候还要在屯田府的组织下去无偿给曹操修桥铺路、兴修水利。

用司马芝的话说,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不干“正经事”的:

夫农民之事田,自正月耕种,耘锄条桑,耕熯种麦,获刈筑场,十月乃毕。治廪系桥,运输租赋,除道理梁,墐涂室屋,以是终岁,无日不为农事也。

曹操的“恶”不仅仅在强行“招募”屯田民,还在于曹操为了自己野心,在建安二年、建安九年修改了东汉田税制度,这就是著名的《收田租令》。

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传统说法都是曹操此举沉重的打击了豪强地主,解放了生产力云云。

但事实上,这是曹操对治下的自耕农加强盘剥的做法。

因为曹操的新政和东汉旧政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曹操按照“户”为单位把民众要缴纳的赋税固定下来了。

两汉时期的“三十税一”、“十五税一”是根据具体田产来,而曹操直接改为固定数,不管收成好坏,一律每亩收“四升”。

曹操统治时期有多狠?老百姓宁愿打猎不愿种地

戏剧舞台里的曹操

而且还把两汉时期的“人头税”口算钱也固定下来,不管一户有多少人,一律征收“绢二匹、绵二斤”。

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曹操修改后的新税制比东汉税制总体增加了四成的负担。

其实按照曹操的《收田租令》,他应该是鼓励生育的,毕竟人头税固定下来,生孩子越多越划算嘛。

但是,事实上却是曹操治下老百姓被曹操盘剥的不愿意种地,不愿意生孩子,生了男孩就马上杀掉。

比如在关中地区,由于曹操新税制盘剥太厉害,大量老百姓宁愿不种地:

京兆从马超破后,民人多不专於农殖,又历数四二千石,取解目前,亦不为民作久远计。——《三国志注·任苏杜郑仓传》

此时已经是建安十六年了,也就是曹操颁布新税制七八年之后了。

而且这并不是关中地区才有的现象,在淮南下蔡地区也同样出现了农民不愿意种地,不愿意生孩子的现象,河南人郑浑曾经在曹操时期的东汉朝廷做过下蔡令,他就发现传统鱼米之乡的老百姓都不愿意种地,不愿意生孩子:

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椽,复迁下蔡长、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

下蔡,即今天安徽凤台县,距离曹操老家亳州很近的,从古至今一直是传统农业地区,为什么唯独到了三国时代老百姓就不愿意种地呢?

就是因为曹操收税太重,老百姓不愿意种地,也不愿意生孩子。

有人说了,凭什么说是因为曹操收税太重,所以老百姓不愿意种地生孩子的?

曹操统治时期有多狠?老百姓宁愿打猎不愿种地

安徽亳州曹操公园

这是因为,曹操建安九年完成新税制后,就有属下请求减免三年,减免原因就是曹操新税制太重,老百姓恐怕不愿意缴纳:

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税绵绢。(长广太守何夔)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乃上言曰:“自丧乱已来,民人失所,今虽小安,然服教日浅。所下新科,皆以明罚敕法,齐一大化也。所领六县。疆域初定,加以饥馑,若一切齐以科禁,恐或有不从教者。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则非观民设教随时之意也。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业,然后齐之以法,则无所不至矣。”

有人说,曹操建安九年的新税制减轻了民众负担,可如果真减轻了负担,怎么会出现何夔所说“若一切齐以科禁,恐或有不从教者。”

而且从何夔给曹操的奏折看,曹操对于抗税不缴的人,采取的手段是“诛”。

另外,长期侍奉在曹操左右的文学之士,也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他的《饮马长城窟行》里专门引用了秦末汉初一首乐府诗: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劝老百姓生男孩千万别养活。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陈琳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经历,才让他写出这样的诗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2 06: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国时期,哪些名将堪称好汉?
...,三国名将居多。汉末三国之所以涌现出这么多名将,对老百姓来说真不是一件好事:对士农工商来说,没有战争的年代才是好年代,每一个名将的脚下,都是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上百万的白骨,这
2023-08-06 19:45:00
聊聊三国时期曹操帐下官员——仓慈
...年,仓慈做了长安令,为官廉洁节俭有法度,下级官吏和老百姓既害怕而又爱戴他。敦煌太守魏明帝太和年间,调任敦煌太守。敦煌郡在西部边疆,因为战乱和内地隔绝,太守职务曾空缺二十多年,
2023-06-18 19:41:00
乱世枭雄杀人屠城,唯一没有屠城的只有他
...了自己,守城的主公如果被灭,屠城的命运很容易降落在老百姓身上。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不管一个帝皇打了多少胜仗,如果为了胜利不惜屠杀平民百姓,这个帝皇总是让后人难以喜欢起来
2023-01-11 12:06:00
曹魏统治下百姓过得有多惨
...和樊城的百姓有什么关系?你刘备逃就是了,何苦还拉着老百姓来拖累进度,我这个朋友还阴暗的给出了自己的猜测:这些百姓说不定是被刘备强制带走,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当替死鬼殿后,刘备好乘
2023-05-11 22:06:00
生活在辽国的汉人,比宋朝百姓更幸福
...什么不南下头奔宋朝呢?而现实很打脸,在哪儿过得好,老百姓自己心里是有数的。在唐朝的后期,就已经有一部分的汉人因为生计的问题跑到了契丹那边。宋代人编写的《靖康稗史笺》当中就有记
2024-10-31 09:02:00
三国里谁的外号最有气势?
...三国演义》中暗指吕布。“三姓奴”意在讽刺他的任性。老百姓对那种有钱如父,有奶如母的人深恶痛绝,骂之为“三姓家奴”。对于那些没有节操、任人宰割、没有独立意识的人,老百姓也形容他
2023-03-10 11:50:00
曹操曾差点投靠袁绍?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饥民遍地,走投无路的老百姓纷纷加入黄巾军。《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董卓死后,公元192年曹操借着攻打兖州的机会,得到了黄巾军100多万的投降人口,其中降兵30
2023-04-21 16:34:00
曹睿的能力,要强曹丕、曹操过两人吗?
...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曹操施行的屯田制,更是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文化上,曹操善写诗文,比如著名的《观沧海》等,开启了建安时代文风。在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人中
2023-02-14 20:10:00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辛毗担任过哪些职位
...海湖泊阻挡不见成效。如今军力并不比当年强盛,不如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待民富国强之日,自可一举灭吴。但他的建议被魏文帝拒绝。结果兴兵十万,征战数年,仍然望江兴叹,无功而返。持节阻
2023-06-16 16: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