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采访对象:
内蒙古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 张金阳
夏季的马鞍山村,一切都是向上生长的姿态。山葡萄长得怎么样,野生菌卖得俏不俏,研学馆建设进度如何……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金阳6月刚刚到任,几件同步推进的事让他忙碌不歇。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村。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这4年来,马鞍山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兴村”的发展之路。
马鞍山村一景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来马鞍山村考察时,看了哪些地方,留下了哪些嘱托?
张金阳:我虽是一名“新兵”,但总书记来村考察路线,我已走了很多次,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常读常新,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
2019年7月15日,总书记在马鞍山林场听取了生态文明建设和造林护林工作汇报之后,乘车来到马鞍山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听取全村情况介绍。在驻村干部之家、爱心超市,总书记看到村庄管理有序、村民生活幸福,十分欣慰。
马鞍山村通过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兴村,于2018年脱贫摘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一直是我们的最大支撑。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要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民和农业服务能力。
总书记还在我们村开了一场院落会,会址就在村民张国利家。张国利家四世同堂,是一个多民族之家,有蒙古族、满族、汉族3个民族,总书记称赞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总书记察看了院落、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等情况。来自赤峰市的10位干部群众代表也在场座谈,向总书记汇报自己村里发生的新变化。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记者: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这几年马鞍山村是如何把产业做大做强的?
张金阳:2022年底,村里出了一份新的发展规划,所有的产业正按着规划一项一项实施。规划走在前头,我们就有了盼头。
村里成立了三色马鞍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红色、绿色和紫色代表着我们的产业布局。
马鞍山村地处七老图山脉东北麓,是大兴安岭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地带,是一个革命老区村。4年来,到村里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的人非常多,我们村因此打造了红色教育路线、红色理论一条街、民族之家汽车营地、民族团结教育志愿服务站等,把红色教育产业做起来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迈出了一步——打造马鞍山教育研学基地。基地占地1673亩,投资10.6亿元。研学场馆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类“博文”馆、休闲体验类“乐享”馆、精致度假类“美宿”馆等,29个场馆今年完成主体建设。
紫色是指山葡萄产业。我们村从1998年开始种植山葡萄,后来驻村工作队带来了资金和人力,让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在村里山葡萄种植面积有3500亩,社员370户,社员超全体村民的一半;有红酒公司2家,从种植到收购、酿酒、销售,产业链基本成型。去年,全村果农亩均增收1000元。
葡萄产业要想走得远走得稳,必须提质增效。村里的葡萄主要是做红酒公司的原材料供应,产量和品质还不是很稳定。种葡萄靠天吃饭的话,我们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接下来,我们会邀请专家和酒厂一起制定方案,让山葡萄的品质更好。
绿色是指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让广大村民既享受到优美生态,又过上富裕生活。马鞍山村面积2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2%,是国家森林乡村。在护林工作上,我们实行林长制,从镇到村到网格,责任到人。郑杰是村里聘用的生态护林员,每天早上7点他就开始巡护,负责的面积有1000多亩,每天巡护2小时。
4年来,马鞍山村接待考察人员和游客约32万人次,农家乐从12家发展到16家,每家年平均收入从11万元增加到25万元。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也让林果、山货等农副产品销量大增,大家通过采蘑菇、打榛子、采种籽,口袋更鼓了,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记者:马鞍山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在民族团结、乡村治理等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张金阳:2022年12月,马鞍山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称号。求稳定和谋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马鞍山村主导产业是山葡萄和乡村旅游,抓好这两个主导产业,推进经济发展,是维护全村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评选表彰“民族团结之家”“最美家庭”“美丽庭院”,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通过长期有效探索,马鞍山村逐步走出了“3+N”多元调解模式,将“矛盾结”变成了“和谐扣”。“3”是村书记、村调解委主任、网格员,他们是主要调解者;“N”是指村内德高望重的长者能人、法律工作者、街道司法所人员等,他们是辅助调解人员。村里大部分矛盾纠纷通过这个模式就地化解,实现了矛盾不出村。
乡村治理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怎样激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爱心超市是我们探索的一个有效载体。爱心超市里的日常用品,不靠钱买,靠积分兑换。我们有一套积分管理办法。积分由基础积分、贡献加分、负面扣分组成,积分以家庭为单位计算,每季度由“村民自我打分,工作组评分,村‘两委’认定,公开公示”的程序确定。到了年底,积分还是评星定级、表扬表彰的依据,这种激励方式大家很欢迎。依靠上级补助和社会捐赠,我们这几年收到20多万元的爱心超市物资,目前村民领取了8000余件商品。
治理效果好不好,看看村民的状态就知道。二组村民马金豹,2017年利用专项帮扶资金养牛卖牛,现在他家牛存栏11头,日子越过越好。马金豹经常对我说,他能走出困境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村民张国利家依托乡村旅游,在家门口摆摊卖山货,还担任红色讲解员,他的钱包越来越鼓了。他家院子里摆满了长寿花、天竺葵、四季海棠,游客看到这么漂亮整洁的农家院落,纷纷夸我们的村民是“讲究人”。这些变化,就像古人说的那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美好的庭院就是他们内心的一面镜子啊!
本报记者 周妍
通讯员 刘耘菘 于文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