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虚增利润、粉饰业绩固然不可取;故意减值、借疫情“洗澡”同样要不得。对此类问题,不仅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而且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审计,对财务“洗澡”等人为操纵业绩的行为严查重处。
近日,A股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结束。某些此前一直业绩不错的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因为预计财务计提大额减值,将会导致2022年业绩大亏损。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公司把计提大额减值归因于疫情等因素。比如某上市公司把业绩巨亏的原因甩锅给疫情和楼市不景气,称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因素影响,公司开发的部分项目房价和成交规模受到较大影响,且预计短时间内恢复不易。另一家公司在公告中称,受各地疫情管控、物流中断及工程总包项目推进受阻等因素综合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其他公司的解释也大同小异。
客观地说,去年的疫情确实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是不是像这些公司所说的那么大,要打个问号。一些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盈利都好好的,到第四季度就突然掉头向下且幅度不小,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为何前三季度都没有被影响,一到第四季度就“拉胯”?一些同行业企业影响都不是很大,为啥对这些企业影响这么大?
这些突然爆出巨亏的公司不得不让人生疑,是否在借疫情原因,大搞财务“洗澡”,一次性掩盖之前公司生产经营中的某些问题,甩开包袱,以便“轻装上阵”。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账上的固定资产、合同资产、存货、应收款项、商誉等项目往往采用估算法测算。减多少、如何减往往是公司自己说了算。由于这些资产减值判断的主观性较大,验证减值计提合理性难度较大,因此,上市公司利用减值计提操纵利润的情况经常出现。借疫情搞财务“洗澡”不仅可让以前的一些烂账及不规范操作一笔勾销,涉事上市公司也可以少缴税、不分红,甚至还可拉低股价,配合某些机构低吸。等到来年,由于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额计提,业绩基数低,就可以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回拨利润,涉事公司完成业绩目标也就轻而易举了。
对上市公司而言,业绩要靠实打实干出来而不能靠财务之手“做”出来。虚增利润、粉饰业绩固然不可取;故意减值、借疫情“洗澡”同样要不得。公司发布的财报是投资者判断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如果让财务“洗澡”行为大行其道,会让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并为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温床。目前,交易所已经关注到相关问题,并发出了不少问询函。对此类问题,不仅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审计,对财务“洗澡”等人为操纵业绩的行为严查重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3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