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35岁男子为考清华复读14年,曾考上多所一本名校,均放弃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05 09:32:00 来源:映象网

6月4日消息,广西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又要上高考考场了,这是他第15次高考。

他还开通了微博,自我介绍是“为上清华复读13年考生”。3个月多前,他在微博发文再战100天。

35岁男子为考清华复读14年,曾考上多所一本名校,均放弃

唐尚珺

据报道,在过去的14年中,他先后考上了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广西大学、重庆大学等名校,最后都放弃录取。

2022年,他向家人保证,他一定会去上大学。那是他第14次高考,成绩是597分,被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录取,可是最后他还是食言了,他以专业不是自己想要的为理由,再次放弃录取选择复读。

此前报道

复读13年的唐尚珺否认为了奖金复读 计划第14次复读

35岁男子为考清华复读14年,曾考上多所一本名校,均放弃

↑纪录片《高十》截图

红星新闻记者丨陈卿媛

责编丨邓旆光编辑丨彭疆

9月1日,拍摄多次参加高考的学子唐尚珺的纪录片《高十》76分钟完整版,在网络平台上映。此前,这部纪录片曾在2020年高考前夕登上各大热搜榜。相较于上次半个小时的原版纪录片,如今这个版本将素材中关于唐尚珺复读更多的一些独白、导演何汉立询问的内容、更多唐尚珺身边人物对他复读的看法增加了进去。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唐尚珺的初中同学兼好友何汉立,他们都出生于广西上思县的农村家庭。何汉立2012年从广西师范学院(现南宁师范大学)毕业后,入职广西广播电视台,被分到纪录片部。2014年,得知初中同学还在复读,何汉立开始拍摄纪录片《高十》,他认为这可能是他“一生无法超越的作品”。 纪录片完整版在网络平台上映后,唐尚珺首次完整地看完了这部关于自己的纪录片。 今年是唐尚珺复读的第13年,他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录取,但他因专业原因放弃到校报到。他计划再次复读,也就是第14次复读。 1对话导演

红星新闻:你如何看待唐尚珺以往多次放弃名校,今年又放弃上海交大?

何汉立:只能说是命运弄人,在人生十字路口多次被命运捉弄,从他初中生病错过中考,开启人生第一次补习,就已经注定了今后的沉沉浮浮。不管是以前多次放弃读大学的机会,还是今年放弃上海交大,都是事出有因,他每一步走得都很艰难。我们不能片面地以常人的人生轨迹去衡量他的抉择。

我不认同为了奖金这种说法。农村80后没有太多资源接受优质教育,以我的经历来说,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心酸。我记得小学一年级,家里没钱买作业本。由于家庭贫寒,哥哥、姐姐把上学机会留给了我和弟弟。

我家与唐尚珺家在相邻的乡镇。唐尚珺家有5个兄弟姐妹,我们家境相似。只有经历了底层生活困窘的人才会知道,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第一代是非常辛苦的。一个人能花十年去做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本身就令人敬佩。唐尚珺很孝顺,他也想早点工作回馈父母。可是,如果他最初只是读了专科然后毕业出来工作,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能养活家里人吗?只能养活他自己。

35岁男子为考清华复读14年,曾考上多所一本名校,均放弃

↑纪录片《高十》截图

唐尚珺奋斗了十年,拿着名校通知书给家人看的时候已经没有喜悦。父亲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要是父母不在了,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意义?所以他感悟了,亲情至上,名利乃身外之物,趁着双亲还在,能孝敬就孝敬。所以2016年他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后,没有去读,因为后来父亲病危,他正好看到网上有广告招兵买马,广西某高中给2万元奖金,他回去复读,拿了2万元给父亲治病。两年后,他父亲去世。

救命稻草也好,赌博心态也好,人非圣贤,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把原因归咎于唐尚珺的变态行为,而不去思考和质问其中的不公?全国各地还有无数补习生,在高考路上煎熬着,他们的辛酸又有谁知?

善意的质疑声,是推动时代进步不可缺少的作用力。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短短几十年,唐尚珺应该珍惜当下,放下执念,好好经历人生应有的阶段。

红星新闻:当初你为什么要拍摄这部纪录片?

何汉立:职业敏感。我觉得这是一个能反映教育改革时代洪流的好题材,也是一个能反映农村80后群体的题材,所以决定拍摄。

红星新闻:你如何看待你和纪录片《高十》的关系?

何汉立:《高十》是我入行纪录片的处女座,克服了许多阻力和困难,用最小的成本,花大量业余时间、精力才拍摄完成。《高十》点燃了我的职业灯塔,让我在同龄人中更早地明确了自己所走的方向。我就像《高十》,《高十》就是我。表面看起来,《高十》画面粗糙,技术一般,却饱含人间真情,经过时间沉淀洗礼,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力。

红星新闻:你为什么和唐尚珺成为朋友?

何汉立:我们家庭背景相似,价值观相似,我跟唐尚珺很像,我们身上互相有对方的影子,自然而然成了朋友。唐尚珺重情重义,执着坚韧,笑对人生坎坷,这就是江湖豪侠。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江湖,我们都是江湖中人。

红星新闻:纪录片在唐尚珺2016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就戛然而止,此后你联系过唐尚珺吗?

何汉立:自从拍了《高十》,我跟他就保持着很好的联系,经常见面畅谈人生,偶尔还带他出去拍摄,作为我的摄影助理。这些年他经济上虽然一穷二白,但是精神上富足,幸福指数比很多人都高。

每一年,我都建议他去读大学。今年考上上海交大,我发信息给他说“要是你去读了我会很高兴”。但是人生是他的,心酸苦辣唯他自知。不管他最终做出什么选择,我都会支持他,他开心就好。至于未来的规划,希望他读师范类、农学类、金融类专业。如果他想创业,我也会尽力帮助他。

纪录片完整版上架

红星新闻:《高十》最初剪辑是多少分钟?这次是什么原因重新上架?

何汉立:《高十》从2014年年初开始拍摄,到2016年年底在广西综艺频道播出。当时播出的栏目叫《纪录广西》,栏目本身就是30分钟,除去片头、片尾和预告,正片长度为26分30秒。之所以考虑重新上线,有两个原因。第一,受当年播出时长限制,很多唐尚珺的心理细节被删除,他内心的纠结、无奈、坚守、悔意没能立体展示,导致很多网友对他的补习行为口诛笔伐,对他造成了伤害,因此想上线76分钟完整版,把更多细节真实还原出来,希望能减少流言蜚语对他的伤害。

第二,当年为了播出,把很多负面信息隐藏了起来,这个过程就会抹杀掉我作为纪录片导演对社会的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我是有遗憾的。借助媒体再一次关注唐尚珺,76分钟完整版重新上线,也是圆了我的职业梦,解开当年的心结。

为了重新上线,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做海报和完善片子,通常是完成了白天工作,半夜在家里做的,做着做着我都想放弃了。我反问自己,都过去6年了,重新上传还有人看吗?没想到,刚上线2天,就冲上腾讯社会纪录片热搜排行榜第1名,我真的感动得两眼泛泪光。

红星新闻:《高十》76分钟完整版增加了哪些细节?

何汉立:首先形式上是一个全新的风格,30分钟版把我的问话剪得一干二净,只保留唐尚珺的自述。76分钟完整版保留了我的问话,一问一答。不断追问的形式,把唐尚珺内心活动展现得更加真实,而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力源泉。其次增加了唐尚珺补习班同学的篇幅,增加了小学同学阿二的篇幅,增加了唐尚珺内心活动片段。透过周边人的视角观察,更加能够还原唐尚珺这样的补习群体的境况。

2对话本人放弃上海交大选择复读

红星新闻:你的微博认证现在改为“为上清华复读13年考生”,这意味着接下来还打算复读?

唐尚珺:有打算复读。2023年高考是广西高考改革后最后一次不分文理科的高考,我想争取抓住这次机会。另外,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认证。是微博工作人员联系我希望认证,我就答应了。但认证语不是我写的,我也感觉很别扭,试着改过来,都被驳回了。我还是喜欢我当初那句“非执意为之,只后知后觉”。

35岁男子为考清华复读14年,曾考上多所一本名校,均放弃

↑纪录片《高十》截图

红星新闻:这个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为何放弃上海交大?

唐尚珺:这个暑假填完了志愿就回老家了。在老家待了十来天,帮老妈干了一些比较重、比较累的活,比如砌起倒塌的石壁,去山里扛很重的竹笋回来,借把锯子锯完所有的木头,帮老妈种了玉米,然后到南宁,主要是做家教兼职。

当时录取结果出来,得知被上海交大录取还是很高兴,毕竟这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但是护理专业不适合我,我觉得可以争取换个专业。后来,上海交大老师联系我,我跟她确认了这个专业是不能换的。我也纠结了好些时日,到底要不要去读,最后选择了放弃。

红星新闻:完整版纪录片中,你两次提到家人是最重要的,如何理解你的意思?

唐尚珺:我最牵挂的是我老妈,以前是,现在更是。我与老妈关系很好,她也最希望跟我一起生活。我曾经向她许诺,“您不用再给哥哥带小孩,您就跟我一起生活吧。”可是,现今我无法兑现承诺,我羞愧不已。老妈希望我能成家,安稳度日。她说我,没见过这么能折腾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非要选其一,人生可无高考!

复读与奖金

红星新闻:你如何看待网上关于你是为了奖金复读的高考专业户说法?

唐尚珺:我不认同为了奖金复读的高考专业户这个说法。除了2016年去平果三中和今年考上上海交大,这两次奖金比较可观外,中间几年的奖金只是基本够生活开销。我年纪不小了,希望看到过年给老妈一两千元时,她很开心的样子。我也不希望家里替我担心。奖金固然是我考量的一部分,但仅仅只为一年两三万元的奖金,你说我划得来吗?

2016年,我老爸病重,化疗开支预算很大,我希望自己能帮点忙、出一份力,包括去做化疗不会因为医药费而犹豫不决。当时我姐姐、老妈都问过我意见,化疗估计会花十多万元,而且弄不好会恶化很快,这笔钱到底要不要花?我跟她们说,既然有一线希望,为什么不试一下呢?我们以后可以慢慢赚钱。

当年,我父亲已经被医生判了“死刑”,在亲情和个人前途面前,我也纠结了很久,最终我选择了亲情,回来领取几万元奖金,给父亲治病,有更多时间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每每梦到我父亲,梦到他很安详,我很欣慰。我从来没有后悔我当年回来陪伴老爸。

有一件事情本来不想说,其实我拿了奖金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同时,还帮助了一个复读的女生。女生知道我复读的事情加了我微信,我们至今未见过面。去年,她说她已经复读过一次,但是没什么进步,在二本线左右徘徊。后来我得知她家庭困难,自己在广东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学习效果很差。我理解她的难处,我跟她说,你这样下去恐怕又会浪费一年,我借你一万元差不多够一年的生活费,你回学校专心复习,好好准备明年的考试。

她不敢相信,反复问我是真的吗?她拿她手机作抵押,我说抵押就免了,你可以大学毕业再还我钱。她很高兴地回学校了,今年她上了一本,被上海一所学校录取,那是她向往的城市。她很开心,我也很高兴。

纪录片

红星新闻:当初你为什么接受何汉立拍摄纪录片的想法?

唐尚珺:应该是2014年的时候,我生活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无奈之下,我QQ上联系到了初中同学,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何汉立。知道我的情况,他简直无法相信。当时他已经工作两年,而我还在高中校园。是他慷慨解囊,帮我渡过难关。我非常感激他。

后来他打电话对我说,很感慨,你竟然还在复读,不知你哪来的这股劲。因为他想搞创作,想拍高考奋斗题材的片子,觉得我挺合适,就问我能不能帮个忙。当时我是犹豫的,怕影响备考。后来,何汉立答应会把拍摄过程对我的影响和干扰降低到最小。我也就没了顾虑,就答应了。

何汉立跟我回家拍摄,对外说是拍摄当地过年风俗。在学校拍摄,假装不认识我,镜头偶尔偷偷对准我。当年他的承诺做到了,确实没有对我的生活学习产生太大压力。2016年片子播出时也是悄悄的,只是部分人知道。对我有影响,但不是很大。

没想到多年以后,这部片子重新火起来,对我产生的影响,有好也有坏,顺其自然吧。纵使外面流言蜚语,我心依旧。毕竟,何汉立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因为《高十》的拍摄重拾当初的友谊,也算是难得的人生机缘。

红星新闻:拍摄你复读生活的纪录片《高十》播出后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次完整版视频播出,你如何看待纪录片中2014年、2016年的自己?

唐尚珺:2016年版本的《高十》,我没有细看,也不想看,不敢看,只知道个大概。以前不看,很大程度是因为不敢正视自己。如果我看了,我就会知道外人怎么看待我。这样的话,我就会有意无意去关注外界的评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干扰。

事情过了这么多年,我也经历了好多事,我今天的看法和心智已跟当初不一样。现在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比较理智地对待外界的评论,我细细地看了完整版。说实话,我还是有点抗拒,但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你得看看你自己,重新认识一下你自己。”

《高十》这部纪录片,我看着看着,眼睛就模糊了。父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透过屏幕,父亲仿佛还在,一切好像就在昨天。以前我不敢正视这部片子,现在我的心放宽了,片子里除了有当年的执着和无奈,还有我父亲生前的珍贵影像,有我们一起生活的珍贵时光,有他对我无言的、大山般深沉的爱。

35岁男子为考清华复读14年,曾考上多所一本名校,均放弃

↑纪录片《高十》截图

现在看《高十》,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曾经的亲人、曾经的人和事。当初的自己,有点青涩、单纯、执着。如今则不无感慨,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而我依然在路上。

―END―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5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高考“复读狂人”唐尚珺的困局:正在“研究新高考”,是否复读还没想好
...尚珺考了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在以他为主人公的纪录片《高十》的镜头下,唐尚珺得知录取情况并没有很开心。唐尚珺的语文老师觉得学校不错,劝他去读。那年开学,唐尚珺去中国政
2023-08-22 16:11:00
...此前报道,2016年,记录唐尚珺连续多年参加高考的30分钟纪录片《高十》在广西电视台播出,唐尚珺的经历进入公共视野。纪录片《高十》中唐尚珺在复读的场景。视频截图1989年出生
2023-07-01 06:11:00
寻找国立一中 走进历史现场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纪录片海报查阅国立一中资料(资料片)北京采访校友李石煇先生(资料片) 到北京采访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国立一中学生孙静轩(资料片)到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采访泊
2022-12-16 14:30:00
男子为考清华复读14年,35岁复读14年
...参加了几次高考,分数最高达到了645分,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本分数线,多次被重点大学录取,但是这些橄榄枝全被他拒绝了。在这期间,他的父亲最终因为肺癌去世了,这位老父亲闭眼前也没有
2023-06-05 10:20:00
研学团被带到名校门口买“状元手册”?小心上当!
...“清华学子交流活动”。“演讲”过后,这位青年掏出了一本名为《清华北大状元篇》的小册子,以及一个附带清华、北大校徽的钢笔礼盒。他表示,这本书是他的学长学姐一起写成的,而钢笔礼盒
2023-08-21 13:36:00
女子举报被名校博士以恋爱为名骗走3920万元,男方否认:她这是诽谤
...时,梁某均未提供。▲权某发布的举报视频女子举报:被名校博士骗钱骗感情,借出3920万元权某通过实名举报发布多段视频,称梁某隐瞒婚姻,以恋爱名义骗她钱。 权某提供的一份签字日
2024-11-09 10:41:00
清华北大开放暑期校园参观后:预约名额1分钟被抢光,收费8000元的研学团只能在门口拍照
根据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发布的通告,两所高校分别从7月8日和7月13日开始,开放今年暑期校园对外参观。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称为开放校园对外参观,但是进入两所高校均需提前预约。以
2024-07-19 13:35:00
...目乱人眼。至于每个推荐是否靠谱,并无评价标准。“每一本书都有个‘头衔’,真不知道该给孩子选哪本。”孙婧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每次给孩子买书都会犯难,“很多书籍都打着‘推荐
2023-04-21 13:53:00
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将在合肥举办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62部作品脱颖而出,涵盖故事片、纪录片、科幻片、悬疑片等多种类型,展现了电影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国内的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
2024-11-13 16:2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第二届低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天域航通斩获国产民用大型无人机海外首单
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的第二届低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8月29日在新疆兵团八师石河子市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举行。以“擘画低空新丝路
2025-08-30 16:48:00
临沂三河口小学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鲁网8月30日讯8月27日上午,临沂三河口小学特邀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胡廷香为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专属的心理健康培训
2025-08-30 17:21:00
武当太极名师刘嗣传新书《实用武当三丰太极拳三十八式》发布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8月23日至9月3日,“道生共命 德身福运”广东江门市新会紫云观系列文化活动精彩开展。活动涵盖江门武当功夫会馆暑期结业仪式
2025-08-30 17:33:00
晋州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汇演书画创作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邢园园、石珉玮)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6日,由晋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
2025-08-30 18:18:00
修保车间的七夕:藏在镜头里的爱与家
七夕佳节,太原公交二公司修保车间以“爱情忠贞、家庭幸福”为主题,开展照片征集活动,职工们用镜头捕捉生活片段,传递爱与责任
2025-08-30 18:37:00
长江读书节第六届讲书人大赛总决赛在南京圆满收官
8月28日上午,长江读书节第六届讲书人大赛全国总决赛于南京图书馆隆重启幕。来自长江沿线及中部地区28个省份的30位讲书精英齐聚金陵
2025-08-30 19:47:00
西店社区暑期研学邂逅百年宝兴隆,于钱币中聆听千年时光回响
近日,一场小雨让闷热多时的北京显得格外清爽,9时许,一场由朝阳区西店社区组织、宝兴隆北京艺术馆承接“探秘钱币里的千年故事”西店社区暑期研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2025-08-30 19:47:00
扎根临沂沃土,临沂市人民医院王浩建设卒中中心进入国家第一梯队
王浩201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被公派访学德国哥廷根大学附属吕讷堡医院。德国的学习生涯,让他看到了世界上先进
2025-08-30 20:19:00
长春人速来!人民广场这里“超出片”
近日,长春人民广场又添一处“打卡点”!在哪?就在大家熟悉的人民广场!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址门前的区域经过整修后,成了市民和游客争相拍照的热门地
2025-08-30 20:30:00
吉林吉刻元梦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管理:让场馆运营“一目了然”
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的展厅内,吉林省吉刻元梦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展台前人头攒动。作为数字化领域的新企业
2025-08-30 20:31:00
书香满中原,数字启新篇 悉数河南展区阅读新形态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初秋时节,书香满溢。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与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河南展区同时拉开帷幕
2025-08-30 20:33:00
8月30日,“河北五超”衡水赛区一票难求,两名小球迷得到票连连道谢,这兴奋点也是没谁了!
2025-08-30 22:01:00
积木搭建将“中轴线”搬进商场
8月30日,北京市丰台区某商场,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从用积木搭建的北京中轴线微缩模型旁经过。据介绍,为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
2025-08-30 21:49:00
临沂市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刘淑红:患者口中“最安心的依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姜曼 通讯员 葛堂伟 王馨在临沂市肿瘤医院内科五病区病房,总能看到主任刘淑红忙碌的身影: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2025-08-30 21:24:00
【2025数博会】数字人才培养交流活动:以前沿对话勾勒数字时代人才培养图景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字人才培养”交流活动上,进行了“数据赋能AI的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圆桌对话
2025-08-30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