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肖明葵 周海龙 刘逵 梁胜 郑漫悦
“我就住在附近,看到新闻说车陂南隧道通车了,特地带小孩来体验一番。以前过江都走琶洲大桥,经常会塞车。这条隧道开通后,往来珠江两岸又多了一个快捷选择。”广州市民刘先生说。
刘先生口中的车陂南隧道,于今年春节前刚刚开通,如今短短一个月已是来往车辆如流。据统计,通过车流总量近10万台次,春节后单日通行车辆超1万台次;过江时间由通车前的耗时二三十分钟提速到只需2分钟,显著拉近了广州两片发展热土海珠区与天河区的时空距离,更发挥了联通黄埔、天河、海珠、番禺交通动脉的作用。
在历时5年的建设期中,承建单位中交四航局在国内内河首次采用全断面预制沉管工艺,集多个技术创新成果合“黑科技”于一身的隧道,是国内智能新基建的又一生动缩影,有助于提速广州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连接广州国际金融城与琶洲大湾区琶洲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的战略发展通道,车陂南隧道南起海珠区新港东路北侧,与阅江路相交,下穿珠江,向北与天河区在建的临江大道、花城大道相交,终点至现状黄埔大道交叉口。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道路规划宽度60米,过江隧道段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这是目前国内在建单管节最长的隧道。中交四航局项目负责人黄文慧介绍,隧道全长约2.07公里,其中沉管段全长492米,单节管节长123米,高8.7米,重约3万吨,相当于近16个标准泳池的水量总和。
建设期间,中交四航局车陂南隧道建设团队借鉴港珠澳大桥全断面浇筑模板预制关键技术,打造国内首条全断面浇筑内河沉管隧道。“不同于分层浇筑、分批次浇筑的方式,沉管全断面浇筑单个沉管节段,依次进行底部浇筑、墙体浇筑及顶部浇筑工序,有效避免分层产生裂纹的问题。”时任中交四航局项目总工刘荣岗介绍道。
然而,内河采用全断面浇筑工艺,需要重点解决预制场地受限问题。为解决模板进场难题,保障沉管预制质量,项目团队借鉴了交通建设其他行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并结合项目施工实际,自主研发步履式机械模板。在经历了无数次论证分析和推倒重来后,由中交四航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创的全自动液压步履式机械化模板新鲜出炉。
此外,为造就“滴水不漏”沉管,项目团队从混凝土配合比上下功夫,经过上百次的对比试验,确定了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的低热低收缩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研制出车陂南隧道的“专属配方”——一种抗裂自防水混凝土。该混凝土具有密实、渗透性低、宏观缺陷少、体积稳定以及离散程度低等优点,达到了沉管预制质量要求,保障了沉管隧道使用寿命100年的耐久性要求,更弥补了国内缺少适用于沉预制混凝土的缺陷。
项目团队围绕混凝土浇筑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实证调研和论证分析,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积极引入“黑科技”,助力实现沉管智能化浇筑。“车陂南隧道引入了自主研发的定点应力监测系统,通过在大腔内模支腿、外侧模斜撑等关键位置布设应力监测点,设置应力预警值,可实时监测浇筑过程中模板应力变化情况,并根据应力变化调整浇筑节奏,确保沉管预制质量。”项目副经理林晓越介绍。
作为沉管隧道建设国家队、主力军和先锋队的中交四航局,自1988年起便参与建设中国大陆第一座沉管隧道——珠江隧道,凭借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实力先后参与建设广州洲头咀隧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深中通道、大连湾海底隧道、深圳沿江高速、广州会展西路过江隧道等系列工程,在沉管领域拥有成熟的工艺技术、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施工经验。2017年中交四航建设者继承港珠澳大桥“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转战广州车陂南隧道,为打造广州中央商务区交通隧道群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1 2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