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拯救濒危种质资源 重塑稻米文化
“九月寒”水稻重现南阳
本报讯(记者 李运海)在南阳盆地消失40多年的优质水稻品种“九月寒”,有望重新端上百姓餐桌。9月11日,参加“九月寒”“香汤丸”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优异基因挖掘研讨会的专家们脚踩泥泞走进稻田,察看“九月寒”的生长情况,并一致称赞这一拯救濒危种质资源的行动。
南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淅川、桐柏等地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到西汉末年已广泛种植水稻。1939年,宛西从浙江引进浙大3号水稻。这个品种穗短粗、产量高、米质细白、有清香,因成熟期在农历九月,群众称之为“九月寒”。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九月寒”为西峡县水稻当家品种,是南阳家喻户晓的好大米。后来,由于引进更高产品种,“九月寒”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加之稻麦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生育期过长的“九月寒”种植面积越来越小,1979年以后已经无人种植。
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不是种质资源强国,许多农作物存在优异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对水稻来说,只有发掘基因资源,进行种质创新,才能解决优质育种进展缓慢的问题。在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下,南阳市科学院水稻综合试验站今年3月从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水稻中期库找回濒危种质资源“九月寒”种子123粒,由于种子尘封多年,种植后出苗30株。
在南阳市科学院试验基地,记者看到“九月寒”长势良好,即将成熟。南阳市科学院郭俊红研究员介绍,“九月寒”属常规粳稻,一般亩产300—400公斤,生育期180天,耐寒性强。稻株偏高,株型松散,后期易倒伏,这也是后来逐渐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个品种米质好,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很有保护和挖掘价值。
据测算,这30株“九月寒”今年能收获稻谷1.5斤。南阳市科学院水稻综合试验站计划今冬明春在海南进行加代繁育,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批量“九月寒”种子;同时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在不改变原有品质的基础上选育出中低秆“九月寒”品种。
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尹海庆研究员说,要对“九月寒”进行开发性保护,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子育种等手段进行改良,把老品种变成新品种,在确保风味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丰产性和稳产性。同时,努力把品种做成品牌,引导对南阳水稻价值和文化的挖掘,重塑南阳水稻文化辉煌,助力乡村振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