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因为明英宗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那个倒霉弟弟朱祁钰究竟有多倒霉。
朱祁钰和明宗朱祁镇这哥俩,他们不是一个妈生的。
朱祁镇的母亲是皇后孙氏。
至于朱祁钰,某些影视剧里面说他是废后胡氏的儿子,但是按照明史的描述,朱祁钰的母亲是宫女出身的吴氏。
这个吴氏不仅是宫女,而且还有可能是罪人家属,这个出身起点就很低。
明朝皇帝的子嗣数量发展非常不平衡。
明太祖朱元璋有27个儿子,是明朝子嗣最多的一代。
结果到了明成祖这一代,瞬间就锐减成了4个。
明仁宗你别看他整天好像病殃殃的,但是人家生了10个儿子。
偏偏到了明宣宗这一代,一下子就成了俩。
朱瞻基只有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儿子,其中朱祁镇不仅是长子,而且还是嫡子,这出身水平放在嫡长子为核心的明代储君人选,那是没得跑了。
至于说朱祁钰,他本身是庶出,而且母亲地位低,所以打小就和哥哥拉开了差距。
明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走的时候人才37岁。
这个年纪放在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里面也不算高。
他人这么早早一走,年仅9岁的朱祁镇就赶紧接班,开始了他第一段皇帝生涯的正统年间。
谁都没有想到皇帝能够分段当。
关于朱祁镇这个人,由于后来众所周知的留学原因,再加上杀于谦的事,以至于明英宗本人常年处在明朝最差皇帝排行榜的第一位,甚至还一度竞争过历史昏君第一名。
但是不得不说,朱祁镇虽然不算好皇帝,但算得上是一个好哥哥。
刚登基的一个月,就封年仅8岁的朱祁钰为王,而且还让他奉藩京师,暂时不用去封地,留在哥哥身边。
等到了朱祁钰10岁那年,朱祁镇还为弟弟举行了加冠礼。
到了正统十年,这一年朱祁钰18岁了,明宗亲自为弟弟指婚,选了金吾左卫指挥使汪瑛的女儿汪氏为王妃。
这夫妻俩婚后生了两个女儿,但是没有儿子。
反倒是朱祁钰的侧室杭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就是和他倒霉父亲一样倒霉的短命太子朱见济。
按理说,大家就应该其乐融融的过日子了吧。
但是这会时间已经是正统十年了。
四年之后的正统十四年,以明廷朝贡赏赐不足为理由,纠集蒙古各部在西北、东北还有北方边境对明朝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这个入侵规模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挑衅。
说明这会的蒙古已经不是永乐年间那种相对分裂的状态了,他的内部开始逐渐统一。
这完全是明朝之前长期放任蒙古发展导致的。
这个锅多少和明宣宗有点关系,老子躺平,连累儿子。
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瓦剌人俘虏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
明朝这边,眼看自己家的皇上都被人掳走了,他刚开始还真没有急着立新主。
按照明史的记载,最开始孙太后是下令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
这就是说,朱祁钰,他一开始不是皇帝,依旧是王。
但是后来,由于瓦刺人拿着明宗这根龙头棒,在明朝各个边关砸门。
这不仅让明宗有了叫门天子的称呼,也让明朝边境的守军们懵懂了。
要是开门吧,则苦了百姓;不开门吧,还是自家皇帝在敌军大营里喊出来的,苦了皇帝。
那到底是苦一苦百姓,还是苦一苦皇帝呢?
将领们都要崩溃了。
就在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什么苦百姓,神经病才天天盯着百姓苦呢?
皇上都享了那么些年福了,这会儿他不苦谁苦?
不然老百姓那么多年的税,还不如拿去喂猪了呢。”
于是孙太后接受了于谦的建议,把朱祁钰扶正,改次年为景泰元年。
不过咱们要注意一下这个顺序,那就是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先是立了太子,然后朱祁钰才登基称帝的。
这就意味着太子的名分比皇帝要定的早。
这套伦理顺序,放到明朝这个极为重视宗法的时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朱祁钰将来一定要把皇位传给哥哥的儿子朱见深。
但同时,问题也出现了,你再强的宗法伦理,也压不过实权。
等朱祁钰真的登基做了皇帝,这谁做太子还不是他说了算。
明朝那么重视宗法伦理,还不是因为藩王们爱造反。
果然就在景泰元年,瓦刺人退兵之后,有人提出来说要把朱祁镇接回来。
当年的好弟弟朱祁钰就有点不乐意了,甚至直接在大臣的面前耍赖:“我这皇上是我想当的吗?还不是你们逼我上来,瓦刺人来之前,你们跟着作妖,现在瓦刺人走了,你们开始惦记起太上皇来了,他回来我怎么办?”
这个时候,又是于谦站了出来,说:“哎呀,当初是因为太上皇作妖才苦一苦他,现在敌人都走了,你总不能留着你哥在草原吃灰吧。
至于说皇位已经是你的了,他回来我们也不认。”
这一通话下去,朱祁钰才算是放心,派人把朱祁镇接了回来,然后就把人关进了南宫里严防死守。
这哥哥关起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太子的位子从朱见深的手里抢回来。
朱见深的太子,那可是比你朱祁钰的皇帝任职早得多了,你这么急着废了他,大臣们他也不干啊。
那朱祁钰是怎么搞的呢?
明史记载,太监王诚和舒良让朱祁钰给内阁首辅陈循、次辅高谷每人送黄金100两,其他的几个内阁成员每人是50两,好让他们闭嘴。
这点黄金,就想打发明朝的这些大臣,可能吗?
可能!
收了皇上的钱之后,这帮人立马就松口了。
气得大臣王直直接臭骂首辅,说:“立太子这种事,那都是按照国家规定走流程的,哪能说皇帝他自己想换谁就换谁?你当你是蛮夷吗?这种将立储纯粹看作皇上心情的事,只有蛮夷能够干得出来。”
明代宗景泰三年,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被废,改封为沂王。
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可谁都没有想到,一年之后的景泰四年,朱见济突然去世了。
太子仅当了一年半,这让朱祁钰大受打击。
眼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下大臣们又急了,“你要是再一走,那下一个接班人你得赶紧定下来啊。”
这时有的人提议要复立朱见深,而另一些人则提议让明宣宗的弟弟襄王朱瞻善立为皇储。
这个提议一出来,朱祁钰和其他大臣都不干了,感情折腾了一圈,还是要从明宣宗这转到其他人手里面,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皇帝的继承人只能选择朱见深。
按理说,只要朱祁钰一驾崩,皇位就应该是朱见深的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发功了,夺门之变爆发。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号的早上,随着徐有贞的那一句“太上皇复辟”,朱祁镇一个滑铲,成功第二次登基。
朱祁钰去世后,朱祁镇废掉了朱祁钰的帝号,以亲王的身份将他下葬。
如果朱祁钰的儿子没有去世,那朱祁镇想要复辟的难度呈指数级增长,这只能说,他这一家子没有这个福气。
但本应该顺位继承的朱见深,他就得再多熬几年了。
他的父亲皇帝分段做了两次,他的这个太子也分段做了两次。
直到天顺八年,明英宗去世,明宪宗才正式接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