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民族日报
本报记者 张姝
“滴,滴滴……”在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监护仪器的声音此起彼伏,对危重症患者血氧、心率、血压、脉搏等的监护昼夜不停。
随着冬季呼吸系统疾病高发,近日前来州医院就诊的有基础性呼吸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在“一呼一吸”间,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书写医者担当,作为三年来一直坚守在疫情最前沿的团队,再一次成为全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
“您好,还有空床位吗,家里老人咳嗽气喘得不行了!”
“住院单已经压了一摞,根据您的情况,要不您这边先到内分泌科就诊?也可以对症治疗!”
……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为了解决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难题,满足更多患者的救治需求,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州医院紧急增设呼吸二科,增加床位20张。截至12月24日,全科共收治住院患者80人,以阳性患者居多,其中无创呼吸机辅助4人,高流量辅助10人,年龄最大的患者91岁,最小的23岁。
在患者数量猛增,医疗人员紧缺的困境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均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从12月10日起,轮岗医务人员相继出现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相关症状,但面对前来就诊的发热、咳嗽以及肺部感染等患者,他们积极接诊,克服症状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服用药物后主动放弃休息,坚守在岗位。
“这段时间真的特别忙。”该科主任马宝义抽空吃着午饭,眼睛还在盯着电脑里的病历和患者的肺部CT报告单。“病区的医护人员都在连轴转,大家都在竭尽全力救治患者。”马宝义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马宝义已连续十多天没回家了,从他被感染之日起,就日夜带领团队坚守在救治一线。护士长王芳超强度护理病人,说话间已经开始气短;体温一度升高到39℃的主任医师马孝忠依然俯身在每个病床前,观察每台呼吸机的使用情况;在病区已经连续工作78小时的主治医师杨娟芳,挺过了一个又一个白加黑;初为人父的韩吉忠、马建文、马俊元,他们的家人和年幼的孩子全都高烧不退,但他们只字不提,继续工作;因发烧全身酸痛下不了床的护士马秀兰和马晓瑾,体温刚刚有所下降便立马回到工作岗位;护士马维兰在看到科室人员紧张的群消息后,顾不上家中病倒的老人和孩子,毅然决然返岗工作……
时间就是生命,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像这样舍小家为病人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争分夺秒救治病人,工作服和口罩下的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高强度的工作让每个人神经紧绷,但他们没有一人抱怨与委屈。该科副主任马海龙说:“只要明天还能从床上爬起来,我就不会缺席自己的工作岗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9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