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
提案聚焦“老本行”
为民履职办实事
身为一名眼科大夫,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在显微镜下手术,帮助许多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他还是一名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弄潮儿”,系列研究成果登上了国际顶尖杂志,参与研发的智能化眼病筛查诊断系统有效提升了我国眼病防治效率。
今年,林浩添多了一个新身份:广东省政协委员。他对履职有自己的思考:履职要说实话、办实事,关注真问题,并在与不同知识背景的委员们碰撞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
此次参会,他带来了一份主题为眼病数字智能化防治的提案,期待通过智能化手段,推动群众足不出户便能获得常见眼病的初筛,高效推进眼病防治。
希望在交流中找寻“最优解”
2022年9月,林浩添研发的一项新技术引发了医疗界的关注。这项名为“数字面罩”的技术,通过面部三维重建,在去除患者身份信息的同时,可保留用于诊断的患者特征,实现“识病不识人”的匿名就医效果。
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林浩添算得上是“弄潮儿”。2012年起,他就全身心扑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研究中,牵头开发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眼病筛查诊断系统,有效推动我国眼病的早筛早防早治。
“全国注册眼科医生不过4万多人,相对于患者群体真的太少了。”林浩添一直忧虑这一问题。在他看来,AI医疗可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一方面,能让医生力量薄弱的基层地区患者,享受到更专业的眼科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还能让诊疗过程变得更高效。
提起省政协委员的新身份,林浩添虚心地说:“虽然做了准备,但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在他看来,政协委员履职要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敢于说真话,才能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我将把一线的真实声音带到会场,在讨论交流中寻找破题的思路”。
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界,大家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这在林浩添看来正是可贵之处,“想要解决问题,需要集思广益,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
让更多人享受智慧医疗便利
今年,林浩添带来的提案聚焦眼病防治,他根据自己的专业研究和试点实践,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新思路。
林浩添说,一直以来,传统眼病防治都是一项艰难任务,既要医生又要设备,要下沉到基层一线开展深入筛查,“如果找准数字化的切入点,事情就好办了许多”。
目前,眼科人工智能在研发及临床应用上已经取得了良好进展,但还不能很好地“走出”医院,也很难“下沉”到最急需“AI助手”的基层一线。
为此,林浩添建议,在“粤省事”公众服务平台嵌入眼病智能筛诊小程序,老百姓只要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完成常见眼病的初筛。平台还可以上线健康档案、就诊指引等服务类信息,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智慧医疗的便利。
此前,林浩添已在湛江市开展这一试点工作,在粤省事的“i湛江”专区上线了眼表黑色肿物智能诊断系统——“粤睛晶”。有眼表“黑痣”的患者只需拍一张照片,足不出户即可初步判断自己眼表肿物的情况。
“书写提案不是目的,推动问题解决才是根本。”林浩添说,自己将持续跟踪眼病防治工作的优化完善,推动这一领域的现实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张迪
姚志豪 张冠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0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