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青山有“价” 绿水含“金”(人与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0-08 06:4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资金补偿、治理合作、产业扶持,江苏溧阳探索生态补偿创新实践

青山有“价” 绿水含“金”(人与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姚雪青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8日 第 16 版)

青山有“价”  绿水含“金”(人与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景区绿意盎然,景色宜人。

邵 良摄

苏皖两省交界处的洙漕河支流,清澈的河水从桥下流过。小桥东边,是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洑家村,大片生态湿地中,一丛丛的芦苇、菖蒲、鸢尾花,相映成趣;小桥西边,则是安徽省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连片农田里,水稻已经抽穗。这里原本是青虾养殖基地,如今退养转型,成为两省绿色共建、生态补偿的新样本。

从2020年起,溧阳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化补偿等途径,配套资金补偿、治理合作、产业扶持等探索,形成“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发展机制。日前,溧阳生态补偿创新实践,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典型案例。

机制创新——

一揽子生态共建有效控制流域面源污染

从空中俯瞰,沙河与大溪,就像镶嵌在大地上的两只眼睛,又因这两大水系发源于天目山余脉,由它们构成的水库得名“天目湖”。

今年暑期,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325.47万人次,旅游直接营收66227.45万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5.1%和4.43%。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沿着“彩虹路”,欣赏天目湖风光,品尝天目湖鱼汤。

作为江苏省少有的丘陵山区,加上天目湖流域同时承担着生态涵养、饮用水源地等多重功能,溧阳市生态格外脆弱,保护尤显重要。

“2006年起,溧阳通过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5大类18项工程,保护天目湖流域水源地,累计投入50多亿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天目湖镇综合保障中心副主任潘云智介绍。但在2019年的监测中发现,水库中氮、磷超标,上游社渚镇青虾养殖尾水沿洙漕河流入天目湖。

如何更好地保护天目湖的生态环境?

在溧阳市政府协调下,天目湖镇与社渚镇围绕上下游生态补偿进行了协商。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两镇达成一致:第二年起,社渚镇850亩青虾养殖全部退出,天目湖镇按5500元/亩的价格给予养殖户退养补贴,此后按每年1000元/亩的租金流转土地,修复生态湿地。

这一举措实施后,经监测,水库氮、磷指标有所下降,水质稳中向好。但对水质改善来说,这还不够。

“我们决定向前再走一步。”潘云智介绍,洙漕河源头位于安徽省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青虾养殖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为了从根子上保护饮用水源地,天目湖镇尝试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模式。

2020年,长三角县域发展绿色峰会上,溧阳市与安徽省广德市、郎溪县签署了区域生态环境共治框架协议。“在此框架下,我们村与天目湖镇政府签署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协议。”在下吴村党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蒋福金向记者展示了这份协议:2021年起,该村3083亩青虾养殖区实施有序退养,天目湖镇按5500元/亩价格给予养殖户一次性退养补贴,并按每年1000元/亩支付租金。

在蒋福金看来,这并不是单一的资金补偿,而是包括治理合作、产业扶持等的一揽子生态共建:一方面,天目湖镇与下吴村共同出资,采购第三方服务,进行生活垃圾清理,垃圾不再下河;另一方面,虾塘退出后,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一季水稻一季紫云英,基本不使用农药、化肥,发展绿色农业品牌。

原先的青虾养殖户,有的到邻镇从事老本行,有的就近种田。

下吴村村民赵明发原先在村里洙漕河边养殖青虾。实施生态补偿后,他在镇里介绍下,来到隔壁的王桥村继续养虾。“虽然每天跑得远了些,但是保护了天目湖的水源,生态补偿也挺合理,加上每年的养虾收入,日子挺滋润。”赵明发笑着说。

“目前,洙漕河流域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潘云智说,生态补偿,成效明显。

经济增值——

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渠道

在天目湖流域生态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数据实时跳动。屏幕中间是重点断面“实时监控图”,左边的“监测数据图”中,18个水文、水质、气象、藻类等生态观测点上,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数据实时采集,呈现在画面上;右侧的“容量占用图”中,清晰显示出“天目湖水库2024年可用生态容量:593.93千克”以及“天目湖水库当月剩余生态容量:131.49千克”。

“这两张图体现了‘生态有数’与‘评估有据’。”江苏平陵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中赛解释说,生态容量即生态环境的可承载力,与水库容量、环境指标以及各项水文条件相关。2020年开始,在溧阳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指导下,平陵环科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湖泊所合作,开发出一个高效的天目湖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一套精准的天目湖生态容量评价体系、一张清晰的天目湖流域生态容量占用图,探索出一条合理的生态工程效益评价和生态资产市场交易通道,统筹保护与发展,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渠道。

周中赛介绍,市场化生态补偿,本质是低效高污染项目有偿退出、高效绿色项目付费准入的腾笼换鸟、产业转型。例如,位于天目湖水库上游的社渚镇850亩青虾养殖污染区退出后,经过测算新增了93千克生态容量,纳入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与此同时,溧阳天目湖涵田度假村酒店二期项目建设,经测算将占用34千克生态容量——社渚镇青虾养殖退出后生态容量剩余的59千克,继续作为天目湖水质安全余量。

“我们从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上以12万元/千克的协议价格,购买所需容量指标后,才能开工建设。”涵田度假村总经理朱立伟坦言,2018年,酒店就想扩大规模,但因毗邻天目湖,生态敏感,缺乏精准评估抓手,迟迟无法推进。2020年,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立后,二期项目经过严格环评、测算,得以启动建设。

朱立伟介绍,二期项目依山就势建设,不破坏自然地貌,复绿荒地、修复湿地,生活污水全部纳管收集。去年,酒店总营收近3亿元,税收超500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600多人,发展与保护实现了双赢。

高效绿色项目落地后,经济效应不断显现。

酒店所在的天目湖镇桂林村党总支委员刘忠清介绍,以前,村里以种植有机春茶为主,淡季时村民外出打工。现在村里办起了餐饮、住宿、采摘,新建了亲子游乐园、生态农场和自然教育研学基地,农文旅发展兴旺,全村65%的劳动人口在产业链就业,人均年收入6.5万元,比2019年之前增加了30%。2023年,桂林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社会共治——

激发全社会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天目湖镇杨村,一处200多亩的坡地上,鸟儿在树林间追逐跳跃,鸟鸣声此起彼伏。坡地前立着“天目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门头景观和法治宣传栏,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

顺着常州市溧阳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彭建新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距离这处基地不到50米的一路之隔,就是天目湖沙河水库。“基地分为法治宣教区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种植区。”彭建新说,眼前这片有200多棵树的小树林,建设款就来自于溧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

去年4月,溧阳生态环境局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本地一家汽车部件公司废水超标排放,依法对该公司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同时,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经第三方评估机构鉴定评估,企业的违法行为还造成了环境损害共4.95万元。

溧阳生态环境局法规科副科长王蓓介绍,经过与企业负责人的充分沟通,企业积极对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赔偿,投入资金62万余元升级改造企业废水处理设施,组织员工参加植树造林、捡拾垃圾公益活动。

彭建新告诉记者,自2020年溧阳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财政局等部门成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协调小组以来,已对74例相关案件开展了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累计赔偿资金125万元。溧阳市借助创建江苏省“生态岛”试验区的契机,在天目湖流域寻找合适的地点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确保赔偿资金用在刀刃上,放大社会共治效果。

眼前这片基地的前身,是杨村的一处茶场。近年来,杨村对周边茶田开展退茶还林,防治面源污染。经过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商议,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出资60万元、镇政府投入40万元,共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

基地里种什么树木,也有讲究。彭建新介绍,种植树木以本土景观树种和浆果类植物为主,一方面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为鸟类和小动物提供“食宿”,丰富和提升生物多样性。

根据最新一次生物多样性调查,溧阳共记录到各类物种2526种,较2019年增加了784种;其中鸟类新增了203种,昆虫新增了378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8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贵的自然资源,不仅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丰富,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
2024-06-22 00:52:00
...,也为全人类努力超越工业革命及其后的消费模式,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高发展阶段指明了路径方向。这一理念高度契合全球绿色发展理念,对人类永续发展的深刻洞见超越了地域界限,与各
2025-08-11 07:18:00
拍石头乡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活动
...头乡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对乡镇主要道路两侧绿化进行提升,号召全乡群众积极开展荒坡绿化活动,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生态文
2023-02-28 11:56:00
一堂行走在“绿水青山”间的课堂
...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壮族老家”,亲身目睹和沉浸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极乐融融的现实画卷。从探究六联村如何走好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中,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守住绿水青山,得到金山银山”
2023-03-14 17:09:00
“两山”践悟二十年 | 云贵桂三省区深入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扛牢云南担当、作出云南贡献。澄江抚仙湖-陈
2025-07-06 17:33:00
...了物质财富的线性增长,更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更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有学者就曾指出,在收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置身于生态优美的环境中,会有满满的幸福感。
2025-03-07 13:36:00
近日,央视网推出系列微纪录片《绿水青山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书写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篇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泉眼无声
2025-03-02 23:54:0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文指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
2025-10-22 07:47:00
二级大法官、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严格公正司法服务保障绿色高质量发展|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关键,在于修复受损的关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破坏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损害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在环境资源审判中,司法机关不仅要依法严惩各类违法行为,更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
2025-07-07 20:3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