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夏日的傍晚,周其玉(右一)带领的水韵大桥文艺演唱队在大桥社区街边演出,众多村民围坐观赏。
扫码看更多精彩图片
演奏、演唱,都是水韵大桥文艺演唱队队员们的拿手好戏,也是村民们最爱的文艺大餐。
4年来坚持每周排练,水韵大桥文艺演唱队的音乐玩伴们在家中院落认真演奏。水韵大桥文艺演唱队的组建来自成员对生活的热爱。负责舞蹈的队员周德秀每晚都与几位队友一起跳广场舞。
9月2日,演员表演京剧《穆桂英挂帅》,这是南京凤凰剧社在大桥社区月半剧场的演出。每月一次的戏曲联欢是全村期盼的盛事。
南京凤凰剧社负责人余庭虎(左二)是大桥社区的村民,他以村里修建“余建路”的真实故事为灵感,创作了扬剧《九道湾》。这是余庭虎在余家湾边寻找灵感。
大桥中学戏剧社的学生们在南京凤凰剧社演员的指导下体验戏曲表演的魅力。
金秋时节,秋风微拂,滁河岸边的浦口区永宁街道大桥社区,传来阵阵悠扬的乐声。几位原住村民漫步风光带,时而哼唱,时而用手打起节拍——这只是“戏曲村”日常的一个剪影。在这个村子里,戏曲不仅是爱好,更是浸润生活的文化氛围。
浓厚的艺术土壤,离不开热心人的耕耘。79岁的退休教师周其玉是个资深“戏曲迷”,笛子、二胡、钢琴样样精通。凭着内心的热爱,2021年的夏天,他骑着车挨家挨户敲门,找到儿时的音乐伙伴,又动员老教师、退伍军人等文艺能人,组建起“水韵大桥文艺演唱队”。“发小”胡文胜仍记得那个下午:“老周眼角有皱纹,眼神却发光,他问‘老胡,想不想再玩一把音乐?’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4年间,这支平均年龄70岁的队伍不断成长。从识谱记谱到乐器配合,从演唱到伴舞,他们认真排练,《天女散花》《沂蒙颂》《剪剪花》等曲目渐成村民心中的“名曲”。他们的舞台不拘一格:街头、广场、河边,乐声一起,村民便闻声而来,围坐欣赏——艺术,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融入乡野。
社区的艺术生态也在同步提升。南京凤凰剧社负责人余庭虎在家乡建设了“月邻苑·月半剧场”,配备专业舞台、音响和影屏,使每月一次的戏曲联欢成为全村期盼的盛事。周其玉的团队在此扎根,为乡邻送上“家门口的艺术大餐”。余庭虎更以村里修建“余建路”的真实故事为灵感,创作出扬剧《九道湾》,融合传统曲牌与民歌元素,既传承精髓,又贴近生活,如今已成为全场跟唱的固定节目,气氛热烈。
戏曲的种子不仅在中老年群体中生根,更在校园里发芽。村里的中学、小学都开起了戏曲社团,通过鉴赏、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从银发族到少年郎,悠扬的戏韵在大桥社区代代相传,绘就出一幅乡风文明、艺术繁荣的生动画卷。
近两个月,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一个真实的“戏曲村”。
图/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中元肖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8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