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村里故事上舞台,村民乐队入戏深
浦口“戏曲村” 唱响“暖心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肖凡通讯员永萱王亚玉
“水乡三月风光好,滁河两岸柳丝飘,九道湾村修公路,兰英心中乐陶陶。”近日,一场婉转悠扬的扬剧表演,点亮了浦口区永宁街道的夏夜。在大桥社区乡邻苑综合大厅,400余名村民齐聚一堂,共同观赏这部将永宁沿滁河九道湾“宅基地让路”的故事搬上舞台的扬剧《九道湾》。
《九道湾》讲述的是发生在滁河边上的事情,是作者家乡2021年修建“余建路”发生的故事。剧目以基层干部刘兰英为主角,生动演绎了她在推进九道湾乡村公路建设时,因修路需占用自家宅基地,引发丈夫王小刚反对的故事。家庭矛盾与修路难题相互交织,面对丈夫的不配合,刘兰英耐心阐释道路建成后带动全村经济腾飞的长远规划,王小刚母亲知道后也晓以大义,最终一家人凝聚共识,化解分歧,刘兰英赢得爱人支持,充分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担当与坚守。
演员们精湛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村民邵德云感叹:“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事,能把咱村里的事情编成戏,让人非常感动!”
传统艺术结合身边事,老树也能发新芽。扬剧《九道湾》由南京凤凰剧社编排,该剧社负责人余庭虎是永宁街道大桥社区人,他介绍,《九道湾》在音乐设计上融合当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扬剧曲牌和江苏民歌元素,既传承了扬剧的传统精髓,又拉近了与观众的情感距离。
《九道湾》里有浓浓“泥土味”“烟火气”,近几年,村民们争当主角、唱主角,演出接地气、连人心。80岁村民周其玉是一名退休教师,擅长笛子、二胡、钢琴等,他在村里动员老教师、退伍军人、文艺能人等共20名,成立民间表演队——水韵大桥演唱队。
“从演奏到演唱再到伴舞和齐舞,我们表演队全部包揽。”周其玉告诉记者,他不仅负责队里节目的组织和编排,还带领8名水韵大桥乐队队员排练,从识谱记谱到乐器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乐队现已能融合多种戏曲元素和艺术形式,给村民带来黄梅戏《天女散花》、民歌《沂蒙颂》、扬剧《剪剪花》等曲目。
“文艺主力有热情、有干劲,通过他们以点带面,能感染更多村民加入,文艺演出才能更有本土特色。”大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德智介绍,社区链接南京凤凰剧社资源,开设“月半剧场”,开展戏剧、曲艺、乐器等演出13场,惠及辖区群众约4000人,实现以社区为基点,覆盖全区的戏曲惠民服务,成为浦口知名的“戏曲村”。
乡村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艺术反哺,又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浦口区深入推进“艺术点亮乡村”行动,深挖文化特色,培育艺术村落,以绘画、文学、书法等艺术元素丰富村落内涵,建成大桥“戏曲村”、赵湖“画家村”、九华“摄影之家”、青山“作家村”、江坂“书法村”等,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