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对联中有一个“宋挥玉斧”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16:5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云南昆明大观楼有清朝乾隆年间的孙髯翁撰写一百八十字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对联中有一个“宋挥玉斧”的故事。

大宋乾德二年(公元九六四年)十一月,派王全斌、刘廷让为统帅,分别从陕西、湖北入川。出发前,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封乾德殿为入川将校饯行,席间取出“川陕”、“川峡”地图,面授攻取方略。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玉斧挥图,照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决定以此作为宋王朝和“大理国”的分界线,宣称“此外非吾有也!”也就是说,他不再要大渡河以外的地方了。

事实是,大宋开国之前的云南地区,自公元920年郑买嗣取代了南诏蒙氏政权,建立“大长和国”以后,三十五年之间,又相继出现过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到了公元937年,白族首领段思平又消灭了“大义宁国”,建立起“大理国”政权。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夺取了后周政权,接着先后削平了长江流域的南平、南唐、后蜀和广东的南汉等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基本上结束了我国五十余年的分裂混乱局面。此时今四川、重庆一带统一于大宋,宋地与大理国辖境直接相连。大理国旋派建昌城的守将到成都祝贺,主动表达了与赵宋王朝通好的愿望。此时,宋将王全斌也向宋太祖赵匡胤进献地图,力主乘势进兵,攻取云南。但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南诏乌蛮白蛮的凶残,因而不想再与大理国发生关系,便用玉斧在地图上沿大渡河划了一条线,说:"此外非吾所有也。"与大理国划江而治。"宋挥玉斧"的典故反映了赵宋王朝对大理国的基本策略。当时就有人对这件事评价说,以大渡河为界,使大理国欲寇不能,欲臣不得,"最得御戎之上策"。

不过,《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等史书都没有记此事。

历史记载大理国曾多次派遣使者入贡宋朝。但是,大理国并不满足于一般的向宋朝入贡和边境贸易,而是希望与宋朝建立藩属关系,所以多次向宋朝要求对其进行加封。然而,鉴于南诏反唐的教训,对大理心存戒备,因此对大理国的请求一直未于满足。直到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宋朝终于同意了大理国的请求,正式建立了藩属关系。

正是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宋朝始终无力在云南进一步行使行政管辖权,大理国地方政权在云南一隅割据了三百多年。“宋挥玉斧”的故事容易使人相信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宋挥玉斧”故事的始作俑者应该是南宋后期的祝穆,他说:“乾德三年(九六五年),王全斌平蜀,以图来上,议者欲以兵威服越嶲,艺祖以玉斧划此河曰:“‘此外吾不有也’。昔时,河道平广,可通漕船,自玉斧划后,河之中流,忽陷下五六十丈,水至此彭湃如瀑,从空而落,春撞号怒,波涛汹涌,舡筏不通,名为噎口,殆天设险以限中外。”

"宋挥玉斧"的典故一再被宋朝地方官员引为托词,借以掩饰自己的无能与不作为,借以达到因循苟安、割地自守的目的。此后,元、明、清三代的一些学者在撰写这一段历史时,相继引用这个故事,并有所发挥。“宋挥玉斧”这个虚构的故事就这样演变成“信史”,广泛流传开来。

同时,由于白族段氏家族为首的大理国政权与中原的两宋王朝相始终,从十世纪到十三世纪中叶的三百多年,也助长了“宋挥玉斧”这一故事的广泛流传。

宋朝军队平蜀以后之所以没有继续南下大理,原因有二:

其一是吸取了唐朝与南诏相争导致国力衰竭而亡国的历史教训;

其二是平蜀以后,大宋北有强敌契丹,南有南汉、南唐、吴越诸政权,不容许它把有限的兵力财力用于降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这也迫使宋朝政府不得不在西南地区采取收缩政策,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北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9:13:5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玉斧,对联,故事的资讯:
宋挥玉斧:宋太祖的“柱斧”
...明大观楼的著名长联中,有“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之句。这“宋挥玉斧”的传说流布甚广,据明人杨慎《滇载记》记载:宋初乾德三年(965),宋初大将王全斌受宋太祖
2023-08-18 11:08:00
《雪中悍刀行》王仙芝为什么要坐镇武帝城,又为什么要杀徐凤年?
...送到了他的手中。信中描述了徐凤年的事迹,以及他与李玉斧的宏大计划。王仙芝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感到了一丝久违的兴奋和挑战。“徐凤年,你是否会是那个人?”王仙芝低声说道,他的心中充
2024-01-15 23:34:00
宋挥玉斧”背后的真相:赵匡胤与云南的千年羁绊
...了云南自主发展,前人的努力似乎荒废一空。有关“宋挥玉斧”的典故,让宋代和太祖赵匡胤背上了骂名,成为放弃云南的罪人。这个说法起源于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
2024-05-08 22:20:00
聊聊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的故事
...担子,每天干完地里的农活后,他就会到街道上卖字,卖对联。由于吕蒙正刻苦读书,勤奋好学,因而他也练得一手好字,对联也写得很好,一来二去渐渐在村里也是小有名气的读书郎。这天村头东
2023-07-24 21:36:00
聊聊乾隆凭一对联就定状元的故事
...量超过四万首,不过没有几首出彩的,此外还十分喜欢对对联,在对联上的成就比诗词要高一些,出过不少有名的对子。对联是独具特色的汉家传统文化之一,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中华传
2024-04-30 12:26:00
讲述一个靠对对联娶到一个黄花大闺女的故事
...代,娶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有的甚至只要对好一副对联就可以迎娶一个黄花大闺女,接下来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个对对联娶到一个黄花大闺女的故事。在明朝时期的江南地段有一位富豪,他的房
2023-04-20 15:30:00
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刁难和尚,出一上联,和尚对出绝妙下联
...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简短的一副对联即可看出,秦观苏小妹二人都是学识渊博的人,不由得心生感概,随后两人便进入了洞房花烛夜。 苏小妹与和尚对对联的故事堪称为
2022-12-21 22:31:00
夜雨丨庞国翔:一副难得的地名对联
一副难得的地名对联文/庞国翔江津高牙场,古时曾设高牙铺,曾名高垭场,有高高的山垭路口之意。它是被今人誉为“中华联圣”的钟云舫的故乡。钟云舫曾在此教私塾多年,主持了高牙场的建街和开
2023-12-19 16:26:00
黔事漫话 | 张之洞故事⑩张之洞对联显才:鼎甲与墨兰的智慧对决
他毕生在逆境中崛起在忧患中奋进致力于实业救国大胆引进、融合先进技术为中国重工业首开先河他就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毛泽东曾指出:“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这位被后人
2023-12-15 09: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