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巴中日报
蒲丽蓉
厚厚“家书”说家风
图:蒲丽蓉筛查虫害。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袁崎芳文/图
不忘初心,独守粮仓。1976年,蒲丽蓉出生在通江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里子女多,吃穿不济,刚满2岁的她就被抱养到养父母家。养父母是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从小就刻在她的心里,童年、少年都是在“吃一顿饱饭”的期望中度过,从而怀着“粮食人可能不挨饿”的想法。1994年蒲丽蓉初中毕业就报考了粮食学校,1997年3月毅然选择了粮油保管工作,那年蒲丽蓉21岁。从此,她和粮仓也就像秤和砣一样,谁也不曾离开谁,寒来暑往,一干就是26年。
尽职尽责,勤俭奉献。二十多年,她用最传统的方法,让管护的3.3万多吨粮食从未发生过一起储粮安全事故。这二十多年,有过幸福和欢乐,也有过痛苦和辛酸,但也正是因为自身的经历,坚定了蒲丽蓉要坚守的信念,传承父辈们对粮食行业的浓浓情怀,坚守护粮的初心誓言,默默地与麻石粮仓融为一体,不离不弃。她始终把平凡的工作尽可能做得更好、更完美。
这份坚持也离不开夫妻之间的相互扶持。2002年国企改革,由于岗位限制,粮食企业不景气,通江县对铁佛粮油管理站和麻石粮油管理站进行合并,从500余人裁减到最后只留下30余人,蒲丽蓉是仅剩的1名女保管员。同年,在永安粮站担任保管员的丈夫席关羽也成了下岗工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蒲丽蓉仅靠每月400元的工资支撑一个家。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蒲丽蓉每天独自从河里一桶一桶地往距离较远的住所挑水,手工制作煤球卖给周边住户,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相亲、相敬、相爱,这就是蒲丽蓉维护家庭的“法宝”,一家五口人,三代同堂,上有91岁高龄的公公,下有2个儿子,还有一起走过20多年、相敬如宾的丈夫,夫妻一直用真心、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其间,蒲丽蓉累了就把点滴感悟写在纸上,形成了厚厚的日记,上面写满了她对人生的感悟、对工作的理解、对子女的嘱咐,形成了一本“家书”。
蒲丽蓉的踏实认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可,去年她受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会务组发给她两本笔记本和一支笔,她将两本笔记本送给了两个儿子,鼓励刚刚入党的大儿子席海清认真学习,毕业后踏实工作;鼓励小儿子席英华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的新时代好少年。“也希望他们把‘积极工作、对党忠诚’这八个字作为人生坐标,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蒲丽蓉告诉记者,这就是她对孩子们最大的要求。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蒲丽蓉一直将这段话记在心里,也用这段话教育子女。
蒲丽蓉用26年践行了她的人生信条,在她身上,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散发的是粮食人担当、奉献的品质,传承着父辈们对粮食行业的浓浓情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5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