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长坪山脚下,有我最深的牵挂”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4 02:5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国防报

四川省南部县一家族四代人接力守护红军刘连长墓90年——

“长坪山脚下,有我最深的牵挂”

“长坪山脚下,有我最深的牵挂”

初冬的清晨,阳光静静地洒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长坪山东坡的漏米岩村。南部县楠木镇民兵应急排民兵冯炼同往常一样,来到离家不远的长坪山烈士陵园,和父亲一起清扫落叶、擦拭墓碑。

在一座镌刻着“红军刘连长墓”字样的墓碑前,父女二人久久驻足。墓碑上的“刘连长”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已经无人知晓。但冯炼一家四代人守护这座红军墓,度过了整整90年。

一座红军墓缘何成为四代人共同的牵挂,故事要从1933年说起。这年年底,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一位姓刘的红军连长主动请缨,留守南部县长坪山,借住在冯炼的曾祖父陈修坤家中。那段日子里,刘连长经常帮陈修坤夫妇挑水背柴,夫妇二人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在一次掩护百姓的战斗中,刘连长被军阀杀害,遗体被丢弃在长坪山脚下示众。一天晚上,陈修坤妻子趁敌人不注意,冒着生命危险背回遗体,悄悄掩埋在屋后。“曾祖母去世时立下家规:红军为穷人打天下,刘连长为保护我们穷苦百姓而牺牲,我们家世世代代要一直守着他。”冯炼告诉笔者,为了这句话,从陈修坤夫妇到他们的儿子陈忠民,再到陈忠民的女儿、女婿,到现在的冯炼(随母姓),祖孙四代进行了90年的接力。

2011年,以刘连长的墓为中心,南部县建立长坪山烈士陵园,立起红军纪念碑,让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因公牺牲的1080名英烈安眠于松涛之间。自此,冯炼一家便守护着包含刘连长在内的1080位烈士的英灵。在刘连长的墓旁,还有冯炼家族成员的坟茔,他们的墓碑上都刻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红军烈士守墓人。

2016年,正值短视频、网络直播兴起,大学刚毕业的冯炼在广州做电商,事业小有成就。可她的心里,仍然牵挂着远方的长坪山。“父亲普通话不太好,视力也下降了,他常常因为与前来寻亲的烈士家属沟通不畅而自责。”在广州待了半年后,冯炼选择回到长坪山,扛起第四代守墓人的责任。做出这个决定时,冯炼刚满25岁,这也是刘连长牺牲时的年龄。

返乡第二年,冯炼通过考试成为南部县楠木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既兼顾了守墓,又圆了她从小的梦想。“倒下的烈士们,为我们留下一座座精神丰碑。我常给学生们讲述长坪山的红色故事,让他们接受红色熏陶。”冯炼自豪地说。

时间久了,冯炼对于家族世代守护红军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据冯炼回忆,一次,有一家人来到长坪山祭奠亲人,几位老人互相搀扶着走到墓碑前,从包裹中拿出一张照片,上面脸庞青涩的年轻人原本是他们家族的一员,如今长眠于这片土地;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长坪山3次,他的父亲早年参加革命音讯全无,找了大半辈子,最终在冯炼家守护的墓园里找到了父亲的墓碑;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被人搀扶着过来祭奠红军,当看到刘连长的墓时,泪水湿了眼眶……“红军为了救劳苦大众于水火,不惜牺牲生命,有人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冯炼说:“我们选择守墓不仅仅是为了践行一句承诺,还要守护1000多个家庭对故人的哀思,还有千千万万后人的家国情怀。”

如今,冯炼加入南部县楠木镇民兵应急排,她常常身着迷彩服,在课堂上、在红军墓前讲红军故事、上微党课。冯炼说:“我的祖辈都很尊崇军人,在我心目中军人形象是很神圣的。虽然我现在不能参军入伍,但是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传承红军精神。”

青山静默不语,松柏沙沙作响。人民教师、守墓人、民兵政治教员、义务讲解员……不同的身份,背后是同一份信仰。“长坪山脚下,有我最深的牵挂。这里的红色故事,是一本活教材,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冯炼说。

上图:冯炼向刘连长墓献花篮。王 跃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08: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冯炼祖孙四代为红军守墓90年
...住进了农户陈修坤和陈韩氏夫妇家。驻守长坪山的日子,刘连长在陈修坤夫妇家背水背柴,凡是体力活都抢着干,无儿无女的陈韩氏把他视作亲生儿子。一次,刘连长在战斗中被军阀杀害,遗体被军
2023-04-21 09:09:00
...炼正在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为了掩护红军大部队转移,刘连长主动请缨,留守长坪山,牺牲的时候才25岁……讲述者冯炼还有个特别的身份——南部县长坪山第四代红军烈士守墓人。这是冯炼在
2024-05-09 06:09:00
...要地、是红军从仪陇进入南部的第一个关口。”近日,在南部县长坪镇记者见到了该镇副镇长张正林,他告诉记者长坪镇印山村于今年9月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名单。近年来,
2023-10-30 21:49:00
蓝城·数字经济产业园落户利川市长坪村
...恩施日报总投资76亿元蓝城·数字经济产业园落户利川市长坪村蓝城·长坪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本报讯 (通讯员徐福群、黄晶晶)12月18日,蓝城·长坪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
2023-12-20 10:44:00
重庆开州:画好治理“同心圆”绘就和美“新画卷”
...扬,也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 开州区和谦镇长坪村党支部书记徐兴明说。乡村治,百姓安。近年来,长坪村结合本村实际,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以“党建+治理”为核心,以“
2023-11-30 17:11:00
日前,龙源电力贵州公司松桃自治县长坪风电场90兆瓦风电项目完成首台风机吊装工作,标志着该项目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该项目位于铜仁市松桃自治县长坪乡,项目总装机容量为90兆瓦,拟安
2023-11-03 07:03:00
...日报记者 黄 伟 通讯员 徐鸿明提起邓志琴校长,蒙山县长坪瑶族乡的瑶胞们都为她点赞,称她为“校长妈妈”。28年来,她坚定执着,深深扎根瑶乡,把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教书育人的崇
2024-06-14 07:16:00
长坪梯田开秧门
...施日报“开秧门啦!栽秧子啦!”5月12日,利川市谋道镇长坪村金弓坝的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开始栽秧苗。长坪村是我州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该村利用境内错落有致的上千亩稻田打造景观梯田,
2024-05-15 10:21:00
...者 牟绍莉 张秀云)3月25日,走进位于铜仁市松桃自治县长坪乡的长坪风电场项目建设现场,一座座百米高的风机伫立在山岗上,风机叶轮随风起舞。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通过Ⅴ回35千伏电
2024-04-08 05: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