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0 10: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大军南下攻打宋朝,逼迫宋朝议和退兵。

仅仅过去两年,金军再次南侵略,不仅攻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更将宋徽宗和宋钦宗掳掠至金国,使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虽说中间间隔时间较短,但北宋方面完全有机会做好防御工作。可为何直至灭亡,也不见任何武将挺身而出?尤其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时间认知错误

事实上,倒不是杨家将不想拯救北宋,关键是有心无力,实在没机会给宋徽宗、宋钦宗等人提供帮助。

要知道演义小说中的杨家将,是北宋初期和辽国进行对抗。真实历史上的杨令公,也是北汉灭亡后投降的北宋。在这一历史阶段,金国甚至都还没有出现。

用前朝的水来救本朝的火,不现实。不过历史上的杨业也确实能打,尤其是和辽国展开的雁门关之战中。杨业率领数千骑兵偷袭辽军,最终大破十万辽军,成功稳固了北宋边境防线。

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若不是他的出现,或许辽国对北宋的侵吞之心,压根儿就不会停止。双方持续不断地争斗下去,战争必日益持久。

总之,当金国军队发动对北宋全面进攻的时候,以杨业为首的众多杨家将们,早已入土为安。

北宋想要阻挡金人南下的铁蹄,也只有依赖其他武将。或许在这些武将中,还有不少是杨家将的后人,但和他们的祖先相比,已经天差地别。

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真实杨家将

这倒不是说杨家将的后人们,在武力值上就一定不如初代杨家将。关键是时代背景不一样,武将面对的时代背景也不一样。

杨业身处北宋初年,无论赵匡胤还是赵光义,心里都想扩张国土,完成天下大一统。可赵匡胤为巩固统治,最终杯酒释兵权。赵光义则连续多次北伐,全都以失败告终。

这个过程里,杨业虽然深受皇帝器重,却也让诸多同僚十分嫉妒。在北宋雍熙三年的北伐战争中,他便被同僚出卖,援军不至,孤军战死。

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及至后来的杨延昭等人,一没有像杨家将故事一样,七子去六子回,以及杨门女将代夫出征。杨延昭仅仅只是老老实实的守城,且以守城功绩载入史册。

史学家们看到这里,多半也只能感慨一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杨延昭死后,第三代杨家将代表人物便是杨文广。

小说里面,杨文广成为杨宗保之子的说法,纯粹就是杜撰。不仅如此,和父亲、爷爷两位将军相比,杨文广人生巅峰,也不过是普通民兵大队队长,对北宋军事发展和影响起到的作用,也的确微不可查。

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这个官职或许不能证明杨文广的个人武力和能力,就一定比杨业与杨文昭低,但其影响力,绝对是肉眼可见的和先辈存在差距。当金国向北宋发动进攻,杨文广的子孙还能怎么做?

除了孤人一人或几人前去京都保家卫国外,根本无法让其他人响应。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事实就是如此。

杨家将代代相传过后,再也无法上阵杀敌,只能为宋徽宗和宋钦宗加油,希望两位皇帝早日归来。

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

重文抑武的宋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18:41: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杨家,杨家将,救国的资讯: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从杨业到杨文广的传承
历史上的杨家将,并没有评书、戏剧、小说和野史演绎的那般的戏剧与传奇性,七郎八虎、大战金沙滩、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等一系列的故事都只是演义,并非史实。正史中的杨家是怎
2024-03-26 03:26:00
北宋灭亡时,为何杨家将不出来救国,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
...,数十年守疆,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一、勇名远扬的杨家将】杨业自幼尚武,性格质朴。十五岁从军,以超凡勇猛屡建奇功,深得长官青睐。年逾三十,已成一方霸主,麾下八百“火山军”纪律
2024-12-05 10:13:00
靖康之耻时,北宋的“四大将门”世家为什么无人救国?
...是折家、仲家、姚家和杨家。乍一听是不是很奇怪,明明杨家将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声名赫赫,也最被众人所熟知,为什么在当时就只能排到第四名呢?其实,今日杨家将的威名大多来自于历史上的
2022-12-16 13:38:00
...是折家、仲家、姚家和杨家。乍一听是不是很奇怪,明明杨家将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声名赫赫,也最被众人所熟知,为什么在当时就只能排到第四名呢?其实,今日杨家将的威名大多来自于历史上的
2022-12-20 16:12:00
北宋灭亡之时,为何没有杨家将的身影?杨门女将们都去哪儿了?
关于宋朝的故事中,听闻最多的莫过于杨家将的故事,戏曲中有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这些经典的曲目。如今的大荧幕上,更是多次展现着杨家儿郎的风采。无论在任何一个年代,相信大家对于杨家将,
2023-09-28 10:41:00
杨业:杨家将的创始人及他的英勇事迹
杨家将在中国历史上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那么多代而已。我们先声明一下像大家所熟知的影视剧里的杨宗保,穆桂英等杨门女将这些人都是不存在的。他们是被小说家,或者戏曲家杜撰出来的。历史上
2023-10-23 08:50:00
秦良玉:明朝的铁血女将与唯一封侯的女将军
...上著名的女将,很多人的脑海里出现的都是“花木兰”“杨家将”等等,但这些基本都是杜撰的,就拿杨家将来说,历史上杨家将里并没有佘太君、杨宗保和穆桂英,害死杨业的是王冼,而非潘美。
2024-01-05 16:05:00
山西大山里的杨家将后人至今仍过着古代生活
...和生活方式传递给后代,让世人惊叹不已。这个传奇就是杨家将后人。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杨家将后人如何保持着他们祖辈的传统生活方式,继续传承古老的技艺,并保留着历史的珍贵痕迹。让我
2023-11-08 17:20:00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吗
...英勇的将领和他们的家族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杨家将是最为人所知的一个家族。然而,关于杨家将是否真实存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杨家将,这一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将根据现有的历
2024-11-12 19: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2025-10-27 17:39: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
尊古重先 崇德尚艺 ——郭尊先将军书法浅见
【书法家】艺术家简历 郭尊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炎黄将军书画院副院长
2025-10-25 20:58:00
想吃一口穿越百年的醇厚?答案早藏在福州的烟火里了!佛跳墙的根,原来在这座城!福州聚春园的那坛,凭着老匠心守住了最正宗的魂。
2025-10-25 22:01:00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