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用最古朴思路“苦熬”光芯片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28 23: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用最古朴思路“苦熬”光芯片

“太极”光芯片。受访者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杜珊妮 记者 孙滔

近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方璐带领课题组成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课题组组成交叉研究团队,在智能光计算芯片领域实现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

他们首创干涉-衍射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研制出全球首款大规模通用智能光计算芯片“太极”。其系统级能效为每秒每焦耳160万亿次运算,超越主流商用人工智能芯片3个数量级,为后摩尔时代高性能智能计算开辟了新路径。

“太极”芯片首次赋能智能光计算,实现超过1000个类别的自然场景图像分类以及跨模态内容生成等智能任务,可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无人系统、通用人工智能等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持。

一加一大于二

光具备传播速度快、表征维度多、计算功耗低等物理特性。智能光计算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国际交叉前沿,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团队针对大规模通用智能光计算难题,摒弃了现有光计算沿用传统电子深度计算的范式,提出分布式广度计算架构,构建深度浅但宽度广的光神经网络,整体架构可重构、可复用。

与传统的深度计算层层堆叠的方法不同,“太极”通过将复杂的智能任务化繁为简,拆分为多通道、高并行的子任务,为子任务单独组织集群、分配计算资源,从而实现复杂任务的高效处理。

受“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启发,研究团队以光的干涉和衍射表征“两仪”建立了干涉-衍射联合传播模型。

“通过融合干涉的灵活可重构特性和衍射的大规模高并行特性,以辩证统一的理念实现干涉-衍射智能光计算。这种统一使得‘太极’光芯片不仅具有可重构的通用计算能力,也具备高通量并行计算能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徐智昊解释说。

最古朴的思路

研究初期,团队沿用电子计算的深度学习架构来构建大规模智能光计算,然而,推进了半年就遇到瓶颈——随着层数的增加,计算规模与计算精度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过去,我们构建网络结构大多沿用电计算架构,却发现光的优势和潜力无法在电的架构中发挥出来,如同笼中困兽。通过理论建模和分析,我们发现是电的架构‘囚禁’了光的能力。也就是说,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并不适合智能光计算。”方璐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为了突破瓶颈,研究团队决定走出固有电架构思维的舒适区,寻求新的架构突破。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期有关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的经典研究成果。在这些可能被遗忘的成果中,他们通过重新审视和借鉴,终于找到摆脱当前困境的关键,即回到最古朴的思路——做宽、做浅。

在方璐看来,回顾经典也是回归科研的初心,放下对潮流的盲从。这种坚守初心的态度使得研究团队能够不受时代局限和潮流的影响,始终保持对科学问题本质的关注和热情,从而发现新思路、提出新理论。

“太极”光芯片的诞生是交叉学科合作的结晶,其中脑科学研究为“太极”光芯片的架构研发提供了重要思路。有脑科学研究提出“浅脑理论”,即大脑以浅层扁平架构形成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单元。从感知到运动,甚至意识,各脑区都在这个浅层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脑科学的系列成果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多启发。”方璐补充说。

“苦熬”芯片

然而,推翻构架仅仅只是开始。接踵而至的是另一个艰巨的挑战——芯片研制。

“太极”光芯片是研究团队历时3年、历经无数次失败后收获的成果。

在芯片研发的漫长征程中,流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研究团队将理论概念转化为实际可制造的芯片。对于方璐及其研究团队来说,这个阶段既充满期待,又充满焦虑。

“流片周期通常需要3到6个月,等待芯片加工完成是一件很焦灼的事。团队既希望芯片快点进入下一阶段的测试,同时又担心流片的效果不好。效果不好意味着要从头再来一遍,时间成本会很高。”方璐说。

研究团队第一次流片时等待了4个月,结果不尽如人意。他们不得不从零开始,重新审视每一个细节,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过两个月的调整和优化,他们又等了6个月。第二次流片结果被送回时,团队成员终于露出开心的笑容。在这项研究中,“太极”光芯片的实验成果是团队成员共同“苦熬”出来的。

“为了让实验结果达到理论仿真的预期,我们不断调整和优化实验系统。每一次实验都是一个漫长而烦琐的过程。类似的过程重复上演了百余次。研究团队的目标是使千分类智能任务的准确率达到90%,我们最终以超出预期的结果打赢了这场‘持久战’。”徐智昊告诉《中国科学报》。

挑战传统

2023年9月,团队第一时间向《科学》编辑部投稿。一个多月后,研究团队收到了第一轮审稿意见。

“审稿人对‘太极’光芯片的架构思路产生了意见分歧。因为深度学习发展至今,深度神经网络已经成为主流的智能计算架构。”方璐说。

但研究团队坚持自己的观点,用更多的理论和实验证据说服了审稿人。第二轮审稿结束后,论文被《科学》顺利接收。

今年是方璐从事科学研究的第17年。她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大规模光电智能计算是方璐团队一以贯之的研究目标,整个团队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纵向并行、横向联网的路径规划。

“团队成员有各自独立的研究问题,在并行探索的同时,彼此之间也会进行交叉合作,开展原创思想的交流碰撞。‘路漫漫其修远兮’,研究团队将不忘初心,在大规模智能光计算的路径上持之以恒地探索。”方璐补充说,“目前,我们正在搭建芯片的应用系统,为产业化提供可行的方案。”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l120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05: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华团队提出新型光计算架构,光训练速度提升1个数量级
...计算训练架构,开发出一种名为“太极-II”的通用光训练芯片。该架构摆脱了对电计算离线训练的依赖,而且能够为智能系统的高效光训练提供支撑。图丨图中为课题负责人方璐教授,图左和图
2024-08-09 09:57:00
...能光计算架构,研制出全球首款大规模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太极”(Taichi)。该芯片具备每平方毫米每秒879万亿次乘加运算的面积效率与每焦耳160万亿次运算的能量效率,首次
2024-04-15 06:37:00
...光计算架构,研制了全球首款大规模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太极”,实现了160 TOPS/W(每焦耳160万亿次运算)的通用智能计算。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杂志。智能光
2024-04-16 03:38:00
光芯片再次突破!清华大学研制出“太极-II”光训练芯片:首创全前向智能光计算训练架构【附光芯片行业现状分析】
...技术的普及,对高速、高带宽通信的需求激增,推动了光芯片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内企业在中低端光芯片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但高端光芯片仍依赖进口。光芯片领域正加速创新,材料、工艺持续优
2024-08-10 09:54:00
中国芯有望弯道超车,清华“太极-Ⅱ”光芯片再突破,立功了
...芯震惊全球!有消息称,清华大学研发的“太极-Ⅱ”光芯片再突破,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尽管我国在传统硅芯赛道被“卡脖”,但在光子芯片领域,中国芯却取得了领先,成为光计算领域的“领头
2024-08-14 09:47:00
搜狐医药 | 为何我国助听器需求量大、渗透率不足?
...人工智能的助听器太极平台系列。该平台通过突破性的双芯片技术——超响应ERA芯片和超算力Deepsonic芯片,搭载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超强听觉认知声音处理算法,大幅提升在嘈杂
2025-02-27 09:50:00
小鹏做AI代驾,英伟达扩招,明年智能驾驶降2万?
...功能甚至比华为的更好用。由于小鹏X9标配双英伟达Orin-X芯片,也预示了采用英伟达芯片平台的车型都可以拥有类似功能。如今阻碍英伟达芯片普及的原因主要在于价格和本地优化方面,
2023-12-13 13:07:00
清华大学获芯片领域重要突破!
...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研制大规模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太极(Taichi),实现160TOPS/W的通用智能计算。在如今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该科研成果以光子之道
2024-04-12 10:19:00
首届智能网联车辆电子电气信息架构技术大赛开营仪式举行
...汽车行业业务总监张海玉向参赛团队介绍了自主可控车规芯片的发展。她表示,随着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智能化、网联化的汽车需要更多车规级芯片且算力要求较高。自主可
2023-08-22 16:3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访谈|沈昌祥:发挥优势,不断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
发挥优势,不断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主题为“可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
2025-10-18 08:25:00
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一款AI绘画机器人精准识别人脸神态,快速绘画出人脸素描,被这只机械臂画得心服口服。(摄制:苏畅、白中豪、朱泊宇)
2025-10-18 08:27:00
深化开发利用,让高质量数据“动”起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探新之一机器人亮绝活、大模型总动员、虚拟空间沉浸体验……10月17日
2025-10-18 08:3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苹果iPhone17 Air昨日正式开启预售,这款取消实体卡槽、仅支持eSIM(嵌入式虚拟SIM卡)的新机
2025-10-18 08:59:00
近日,建设银行正式启动“‘享趣’玩·惠游中华”信用卡活动,为客户提供涵盖景区票务、特色餐饮、文创消费等多方面的用卡优惠
2025-10-18 10:41:00
海信贾少谦:AI重塑企业管理模式,打法要快,生意要慢
10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首届“中国企业管理最佳实践榜”发布盛典在青岛举办。作为C50+2025年度轮值企业家召集人
2025-10-18 10:57:00
竹溪县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签约超亿元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白孟尧 通讯员 付延峰)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孕育产业链招商硕果。10月18日,湖北十堰竹溪县竹溪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暨2025“国芯一号”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桃花岛夯土小镇举行
2025-10-18 13:47:00
东南网龙岩10月17日讯(通讯员 陈碧霞)近日,工行龙岩漳平支行组织青年志愿者主动深入当地企业园区,精心开展集“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与“金融反诈知识普及”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活动
2025-10-18 16:32:00
烟台银行荣登2025上半年度高质量数字化转型十大典型案例榜单
近日,由中国信通院主办的以“洞见十五五”为主题的2025数字生态发展大会暨“铸基计划”年中会议在北京盛大召开。会上,烟台银行联合长亮科技申报的《DataOps赋能烟台银行建设高质量智能数据中枢》案例
2025-10-18 17:45:00
视源股份广交会展示AI全场景创新实力,机器人机器人系列产品亮相成焦点
在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视源股份以“AI+未来教育、AI+企业服务、AI+机器人、AI+生活”为主线
2025-10-18 18:18:00
本土智造重磅升级,医科达将八度亮相进博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进入倒计时,作为八年“全勤生”,全球精准放疗先锋医科达将以“共建本土生态,共筑抗癌未来”为主题
2025-10-18 18:42:00
不用等到20号了!现在来京东11.11 iPhone 17 Pro系列可领300元惊喜券
每年11.11对于广大果粉而言无疑是换新的绝佳时机,无论是追求最新款还是预算有限入手上一代机型都能享受到极具吸引力的价格
2025-10-18 18:43:00
破局重构引领前行,联众优车持续锻造二手车服务新基建
近年来,在国内汽车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二手车市场已成为拉动汽车消费的重要引擎。特别是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
2025-10-18 18:43:00
从龙虎到鹤年堂 京东七鲜十月品牌日再造下一个老字号联名爆款
随着“养生年轻化”与“即食化养生”成为主流,当代消费者愈发青睐“轻松养生、即时进补”。如何让传统养生智慧通过自有品牌融入日常
2025-10-18 18:43:00
全时段畅飞 全年不限次:长龙航空“365畅飞卡”10月19日在京东旅行限时开售
国内随心飞历史新低,全时段畅飞、全年不限次!在推出海航随心飞,并创下2天超25万用户下单、2亿销售额的纪录之后,京东11
2025-10-18 18: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