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井管尽头,父爱无言(外二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6 07:2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杨晔

辽西乡下吃水,大多取之于 “洋井”。井管基本都是铁质。然而绥中县王屯,有一户人家用白钢管做井管。

他家唯一的儿子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工大。组织经过反复考核审查,决定选拔他去机密地方工作。家人对他的工作一无所知。

其实他在原子弹研究基地工作。一去就是好几年,在一次试验中,他牺牲了,年仅33岁。老父亲来到部队后,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曾参与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工作。

料理后事时,老人家一滴泪也没掉过。部队要送给老人家一笔钱,老人家坚决拒绝。部队百般请求,最后提出要井管。一个月后,一根白钢井管被护送到他家。这件事轰动一时。

儿子牺牲后,老汉从未掉过一滴泪。看到井管时,突然抱着它失声痛哭。

说来神奇,打井都说从没这么顺手过。老人接过井里的第一瓢水,几乎扣到了脸上,老人连同自己的泪水将这瓢水一饮而尽。

从此,老人把水井看成了家里的宝贝,老人临终前,一再叮嘱家人不要卖掉房子。他知道,不卖掉房子,白钢管的水井就会永久地保留。

最年长的老兵

2015年9月3日大阅兵,气势恢宏威武雄壮,扬我国威振奋人心。

大阅兵开始,抗战老兵“打头阵”。他们乘坐敞篷车,由国宾摩托车呈箭头状护卫进场。这属于“国礼”级待遇饱含着多少崇高的致敬。

当老兵的车缓缓驶过,当他们招手致意,当老兵精神矍铄地举手敬礼,依然坚定无畏的神情引起多少人内心强烈的震撼,多少人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那些深藏许久的呼唤跃然而起,那些真诚无比的敬意油然升起。穿越世间沧桑的眼神让人内心涌出一股莫名的感动。

参加这次阅兵的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者102岁,这次抗战老兵率先受阅是共和国阅兵史上空前的壮举。95岁的万海峰老人,13岁参加红军,经过无数次战斗洗礼,万海峰抚摸着纪念章说道:“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们一个个倒下,一个个离开,现在只剩下我。”这枚纪念章,铭记着中国人民的卓著功勋和巨大牺牲,硝烟虽已散去,但是精神永存。

兵者,国之大事。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可耻的民族。国人缅怀英雄,国人铭记英雄,会对提升民众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强化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年代需要呼唤英雄归来,我们的生活需要铭记英烈壮举。

珍贵的纪念章

101岁抗战老兵蒋义清临终问:“国家给我的纪念章拿来了没有?”他1939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31军后,参加了31军与日军的全部战斗。1949年返回全州务农,终身未娶。生活清苦,没有丝毫怨言。但他终日渴望着自己的抗战经历、老兵身份得到国家的认可。年近百岁伤病缠身的他被邀请参加当地组织的抗日战争纪念园揭幕仪式时,很满足地说国家没有忘记我。临终前,老人最惦念的是前一天刚刚亲手领回来的抗日纪念章……

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最珍贵、最应该被尊敬的群体。曾几何时,我们追捧快男超女,我们追慕豪车别墅。幸福安逸的生活滋养了惰性与贪婪,追求物质的享受腐蚀了世人曾经坚定的意志,崇尚权贵的虚荣淡化了历史上功勋卓著的英雄。

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应该去那清寂了很久的烈士陵园,去祭奠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幸福生活的烈士。我们是不是应该慰问那些幸存的老兵,他们不需要物质的丰富,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我们的一份认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6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颤抖,却无比郑重地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佩戴在胸前。随后,老人缓缓地走到客厅,坐在椅子上,目光紧紧地锁定在电视屏幕上,眼神中满是期待,静静等待着阅兵仪式的开
2025-09-03 18:49:00
...5年,国家为公爹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5年又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公爹手捧着勋章,激动的都哽咽了,他说:“这两枚勋章正好
2023-07-31 08:01:00
99岁抗战老兵郑宗仕获颁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
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9月2日,99岁的抗战老兵郑宗仕又获得了一枚崭新的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高兴,今天真高
2025-09-10 18:36:00
阜南老兵王丙乾91岁高龄再圆军装梦
...人的一生充满了荣誉与辉煌,他荣获了包括“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五好战士”纪念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以及“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等在内的多枚
2024-04-08 10:50:00
寻访东营老兵 ④ | 百岁老兵孙相法:从烽火战场到乡土守护
...铄,走路不用拐杖,身姿挺拔得如同他胸前那熠熠生辉的纪念章。这位老人,用一杆枪守护过家国,更用一辈子守护着乡土的安宁。1943年,18岁的孙相法正值青春年少,当时日军对家乡烧杀
2025-08-01 08:58:00
为“爷爷的战友”拍张照
...听说要拍照,会主动穿上珍藏多年的老军装,佩戴好各类纪念章和奖章。“这最符合老兵的形象。”为了让没有军装的老兵也能拍摄军装照,韩佳龙联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特意准备了几套老式
2024-03-30 04:24:00
...抗战老兵王鳌珍,赠送生活用品及收录了他捐赠抗战胜利纪念章等实物档案的《仙游县档案志》一书。志愿者们帮助王鳌珍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让老人感受到社
2023-03-19 06:46:00
...午,几缕强光透过窗帘滤去烈意,洒进客厅。桌上摊开的纪念章,泛出淡淡光泽。张克霞看着这些纪念章,语气里带着几分坦诚的怅然:“我是文艺兵,普普通通的一名小兵,我有这么多纪念章,却
2025-09-03 07:45:00
...求助人年龄最大,也是最为特殊的一个求助。找到失去的纪念章。求助人名为吕更文,94岁,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带着这几句简短有力的信息,我们三人来到了吕更文老人的家中。与想象中
2024-06-13 23: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