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杨晔
辽西乡下吃水,大多取之于 “洋井”。井管基本都是铁质。然而绥中县王屯,有一户人家用白钢管做井管。
他家唯一的儿子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工大。组织经过反复考核审查,决定选拔他去机密地方工作。家人对他的工作一无所知。
其实他在原子弹研究基地工作。一去就是好几年,在一次试验中,他牺牲了,年仅33岁。老父亲来到部队后,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曾参与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工作。
料理后事时,老人家一滴泪也没掉过。部队要送给老人家一笔钱,老人家坚决拒绝。部队百般请求,最后提出要井管。一个月后,一根白钢井管被护送到他家。这件事轰动一时。
儿子牺牲后,老汉从未掉过一滴泪。看到井管时,突然抱着它失声痛哭。
说来神奇,打井都说从没这么顺手过。老人接过井里的第一瓢水,几乎扣到了脸上,老人连同自己的泪水将这瓢水一饮而尽。
从此,老人把水井看成了家里的宝贝,老人临终前,一再叮嘱家人不要卖掉房子。他知道,不卖掉房子,白钢管的水井就会永久地保留。
最年长的老兵
2015年9月3日大阅兵,气势恢宏威武雄壮,扬我国威振奋人心。
大阅兵开始,抗战老兵“打头阵”。他们乘坐敞篷车,由国宾摩托车呈箭头状护卫进场。这属于“国礼”级待遇饱含着多少崇高的致敬。
当老兵的车缓缓驶过,当他们招手致意,当老兵精神矍铄地举手敬礼,依然坚定无畏的神情引起多少人内心强烈的震撼,多少人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那些深藏许久的呼唤跃然而起,那些真诚无比的敬意油然升起。穿越世间沧桑的眼神让人内心涌出一股莫名的感动。
参加这次阅兵的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者102岁,这次抗战老兵率先受阅是共和国阅兵史上空前的壮举。95岁的万海峰老人,13岁参加红军,经过无数次战斗洗礼,万海峰抚摸着纪念章说道:“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们一个个倒下,一个个离开,现在只剩下我。”这枚纪念章,铭记着中国人民的卓著功勋和巨大牺牲,硝烟虽已散去,但是精神永存。
兵者,国之大事。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忘记英雄的民族是可耻的民族。国人缅怀英雄,国人铭记英雄,会对提升民众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强化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年代需要呼唤英雄归来,我们的生活需要铭记英烈壮举。
珍贵的纪念章
101岁抗战老兵蒋义清临终问:“国家给我的纪念章拿来了没有?”他1939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31军后,参加了31军与日军的全部战斗。1949年返回全州务农,终身未娶。生活清苦,没有丝毫怨言。但他终日渴望着自己的抗战经历、老兵身份得到国家的认可。年近百岁伤病缠身的他被邀请参加当地组织的抗日战争纪念园揭幕仪式时,很满足地说国家没有忘记我。临终前,老人最惦念的是前一天刚刚亲手领回来的抗日纪念章……
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最珍贵、最应该被尊敬的群体。曾几何时,我们追捧快男超女,我们追慕豪车别墅。幸福安逸的生活滋养了惰性与贪婪,追求物质的享受腐蚀了世人曾经坚定的意志,崇尚权贵的虚荣淡化了历史上功勋卓著的英雄。
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应该去那清寂了很久的烈士陵园,去祭奠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幸福生活的烈士。我们是不是应该慰问那些幸存的老兵,他们不需要物质的丰富,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我们的一份认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6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