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关前裕
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尽管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因素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驾驶员自身的危险驾驶行为。基于此,湖北省丹江口市交警采取“敲门行动”,上门对驾驶员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极目新闻10月31日曾报道)。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良好的惩戒制度当然必不可少,只有通过严格执法,才能有效遏制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常理而言,疏导交通只是交警的重要工作之一,交警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督导交通安全。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谨慎、安全、文明驾驶,才是减少、规避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如果每个驾驶员出行都严格遵守交通规章制度,文明礼让,理性谨慎驾驶,那么,交通安全水准必然会大幅提升。可事实并非如此。不少驾驶员违章驾驶,路怼族、飙车族、超车族也屡见不鲜。如果不对这种漠视公共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严加约束和遏制,交通事故必然难以降低。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对每一个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驶员都要严罚重惩。惩罚只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促使驾驶员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为全社会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交通秩序和环境。因此,在适当的情况下,还是需要类似的“敲门行动”,比较温和、更加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和管制思维。只要是理性的公民,没有人会拒绝这种善意的执法手段。善意的执法手段,尽管不占执法行为的较大比重,却能给驾驶员塑造公正执法的正面形象:执法不是为了罚款,也不是只有罚款,更不是止于罚款,而是彰显执法中的人性关怀和善意。对当下的执法环境而言,适度地采取“敲门行动”是必要的,“敲”开的是“门”,温暖的是民心。当然,“敲门行动”的对象也是有选择的,不是对所有违反交通规则的人都“敲门”。罚款也罢,“敲门”也好,都不过是执法手段,最终依然还是要提醒、引导、管制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只有对那些主观恶性较小,驾驶过程中由于不良习惯、不当操作而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驶人员才选择“敲门行动”。对那些故意制造交通拥堵、别车、飙车、以危险驾驶行为对公共交通安全制造恐慌、混乱的驾驶员,绝对不能适用“敲门行动”,否则,就是对恶的放纵,就是对善的践踏。因此,不要曲解和扩大执法过程中的“敲门行动”。执法过程中要“敲门”,但不能滥“敲门”,该“敲门”则“敲”,该重罚就要重罚。交通执法之严是首要的,但是执法手段的调整也是必要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度的“敲门行动”也是严格执法的应有之义,严格执法贵在尽可能减少、规避危害结果的发生,而不是不加区别地一罚到底,严而无情。(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