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宅总有理
(ID:zmrben115)
《泰坦尼克号》剧照
“一个导演的品味,以及想象力,才是制作一部电影的,最关键因素。”——导演·库布里克「 逝于1999年3月7日」代表作品:《2001太空漫游》
在我还年少无知的时候,一个酷爱撒鸡汤、为了督促我们努力的老师告诉我,说你们知道奋斗的力量有多伟大吗,《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听说过没有,人家从一个卡车司机蓝领干起,后来拍出了全球最卖座的电影。
当时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相信了。直到多年后,我看了卡梅隆的传记才知道,这纯属胡扯。卡神同志不但不是什么蓝领,还是个中产家庭的孩子,不但不是什么社会底层,还是个天赋异禀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卡梅隆日后创造那么多奇迹,这也得益于爸妈给他创造的良好环境。
卡梅隆他爹,是一个造纸厂的工程师。他妈是一家庭妇女。还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她很有主见,性格独立,精明强干,喜欢油画、天文和地质学。他爹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卡梅隆耳濡目染,打小带着弟弟妹妹造屋、造车,甚至造出过一架飞机。他妈呢,有事没事带他去博物馆,培养他对绘画的兴趣。
他可谓天赋异禀,喜欢画连环画、做设计。14岁就赢下了当地所有的设计比赛,还给一家银行画耶稣降生图,小赚了一笔。
此外,卡神少年时代沉迷科幻小说、英雄漫画和纪录片。尤其是雅克·库斯托的水下纪录片。 这位拿过奥斯卡和金棕榈的海洋学家、探险家,深深影响了卡梅隆对世界的认知,赋予他对海洋的迷恋,勾起了他的冒险精神。
卡梅隆觉得,要去外太空估计够呛,能去常人去不了的深海,也算是一种安慰。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他拍了那么多跟深海有关的电影。
十几岁时,他就学会了潜水,为日后进入海底做准备。他既喜欢科学工程,又喜欢艺术创造。本想做个科幻小说家,自己配插画。结果上高中后,看完另一位大神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卡梅隆悟了。
《2001太空漫游》经典镜头
那天看完电影,他被电影里迷幻的特效给闪得七荤八素,坐在路边狂吐。他又晕又兴奋,心想老子以后也要造出这种东西。
回去后,他就开始研究怎么做电影特效,怎么能制造那种迷幻的场景。他从朋友那里搞来一个摄像机,逮着什么拍什么。还买了本关于《2001》的特效解密书,捧着书去电影院,重温了它一百零八次。
很多拍电影的技巧,卡梅隆都是自学的。他没上过正经电影学院,完全是实践出真知。17岁那年,他考上一个两年制的大专,准备学物理学。进去后,发现这玩意儿没啥意思。他就干自己爱干的。
白天,随便听听课,晚上,做一个精密模具工。这充分锻炼了他做特效的能力。有设计、美术上的天赋,外加工程师父亲传授的那些经验,他能做出非常有创意的模型。课余时间,他全部花在了科幻小说和绘画上。
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个汉堡店的女服务员。两人谈起恋爱。姑娘正好有几个想去好莱坞发展的朋友。大家就混到一起。朋友读了他的科幻小说,说哟bro,你他妈应该去做编剧啊。卡梅隆更想搞电影了。
他没能一步踏进好莱坞。20岁时,他做清洁工、卡车司机,做加油员,给其他学校送快餐,纯粹是权宜之计,挣点零花钱,养活自己。送餐时,他经常趁着空隙写剧本。晚上回家,做模型、写小说,研究电影。
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上映,掀起电影界的狂风暴雨。卡梅隆看了也很兴奋,想自己拍一部电影试试。他有个朋友的父亲,在给当地牙医协会做会计。那个协会有些闲钱。他带着剧本和绘画设计去拉投资,从协会手上拿到3万块钱,准备拍一部《外星起源》。
人说你们先拍个样片我们看,要是样片可以,我们会再给你一笔钱。
《星球大战》中的太空船。
这些牙医也是想瞎了心,看到《星球大战》赚钱,以为自己能捞一笔。然而,尽管卡梅隆自学了很多,实操起来只有一腔热血,对拍摄流程一窍不通。他们在出租屋里捣鼓了半天,到处搜特效书,边学边做。
等作品交上去。牙医们呵呵一笑,说创意很好,钱咱就不投了。
这时候,卡梅隆才意识到,光凭激情和工具书,搞不出什么好玩意儿。他必须经受专业至少半专业的训练,搞清楚一部电影创作的前因后果。于是,他带着《外星起源》找到了一家著名的B级片影视公司,新世界影业。
恰好“新世界”正在筹备自己的《星球大战》,一看他的模型,说你来吧。
卡梅隆的半只脚,才算踏进了电影圈。
新世界的老板罗杰·科尔曼,也不是学电影出身的。他搞“新世界”的策略很简单,拿低薪聘请有志于好莱坞的年轻人,让他们拍一些低成本但有创意的山寨电影。这拨人里面,就有大名鼎鼎的科波拉和马丁·斯科塞斯。一个拍出了影史不朽名作《教父》,一个拍出了黑帮片圣经。
卡梅隆找上门时,罗杰·科尔曼正在酝酿《世纪争霸战》。这也是《星球大战》的跟风片。科尔曼为此准备了200万美元,是公司有史以来最贵的电影。他还组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打算趁机捞一大笔。
对了,在这个团队里,有个刚入行的电影配乐,他叫詹姆斯·霍纳。
你要是没听过这个名字,估计你看过的电影不多。
新世界有个比较好的风气,就是不论资排辈,只要你有能力、有闯劲,还勤奋,哪怕是搬桌子的,也能混成制片和导演。卡梅隆进去没多久,就受到科尔曼的重视。《世纪争霸战》的主战船没设计好,科尔曼让一群生瓜蛋子来竞赛,卡梅隆脱颖而出。当时,他聘来的艺术指导进度缓慢。这家伙只会指导,却不会绘图,需要别人来帮忙,科尔曼干脆把他炒了。
他要找一个既能指导还能绘图的人来干这事儿,卡梅隆正好就是。
电影《世纪争霸战》
拍《争霸战》期间,卡神表现得非同凡人,精力十分旺盛,一度连续工作85个小时,中间只睡了一个小时。他的领导能力也很强,很懂如何挖掘别人的才能,很快把艺术部门的人训得服服帖帖。
《世纪争霸战》搞完后,新世界接着搞《杀出银河系》。电影又是《异形》的“致敬作”(跟风作)。而卡梅隆是《异形》的脑残粉,成为美术总监后,他发现剧组很多地方搞得一塌糊涂,演员、镜头毫无光彩。
为了维护心中的“神作”,他毛遂自荐跟老板说,我想当第二摄制组的导演。
科尔曼给了他机会。卡梅隆就一边搞美工,一边“研发”具有自己风格的镜头。其中有个镜头是一只手的特写,手上爬满了蛆。蛆当然是假的,拿黄粉虫代替。为了让那些蛆动起来,他搞了一根电线,导电到布景上。通过控制电流,可以让假蛆想怎么扭就怎么扭。
拍摄当天,《食人鱼》续集的制片人跑来片场探班,他们本来是找卡梅隆做特效的。看到这人居然还能操控“蛆”,深感佩服。一个制片说:
“你干脆来帮我们拍电影吧。”
找卡梅隆执导《食人鱼:繁殖》的制片叫奥威迪欧,投资50万美元。卡神知道钱少,搞不了什么大动作,他也没想到一下子搞出个惊世骇俗的东西,就当先练手吧。结果这剧组比他预计的还不靠谱。
等他完善了剧本,设计好一些更帅气的镜头后,他跑到牙买加的拍摄地报道,剧组居然连一个外景地都没定,连个摄影棚都没有,甚至演员都没到齐。卡梅隆的性格是“我要成事儿”,你不搞我自己搞。
他一个人牵头组织,给需要的岗位招人手,拿着一堆现金四处找拍摄场地。合同都是手写的,现场付钱。没多久,摄影、演员和场工就到位了。
他昏天黑地地拍了五天。结果奥威迪欧把他解雇了。
理由是:你拍出来的这些毛片根本用不了,剪都剪不出来。
卡梅隆说那你给我看看,奥威迪欧说你别看了,给你五千美金,滚蛋吧。
对卡梅隆而言,这是个巨大的打击。他一开始信了奥威迪欧的话,觉得这位“前辈”给他的职业生涯定了性,他并不适合做导演,也没有拍片子的天分。急火上头时,卡梅隆差点认为自己应该放弃做导演。
可这都是奥威迪欧的圈套。
原来对方跟华纳旗下一个子公司有合作。华纳的条件是,奥威迪欧出的作品,必须由美国导演来执导,否则就散伙。于是乎,每次新片开拍,奥威迪欧就找个美国新手来,拍到一半,再以借口炒掉对方,自己接手。那天去片场探班,看到卡梅隆,他就确定这小子是自己要找的人。
好在最后时刻,卡梅隆心有不甘,半夜撬开剪辑室的门,一看那些毛片,没什么问题啊。他连夜剪了一个满意的版本,希望挽回局面。
奥威迪欧还是让他滚。
不但让他滚,为了跟华纳那边合作,还得在片子里,署上他的名字。
一想到自己名字要出现在一部不是自己拍的垃圾电影上,卡梅隆肺都快气炸了。但他无计可施,没钱打官司。他只能拿着酬劳滚蛋。
卡梅隆从不承认这是自己的作品 。图源:豆瓣
很不幸,这笔钱也没支撑太久。当时在罗马的旅行社,他穷得没钱吃饭,每天靠吃旅馆送的面包卷活着。疲惫、崩溃,加之寒热,卡梅隆病倒了。但你只能说,老天爷真的很眷顾这小子。不但给了他傲人的天赋、出色的领导力、神一样的自信,还在这个落魄的时刻,给了他一个非同寻常的梦境。
梦里面,他看见一个金属身躯在爆炸中出现,周身电光闪烁。这个半人半机械的家伙,在梦中不停追杀他,想把他拖进地狱……
没错,这个形象,就是“终结者”。
看完卡梅隆的整本传记,你会发现,当年老天爷发给他的,不止是一个梦,还是一张巨无霸彩票。因为打那之后,卡神就进入了人生的“开挂模式”,突然从寂寂无名的导演,开挂到拍出一部又一部划时代的神作。
当然,这也有个代价,就是《终结者》的版权,只卖了一美元。
事情是这样,做完梦后,卡梅隆回到加州,在一个朋友的地毯上蹭睡,写出了《终结者》的剧本,画出了施瓦辛格扮演的那个形象。这是一个半人半机械杀手,从未来穿越回过去,试图追杀起义军领袖他妈的故事。女主跟他当年约会的女孩一样,是个快餐店服务员。其精神气质,则出自卡神的亲妈。
剧本完成,他拿给经纪人看。经纪人说,这个屎一样的故事,你趁早忘掉吧。
卡梅隆立马把经纪人炒了。
就在这时,安妮·赫徳出现了。此女是他在新世界认识的制片人。卡梅隆把剧本版权卖给她,只收一美元。附加条件是:必须由我来执导。
这大概就是他梦见的画面。
当时美国经济大环境不太好,很多投资人不愿出手,安妮还是把剧本送到了“赫姆戴尔影业”老板的桌上,成功说服对方砸下600万美元。
公司把男主锁定在施瓦辛格身上。卡神一开始拒绝。但跟施州长吃了顿饭,迅速引为知己。他俩都喜欢枪支、摩托和冒险,都嗨机器。不过由于合同在身,州长要先拍《野蛮人柯南》。卡梅隆这边,只能先等几个月。
他也没闲着,把《终结者》剧本当自荐书,到处投电影公司,想先接个编剧的活儿赚点外快。然后撞大运的时刻来了。一家电影公司找他写一部科幻片,他听了之后,兴趣不大。就在他要走时,老板提到手上另一个项目,问他有没有兴趣试试。项目的名字叫:《异形2》。
那还用得着试吗?
卡梅隆是《异形》的脑残粉啊!
他为《异形2》编了42页的故事梗概。公司一看,很喜欢。此时,《第一滴血2》的制片也找上门。卡梅隆必须在三个月里,写出两个剧本。他算了下时间,除了睡眠,每天就死磕在书桌前。可惜,《第一滴血》写了四稿,占了太多精力。《异形2》只写出前半部分。但公司愿意等他的终稿。
卡梅隆不知道,还有个更大的惊喜等着他。
《异形2》不但让他编剧,最后还会让他来拍。
因为他用《终结者》,赚到了好莱坞的门票。
在当时环境下,《终结者》的特效是一种挑战。那是个电脑CG尚未成熟的年代,特效靠的是化妆、模型和视觉错位。施瓦辛格要把自己搞成一个机器人。为此,卡梅隆专门找到了《教父》的化妆师史密斯。
“你能把马龙·白兰度化妆成一个老人,估计我这个也不难。”
史密斯一看剧本,说年轻人,我给你推荐个人,你去找他吧,他比我更合适。史密斯推荐的这个人,名叫斯坦·温斯顿。他从此成为了卡梅隆最好的特效合作伙伴,和卡神成立了一家视效公司。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数字领域”。
为了《终结者》,温斯顿做了一个一比一的机器人骨架,为施瓦辛格定制了机器人妆容。在他的帮助下,卡梅隆创造出了影史上一个难以超越的杀手形象。
最终,《终结者》640万美元成本,赢得7800万的票房。《时代》周刊将其列入年度十大佳片。电影被美国电影档案馆收藏。
当年最帅气的台词 。
有意思是,这部只收一美元卖出版权,换来掌镜机会的电影,日后版权几经波折辗转,易手七次。最后卡梅隆本人花了3000万美元,又买了回来。然后由他亲自编剧、制片,搞了一部大结局。
结果,亏了一个亿,美元。
但卡梅隆本人表示,一美元的售价,他从不后悔。至少当时如此。它为卡梅隆赢下如潮的赞誉和执导《异形2》的机会。
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后一部又一部作品,卡梅隆还要继续推动电影视觉的发展。
对他而言,那也是一次又一次历险。
首先就是《异形2》。他接下项目后,周围人都劝,说这是斯科特的经典啊,那么多铁粉盯着,你要是搞砸了,以后在好莱坞没法混了。卡梅隆哪管那么多。能拍《异形》系列就是人生圆满之一了。
《异形》里,“抱脸”和“破胸”两个瞬间是科幻影史上难以超越的设定,要比它做得更好,几乎不可能。于是卡梅隆这一次又塑造“母亲”形象,一个是保护女儿的初级军官,另一个是异形女王。他把异形女王的设定告诉温斯顿时,老伙伴以为他疯了。但最后,俩人还是把模型做了出来。
这个异形女王,高达4.2米,要16个成年人才能搬动。它的面部表情,要用线缆来操控,腿要用长杆来控制,头和身体则用液压控制。
拍摄它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巨大的异形女王 。
多年后,斯皮尔伯格想拍一部商业大片,找到温斯顿,说:
“既然你搞个4.2米的异形女王没问题,那我估计你搞几个恐龙也可以。”
那部电影,就是《侏罗纪公园》。
电影《异形2》拍完,长达2小时45分钟。在电影公司的强烈要求下,卡梅隆才删掉了半个小时。1992年,又公开了一个“特别版”。
最终,成本1750万的《异形2》,票房高达一亿三千万美元。
卡梅隆再次用一个“战士母亲”的形象打动影迷,巩固了自己在好莱坞的地位。
《异形2》成功后,卡梅隆可以在题材和特效上,肆无忌惮地前进。他首先想到了一个少年时代酝酿过的题材,名为《深渊》。那是他看完库斯托水下纪录片后写的故事,一个科研团队迷失海底的科幻小说。
电影第一个挑战,就是要搭一个完整的水下摄影棚,足够大、足够深。 卡梅隆找到了一个废弃电厂,在一个原本拿来容纳核反应堆的24米高、70多米直径的深槽里,搭建起“片场”,将其注满水后,建造了悬崖、实验室。
场地有了,还有设备。他需要能让演员表现眼神的潜水面罩,能够不用嘴含住的呼吸器。为此,卡神找到专业的海洋器材公司。对方还给他设计了一个单独的带广播系统的头盔,方便他在片场发号施令。最后,他又搭建了一整套全新的水下照明系统、定位光源,用光来模拟深海效果。
总之,跟《终结者》和《异形2》一样,电影开拍前,要打造一系列的高精尖设备,搞定工程学方面的诸多问题,再谈拍摄。
《深渊》模拟的深海镜头。
跟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在后期上,要迈出一大步。
卡梅隆把电影特效包给了七家公司制作。这在如今已是家常便饭,但在当时,却需要对接和细化流程。在所有特效里,最大的挑战,是深渊中的水柱,必须做得跟有机生命一样生动。卡梅隆特意找到了“工业光魔”。
“工业光魔”是乔治·卢卡斯拍《星球大战》时创立的,早期主要还是做模型。创始人之一丹尼斯·穆伦觉得,以后迟早是电脑CG的天下,强烈要求卢卡斯成立CG部门。卢卡斯就在公司对面搞了个小的特效团队。
1985年,这个小团队打造出一个生硬的CG角色,并不成功。第二年,卢卡斯转手把工作室卖了,卖给了一个叫乔布斯的男人。20年后,这个名叫“皮克斯”的工作室卖给了迪士尼,价格是:74亿美元。
估计卢老板肠子都悔青了。
皮克斯被卖给乔布斯后,穆伦还是不甘心,又重新搭建了一个CG部门。 他们接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深渊》水柱。20个水柱移动镜头,长达75秒,做了整整九个月才搞定。在当时,这些镜头已“惊为天人”。
《深渊》经典瞬间,1989年上映。
穆伦说:是卡梅隆的创意,把我们逼出了更高的水准。
这指的是他们在《终结者2》里面发挥的作用。《深渊》的成本是4500万美元,卖了9000万,并不成功。为了挽回声誉,卡梅隆赶紧拉来施瓦辛格,筹备起了《终结者2》。正是由于《深渊》中的CG水柱形象很成功,他才把第二个终结者设定为一个拥有液态金属身躯的机器人。
让杀手在金属态和液态之间平滑变换,这在当年无法想象。“工业光魔”接下任务后,为此苦恼很久,中途甚至找科学家来上课,解决人物的几何构造问题。最终搞定它,得益于工作室里一个叫约翰·诺尔的员工。他和他密歇根大学读研究生的兄弟发明了一个新软件,帮了工作室大忙。
那个软件,就是Photoshop。
后来穆伦回忆道,电影里有些镜头,实际上我们一个星期前都还做不出来,完全是被卡梅隆在创意上一次又一次的要求,给逼着前进的。
《终结者2》又一次成功了。它刷新了卡梅隆拍片的成本纪录,高达一亿美元。它拿下全球5亿美元的票房,摘下音效、化妆、视效、剪辑四项奥斯卡大奖,也让卡梅隆在自己的“封神之路”上再进一步。
对于电影特效,它留下的遗产则更多。
《终2》让CG和电影结合得更完美。正是靠液态金属人的名声,“工业光魔”很快接下一个更大、更具世界影响力的项目,《侏罗纪公园》。
它在全球的票房,高达9.1亿美金。
好莱坞大片吞噬全球市场的魔力,从此变得势不可挡。
划时代的液态金属人。
也正是看了《终2》的液态金属人,看到CG技术突飞猛进,远在新西兰的一个导演,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把最爱的小说搬上大银幕。
那部巨著,名叫《指环王》。
同样,出于对CG特效的信心,“数字领域”开始主攻这一技术。为让它变强,卡梅隆还为其量身打造了一个名为《阿凡达》的剧本。可惜这个心愿没能成功,后因理念不合,他和温斯顿离开了“数字领域”。
后来,一个叫迈克尔·贝的导演,买下了它。靠着给《返老还童》做特效,它拿下了奥斯卡大奖。另外,它还帮迈克尔·贝搞定了一部令无数中国观众着迷的大片,实现了他们的童年美梦。
那部电影,名叫《变形金刚》。
除此之外,像《加勒比海盗:世界尽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X战警》、《星际迷航》等片,都有“数字领域”的功劳。
不过,它第一次大放异彩,斩获奥斯卡,还是在卡梅隆手上。
是的,就是那部电影,《泰坦尼克号》。
拍《泰坦尼克号》前,卡梅隆先拍了《真实的谎言》。
拍摄时,他又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他做了一个等比例的鹞式战斗机,把它和施瓦辛格送到了90多米高的大楼上,搞起了实景拍摄。电影拍摄不断延期、增加预算,成本高达一亿两千万美元,收了近四亿。
《真实》之后,卡梅隆本来想搞一部《蜘蛛侠》。剧本都写了,由于版权问题,没能拍成。他便想到了自己酝酿已久的项目。
1992年,他无意中拿起泰坦尼克号的纪录片《记取斯夜》看了一遍,然后去翻当天的来信。也许是命运吧,其中一封邀请函,是《深渊》水下摄影师发来的。请他参加纪录片《泰坦尼克号:深海的宝藏》的试映会。
看完片子,卡梅隆就对摄影说:
“我一定会把它拍成一部电影。”
与其说吸引卡梅隆的是题材,不如说吸引他的是冒险。确定项目后,他兴高采烈地跟着一个俄国科考团跑去看泰坦尼克号的残骸,11次下潜到3800米的深海,近距离观察它。那时,卡梅隆连个剧本都没有,只说要拍“泰坦尼克号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从福克斯手上拿走了四百万探险费。
负责项目的老板彻宁说,他没想到拍摄会那么艰难:
“那简直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最难制作的电影。”
泰坦尼克号残骸。
探险收获足够多的素材,并给出完整剧本后,卡梅隆考虑电影没有枪战、爆炸,只问福克斯要了八千万预算。福克斯心想,我信你个鬼。
于是他们提了个条件,说要不你导演酬劳要少一点,最后票房分红?
卡梅隆说行啊。
福克斯爽快地掏出了一亿一千万美元。
这次还原历史中人,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女主角方面,制片推荐了凯特·温斯莱特,她演过很多“古典角色”,气质上很搭。一开始卡梅隆不想用,害怕凯特演过太多类似角色,没惊喜。结果一试镜,就被征服了。
男主方面,选过日后演《星际穿越》的马修·麦康纳,还有演《闻香识女人》的克里斯·唐奥纳。小李子去面试时,说自己从不试台词。卡梅隆扭头就走,说我的戏就没有不试台词的。小李子只好去排练间看剧本,出来跟凯特对戏。
对完戏后,卡梅隆赞叹不止,说你就是我要找的人。但后来看完剧本,小李子觉得杰克这个角色太活泼、直白,不太想演。卡梅隆说:
“你以前老是演些疯疯癫癫的人,那叫投机取巧,能演好正常人才叫本事。”
一句话就把小李子拿捏了。
然后,他就开始烧钱。
卡梅隆的风格,大家都懂。第一个任务,是在海岸边建一个一模一样的泰坦尼克号。这样可以利用海平面,拍出真实的海景。
福克斯找到了合适的海岸,打算租下,结果人家只卖。公司不得不掏钱。然后找来两千个工人,开始建造好莱坞三十年代以来最大的摄影棚。他们爆破炸石,挖巨型水槽,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和室外摄影水池,以模拟海洋。还修了一栋服装楼和一栋演员宿舍,以及一个道具加工厂。
拍摄船难时所用的模型。
由于地皮有限,相较于原船,卡神的船缩短了一点。为了省钱,只修了一侧,另一侧靠反转底片。但就这样,这个船模高达四层楼,长达236米,花了300万磅的钢材,300多万颗铆钉,15000张胶合板和成吨的油漆。原造船厂为剧组开放了泰坦尼克号的档案,他们才有机会精准复刻。
此外,卡梅隆还要求不惜工本还原船内的雕饰、器皿,要求椅子、银器、挂画、服装要集大成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奢靡之风。因为泰坦尼克号头等舱里坐的,都是美国最有钱的一帮人。那是一个“镀金时代”,大家都疯狂花钱,用的是最上等的东西。如此一来,电影的预算又要上涨。
肉丝和她妈喝茶的房间,本来要花25万美元搭建,考虑到钱太多,最终采用了绿幕拍摄。为了压低成本,船身倾斜的戏份,船模最多只倾斜到六度角,剩下的交给摄影师去想办法。尽管如此,为了更好的灯光,剧组买了6.4万米电缆、一千多盏照明灯,花费巨大。这件事引起了娱乐界的兴趣。《综艺》杂志甚至开辟专栏,介绍卡梅隆每天有多么铺张浪费。
当时业内普遍性意见是,福克斯在卡梅隆身上做着人类电影史上最疯狂的豪赌,被认为是整个好莱坞最愚蠢、最鲁莽的投资人。
1997年一次电影博览会上,因为特效镜头没做完,卡梅隆不得不暂时拿一些优美的长镜头来做宣传。看完后,参与投资的派拉蒙高层打电话给福克斯说,我他妈都快吐到鞋子上了。卡梅隆那边呢,进度还一拖再拖。
其实泡的是温水。
外界不断唱衰这部电影,说大船沉没是因为人类太傲慢,卡梅隆会步其后尘。
压力成本实在太大,福克斯不得不派人去片场调研。卡梅隆过意不去,一心只想把电影拍完,于是乎,就像一美元卖《终结者》一样,他对公司说,我可以降低个人酬劳,放弃票房分红,只要你们支持我。
结果调研的人当着他面问:
“你不要分红是不是知道电影要赔钱啊?”
气得卡梅隆当场让他滚蛋,不要分红的事,也再没提过。
多亏这个傻逼调研问了这句多余的话。
等电影上映后,剧情就疯狂反转了。
《泰坦尼克号》原定于1997年7月上映,由于剪辑和特效工作量巨大,不得不推迟到年底12月。短短半年时间里,“数字领域”搞定了上百个特效镜头。卡梅隆搞定了配音、配乐、音效合成、底片调光。
一开始的版本里,卡神为了票房,加入了一段自己拿手的枪战。可试映会上,观众都觉得没意思。他把它给删了,补拍了一些镜头。
上映后第一个周末,电影票房冲到了2860万美元,略微超过同期上映的007电影。不可思议的是,此后每个周末,电影票房节节攀升。年底上映,它又赶上情人节。肉丝和杰克的爱情,一天就卖了1300万美元。
这时,电影已经上映了七周。“泰坦尼克号”这五个字,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商家、媒体纷纷拿出手段蹭热点。情人节后,票房居然又霸榜16周之久。与此同时,电影得到14项奥斯卡提名,赢下11个奖项。
最终,全球票房18.45亿美元。
卡梅隆扛过了巨大的压力,完成了自己的“封神之旅”。
从此江湖人称:卡神。
载入史册的镜头。
估计票房分红让卡梅隆赚得很爽,再也不用愁没钱花。此后七年,他远离了好莱坞,没搞任何项目,整天就是潜水、历险,做冒险家。
从“数字领域”撤出后,卡梅隆始终关注技术的发展。尤其创造3D电影一事,使之魂牵梦绕。最早卡梅隆想拍一个火星题材的故事,甚至筹集了3000万美元准备去太空站拍纪录片,为此做了体能训练各种准备。不料哥伦比亚飞船出事,他的计划泡汤了。他这才跑到海上去寻找刺激。
早在1996年,为了促进“数字领域”的发展,他故意写了一个只能用CG技术来塑造外星人和处理关键剧情的故事,也就是《阿凡达》。可惜,那时CG技术并不成熟,项目只能搁浅。十年后,当他看到《指环王》中的咕噜,看到动作捕捉等一系列技术日渐成熟,才跑回好莱坞,准备起新片。
既然外太空去不了,那就自己造一个吧。
他问福克斯要了一千万研究经费,用以人物设计、生物造型和剧本创意的开销,构思出了“潘多拉星球”。最后,卡梅隆给了福克斯5分钟样片。片子借助动作捕捉技术拍摄,只有6个CG镜头,却花了几个月才完成。
福克斯看了,觉得很牛逼,但也很害怕。因为《阿凡达》跟以前任何电影都不一样,这是一部完全建立在特效上的电影,人物、造型、剧情都靠特效做根基。5分钟样片都磨这么久,一部电影要花多少钱?
又一次引领时代。
卡梅隆终稿剧本写好,福克斯看了,决定放弃。卡神扭头去找迪士尼,迪士尼很快拍板。福克斯听说后,又靠优先合作权,唤回了卡梅隆。
就这样,又一场豪赌开始了……
而最终的结果,虽说是十几年前的事,想必大家记忆犹新。《阿凡达》上映时,人人都在谈论它,大家排着队去看。3D电影震撼人心的体验,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电影视觉的感受。后来,视效大片上3D,成为业内标配。
卡梅隆不但再次超越自己的票房纪录,又把视效技术,往前逼了一大步。
甚至某种意义上,他改变了电影。
相信看完上面的故事你也能看出来,卡梅隆表面上看,是个导演,骨子里其实是个冒险家。这家伙从来不做一看就有把握的事,什么题材越能给视效带来突破,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搞定,哪怕是放弃一大笔财富。
他脑子里永远是一些疯狂的想法,一些正常人听了就觉得“这怎么可能实现”的想法。偏偏就是这些狂想,成了他拍摄新电影的动力。
这就是为什么卡神的新片很少让人失望。因为至少,在他创作之初,绝不是奔着圈一笔钱去的。如果一个电影对他而言没有挑战,他大概率也懒得拍。每次拍新电影,几乎都是面对未知,都要克服影史上未曾克服过的困难,最终推动一些技术变革,给观影者提供一些新的体验。他嗨的是这个。
抛开电影不谈,你不得不佩服他这个人的冒险精神、创新思维,不得不佩服他敢于去尝试别人从不敢尝试的事,顶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完成了一次次壮举。在读他的自传时,我甚至都怀疑卡梅隆是不是给老天爷下过蛊,一个人怎么能一次又一次怀揣着巨大的自信去做那些不可思议的事,还都做成了。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期待他每一部新作。当你足够了解他过去都干了些什么疯狂的事之后,你就会好奇在新的电影里,这个男人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给人类的观影体验,带来哪些震撼的改变。
鸽了一年又一年的《阿凡达2》终于来了。一看《水之道》这名字,就知道跟海洋有关。片子我还没去看,也就不做评价了。据说《阿凡达3》拍完了,第四部也拍了一部分,会不会继续拍下去,要看这两部的票房。
卡梅隆对他的“潘朵拉星球”意犹未尽,采集了许多素材,打算编成一部鸿篇巨制。不过考虑到个人精力,可能会把剩下的故事,交给别人。
因为老头子说了,有生之年,还想拍出些更牛逼的东西。
那还有啥可说的,借用一句话: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09: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