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39】国产工程机械:极地“悍将”襄助南北极科考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19 03:3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詹媛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19日 01版)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39】

南极大陆,白雪皑皑!

远航而来的中国科考船“雪龙”号,送来特殊的“乘客”——中国南极科考吨位最大的挖掘机和首次登陆南极、载重60吨的宽体自卸车。

耐得住严寒,它们可都是中国制造的极地“悍将”,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历经十多年,专为中国南北极科考量身打造的钢铁大力士。

在科考站和“雪龙”号之间,运输科考钻取的冰芯,搬岩石,转送补给食物、燃油……这些重活,全靠它们。

极地科考历来为世界各国所重视。随着我国建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北极黄河站等,极地事业快速发展——每年夏季,10多个集装箱物资需要转运疏散;越冬期间,积雪清除,排污口冰沟疏通,力有不逮,急需强悍的机械设备。

这极寒之地,也是各国顶尖机械设备的“竞技场”。2008年以前,南北极还只有国外工程机械,难见国产设备身影。受技术制约,那时我国的工程机械只能在温带和热带工作。

这是为何?人怕冷,工程机械是真正的钢筋铁骨,难道也怕冷?

还真是这样。

极地的气温,通常在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35摄氏度,南极内陆科考站,更是低于零下40摄氏度。

“钢筋铁骨都能冻裂。”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介绍,“温度低于零下35摄氏度,工程机械就很难起动,钢板也会出现‘冷脆现象’,韧性降低,又硬又脆,容易断裂。”

看来,想要征服南北极,殊为不易。

但科考事业等不得,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必须向南北极进发!

技术有所不及?那就苦练内功。

自2008年起,一个又一个中国技术专家远赴极地考察……2018年,我国第一家极地科考工程机械实验室正式挂牌,它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柳工实验中心共建,模拟南北极气候,温度可至零下50摄氏度。

自此,南国城市柳州,平常穿短袖的柳工研发人员,日常工作得换上加厚防寒服,钻进零下50摄氏度的“冰洞”攻关。

“实在是冷,待上几小时,冻得肌肉痛,呼吸都困难。”柳工实验中心工程师钟科军回忆时,忍不住一哆嗦,“可心里像着了火,科考事业有需求,慢不得。”

记者在实验室里看到,一台装载机正被“冷冻”——零下50摄氏度,至少先冻20个小时,待彻底冻透了,再起动,模拟作业。如此,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循环往复,不断完善。

“人和机器,泡了几年‘冰窟窿’,功夫没白费。”钟科军说,冷起动辅助技术搞定了,装载机、挖掘机、大卡车在寒冷的实验室里快速起动运转,耐极寒的特殊钢材生产出来了,极地“悍将”不再脆弱,更加刚强。

“工程机械是人类力量的延伸。如果没有工程机械,现今地球上所有的大型工程,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会大幅减缓。”曾光安很感慨,“人类的很多梦想,因为有了工程机械才能实现。”

如今,诞生自柳工的极地“悍将”——装载机、挖掘机、汽车起重机、滑移装载机等,纷纷奔赴南北极地。

此刻,它们正在我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罗斯海新站等地大显身手,助力中国人实现极地科考梦!

(本报记者 周仕兴 詹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看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可破一米厚当年冰,载有水下自主机器人
我国极地科考的大国重器——“极地”号破冰科考船,近日出坞下水,并将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承担科考任务。这是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到底长啥样?跟我们
2024-01-04 09:47:00
...、液、气、传感于一体的大型自动化掘进设备,被称作“工程机械之王”,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1982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运输工程专业的李建斌还不满20岁,他被
2023-10-15 06:10:00
...部推荐下,由力威机械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与全海深CTD绞车系统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获科技部批复立项。南北两极、深海
2024-06-13 00:09:00
为装备制造注入智慧动力 | 访詹阳重工工艺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瑞涛
...字化产品研发平台,使得极地全地形车等特品装备、特种工程机械、应急救援装备等五大类30余种产品实现三维设计、数字化工艺设计,以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刘瑞涛说。随着两化融合的
2025-06-16 23:22:00
【大国重器 硬核沈阳】汇博热能:以自主化国产化破解“卡脖子”难题
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12月23日,国机集团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仪表院)全资子公司沈阳汇博热能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博热能)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各个生
2024-12-25 13:46:00
国之重器的“中国芯”——江苏造国产最大盾构主轴承“破壁者”通过评审
...构机。盾构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装备,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超大直径盾构机更被誉为“王中之王”,承担着穿山越岭、过江跨海的重任。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用于
2023-06-09 19:20:00
靳党鹏:让图纸成为一台台钢铁巨龙
...的目标。盾构机被称为“地下航母”、机械之王,是国之重器。地铁、公路、铁路、海底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但凡需要挖隧道的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加入中交天和后,靳党鹏被分配到
2023-05-01 09:39:00
...,芯片也都是国产,价格还不到进口的三分之一,“大国重器”有了中国“芯”。此前,由于不掌握控制系统的话语权,徐州起重机控制功能的开发常常受制于国外。产品的灵魂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2023-07-01 07:18:00
贵州国资国企上榜2022年度“贵州省综合改革示范奖”表彰名单
...革先锋队”——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作为拥有50年工程机械研制历史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骨干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以“精、特、优、专、新”的产
2023-06-16 15:0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近年来,我国商业保险发展速度较快,产品的种类也日渐丰富,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车损险、医疗险、航空险等,依托宠物经济应运而生的宠物保险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25-11-14 12:19:00
携程商旅设立千万级保障金,推动行业迈向\
11月9日,2025年携程集团全球合作伙伴峰会商旅分论坛暨携程商旅伙伴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会上,携程商旅顺应行业"高品质服务"及"全球化发展"两大趋势
2025-11-14 12:59:00
大华股份亮相全球智慧城市大会
近日,2025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大华股份携全栈式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重磅亮相,围绕城市安全
2025-11-14 12:59:00
虹软科技AI视觉赋能BOLON AI Glasses重磅发布,与Rokid乐奇深度合作打造创新体验
BOLON AI Glasses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领先的 AR 眼镜制造商 Rokid 乐奇与 BOLON 眼镜联合打造的全新一代 AI 眼镜
2025-11-14 12:59:00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将启,星鲨研究院探索“具身智能”前沿
鲁网11月14日讯“在这里,唯一限制你的是你自己的想象力。”科幻电影《头号玩家》中对于“绿洲”的这一描述,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虚拟现实产业的无限可能
2025-11-14 10:18:00
中新经纬11月14日电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14日消息,网信部门从严整治利用AI仿冒公众人物开展直播营销问题乱象。近期
2025-11-14 10:30:00
大麦娱乐推出全新品牌“大麦国际” 提供全球演出购票、观演服务
购买海外演出门票,现在有了新选择。11月14日,大麦娱乐宣布推出旗下全新业务品牌、全球演出服务平台“大麦国际(MAISEAT)”
2025-11-14 10:45:00
大河网讯 11月11日,全省数字影像检查“云胶片”联盟采购工作顺利开标,产生了拟中选结果,中原算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拟中选
2025-11-14 10:53:00
鲁网11月13日讯11月13日,山东瑞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济宁学院联合攻关的“多模态肉品AI快检系统”核心技术,在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斩获优秀奖
2025-11-14 10:54:00
记者走基层|“黑科技”上线,让温暖精准入户
11月12日,河北邢襄热力集团邢台供热分公司二工区三班班长丁帅,在三义庙换热站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摄随着11月15日临近
2025-11-14 08:02:00
11月13日,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公交”)与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电动”)举行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025-11-14 07:50:00
记者走基层|智能安全帽,让矿工有了AI“卫士”
11月5日,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恒洋电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安全帽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摄“嘀嘀
2025-11-13 08:03:00
“长与短”周期变革,“快与慢”时效重构,“热与冷”业态碰撞—— “双11”三重奏,解读消费新变局□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11月12日中午
2025-11-13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周容璇)日前,在南京医药中央物流中心,一辆白色无人车平稳地穿梭于主仓库与宝湾库区之间,仅用15分钟便完成了一次驳货作业
2025-11-13 08:05:00
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
全链条持续发力,以硬核技术竞逐市场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实习生黄倩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5-11-13 0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