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大国重器 硬核沈阳】汇博热能:以自主化国产化破解“卡脖子”难题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4-12-25 13:4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

【大国重器 硬核沈阳】汇博热能:以自主化国产化破解“卡脖子”难题

12月23日,国机集团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仪表院)全资子公司沈阳汇博热能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博热能)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各个生产区域内忙碌着。随着“第三代核电阀门用金属波纹管关键技术攻关及推广应用”项目近期通过成果鉴定,汇博热能正在为完成订单开足马力。

技术突破:

整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

说到项目技术突破,汇博热能副总工程师张文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介绍,核电阀门用金属波纹管组件主要用于重大装备中截止阀、闸阀、调节阀、电磁阀、安全阀的阀杆处密封,需要长时间承受介质的压力、温度、腐蚀、辐照、冲击,是核电工程关键零部件,各项关键性能达标与否,事关国家核电工程安全。

科研团队重点开展第三代核电阀门用金属波纹管自主设计、极薄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金属波纹管超高压成形技术、镍基合金波纹管组件焊接技术、高性能波纹管组件性能试验验证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复杂工况下金属波纹管设计符合度提升、大径厚比镍基耐蚀合金极薄壁无缝管旋压工艺稳定性提升、波纹管超高压成形压力及应变速率控制精度提升、复杂工况多规格波纹管高温高压疲劳性能试验验证技术等难题。

“鉴定结果表明,项目成果达到整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沈阳仪表院汇博热能金属波纹管在第三代核电阀门国产化及产业化研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张文良说。

体系化科研:

实现真正全流程国产化研究

“这是一项实现新产品、专有技术、专用生产设备、试验装置推广应用的产业化、体系化研究。成果通过鉴定之日,就是产品从样件、小批量应用进入到批量化生产、大规模应用之时。”汇博热能总经理助理、技术部部长于翔麟说。

为实现核用金属波纹管研发、生产、应用的规模化、体系化,汇博热能研制了国内首台高温高压疲劳试验装置。该装置能够模拟核电工程运行中的实际工况,使波纹管产品能够达到核电站运行的指标要求。另外,他们从核电工程用2500磅级波纹管出发,专门研制了相应的超高压成形设备。这两套自主研发的装备,也可适用于其他规格金属波纹管研发、生产,为高性能金属波纹管的国产化、产业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于翔麟介绍,沈阳仪表院汇博热能核级与宇航级波纹管创新团队夜以继日奋战,与吴江市东吴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合作单位深度合作、联合攻关,从金属波纹管“原材料制备—设计研发—试验验证—工程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真正实现了第三代核电阀门用金属波纹管全流程国产化研究。

“实现批量生产后,核用金属波纹管单项产品将成为企业重要的增长点。”于翔麟说。

产业应用:破解“卡脖子”难题

完成“国家所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目前,我国采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建和规划建设了多座核电站和多台核电机组。“作为高性能金属波纹管研制的国家队,沈阳仪表院汇博热能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提供关键基础零部件,在实现‘国家所需’,在破解国外‘卡脖子’难题上责无旁贷。”汇博热能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钱江说。

此前,汇博热能研制的高性能金属波纹管已在我国一些核电站建设中实现了示范应用。于翔麟介绍,在第三代核电阀门用金属波纹管产业化之前,部分在建项目需要从国外进口波纹管产品,在价格、供货周期等方面受制于人。“我们的产品实现国产化及产业化之后,各项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真正实现了进口替代,破解了‘卡脖子’难题。”

在核用金属波纹管研制进程中,汇博热能注重把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已申请PCT国际专利1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制定标准10项。

张文良表示,汇博热能坚持“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产品创新策略,产品不但在第三代核电工程建设中实现应用,而且在第四代核电技术关键部件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布局,第四代核用金属波纹管研制的原理样机、工程样机已在研发之中。“我们要聚焦主责主业,矢志创新突破,为我国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沈阳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5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技进步奖一等奖沈阳仪表院:以关键基础零部件服务国之重器近日,国机集团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仪表院)牵头完成的“高性能金属波纹管组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
2023-09-27 04:10:00
【大国重器 硬核沈阳】沈阳技能人才铸就大国重器
...嫦娥”探月、“祝融”探火到“蛟龙”入海,一系列大国重器背后均有沈阳身影,这离不开沈阳市技能人才队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
2024-12-11 18:51:00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亮出了大国重器的底色——方大集团北方重工混改5周年纪实之一刚刚过去的三月,二则消息,为北方重工混改5周年献上了厚礼:一是由北方重工自主设计的“双江口水电站超高土
2024-04-03 03:59:00
【大国重器 硬核沈阳】东北大学信息学院传感器团队:让光纤传感器“测得到、测得全、测得准”
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感知与传感器科研团队(以下简称传感器团队)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在光纤传感器原理与方法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科研成果
2025-01-06 12:13:00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东北传统制造业关键技术攻关观察
...位十分重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突破关键技术锻造大国重器,始终是东北的使命担当。“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
2024-12-08 20:51:00
【大国重器 硬核沈阳】拓荆科技:稳健前行 深耕半导体设备
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在芯片制造行业,有一种设备和光刻机同样重要,那就是薄膜沉积设备。近年来,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荆科技)凭借PECVD、ALD等一系列先进的半导
2024-12-20 14:28:00
【大国重器 硬核沈阳】打造卓越产品 铸造强大产业链“沈飞民机”大步迈向世界民机制造C位
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12月4日,渐入隆冬的寒冷天气难掩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飞民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让记者感受到的是久违的壮观劳动
2024-12-10 09:34:00
当好“大国重器”上的螺丝钉(劳动者之歌)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我愿当好‘大国重器’盾构机上的螺丝钉,潜心科研,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赵海雷□本报记者 朱殿勇 王绿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工人阶级和
2024-05-01 06:19:00
...创造世界纪录、国产首艘大邮轮正式交付……一批“大国重器”在2023年问世或取得重要突破。它们挺进科技前沿,服务国计民生。在这些“大国重器”背后,有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工程师
2023-12-21 02:27: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