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同与山东在民族融合方面的呼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09 05: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大同与山东在民族融合方面的呼应

——访大同长城学者刘志尧

本报记者 崔莉英

为加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近日,大同市委统战部组织我市专家学者赴山东泰安、曲阜、青州、淄博、济南等地考察调研,本次考察活动也丰富了专家学者们的思想认知。长城学者刘志尧认为,大同与山东在民族融合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存在着历史文化的呼应现象。

刘志尧说,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金字招牌。“一山”是东岳泰山,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于是泰山成为天的象征。从此,以天子自称的古代帝王便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千年来,凡是易姓而起或功高德显的帝王,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帝业之功,答谢“授命于天”之恩。如秦始皇一统全国后封禅泰山,立《泰山刻石》昭告天下。恒山也曾是古代帝王的北巡地,在中国古代祭祀中占重要地位,告天神,祭地祇,以沟通天地,祈求边塞人民安居乐业,免遭北方草原民族侵扰。如果秦始皇东巡泰山封禅祭祀起到了民族融合多元一体立根基的象征作用,那么,古代帝王北巡恒山祭祀则同样起到了国家社稷柱壁的象征作用。

“一水”指的是黄河,黄河连接了山西与山东。山东有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大同紧依黄河“几”字湾东,占有黄河水系,自古与山东有着黄河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发展过程中有了呼应,并互为影响。山东圣人孔子“和为贵”的思想与大同地名所表示的“天下大同”理想一脉相承,孔子为推行“仁政德治”,带领他的学生们游走于各国,开启了民族融合的先河。

刘志尧认为,大同与山东,除了“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密切联系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呼应。如东夷、北狄是古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东部与北部周边各族的称谓。山东是东夷之地,与之呼应的便是大同为北狄人所居。东夷崇拜大鸟,大同对凤凰情有独钟,大同城别名凤凰城。大鸟与凤凰也是呼应的关系。无论东夷,还是北狄,最终都融合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战国时期,齐国号称“冠带衣履天下”,临淄、定陶、亢父(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因此,山东也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与之呼应的便是大同的丝绸之路,在北魏,平城(今大同)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影响极其深远。战国时期,山东筑起了齐长城,与之呼应的是大同筑起了赵长城。北魏雕刻的云冈石窟是世界著名雕塑艺术宝库之一,同样受到云冈石窟影响的山东驼山石窟与之呼应。驼山从北周开始开凿,到唐代中期完成,历时近二百年时间,其艺术造型风格与云冈一脉相承。移民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种形态,在北魏时就有山东数万人移民平城的记载。明代初年,山西众多人移民山东。清朝,山东出现了“闯关东”移民大潮,与之呼应的是,大同也出现了“走西口”移民大潮,这在民族融合中,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刘志尧告诉记者,文化呼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没有呼应谈不上融合,文化呼应是儒家思想裂变出来的社会效应,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泗淛同源·礼运大同”孔子文化交流展在山东济宁展出
...江衢州两地宣传部、文旅局联合主办的“泗淛同源·礼运大同”2025孔子文化交流展在济宁开展。本次展览从“殷殷嘱托”“大哉孔子”“传承发展”等多个维度,全面呈现了衢州与济宁两地的
2025-09-15 17:09:00
青齐士族对北魏政权的认同 与融入促进了民族融合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青齐士族对北魏政权的认同 与融入促进了民族融合——访山西大同大学教授马志强马志强在孔庙鲁壁前留影。本报记者 崔莉英近日,市委统战部组织我市文史专家赴山东考察
2023-12-26 06:05:00
大同市山东商会会长李怀东一行到泰山商会座谈交流
...工业化强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8月7日上午,大同市政协常委、大同市山东商会会长、山西东恒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怀东,大同市山东商会执行会长刘海军,山东众汇中宏建设有限
2023-08-10 19:53:00
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书写儒家“仁礼”之道
...张开胸怀,邀请海内外宾朋,共沐儒家风范,书写“和合大同”的理念与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再一次在济宁曲阜被聚焦、推动,成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画轴式舞
2024-09-29 10:12:00
山东作家王筱喻《天下大同》荣获“第五届石膏山文学奖”首奖
...奖颁奖仪式”上,山东作家王筱喻的长篇报告文学《天下大同》荣获首奖。“石膏山文学奖”是由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等主办,山西石膏山旅游文化公司赞助的
2023-11-01 17:03:00
水安全保障看山西:大同作交流发言——水利部在浙江宁波召开加快市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
...持会议。浙江、山东、安徽3省水利厅,浙江宁波、山西大同、江苏宿迁、山东烟台、河南平顶山、湖南娄底、陕西延安7地市作交流发言。大同市以《抢抓机遇 市县联动 为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
2024-06-10 10:21:00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活动有多激烈?
...天下震动、郑成功三次北伐。山西姜瓖反正姜瓖原是明朝大同总兵,清入关反后降清。为清廷出了不少力,后来因为清廷对于汉人将领的猜忌与打压,姜瓖就联络了南明小朝廷开始了反正。姜瓖在大
2023-02-11 20:39:00
...条优惠政策,彰显“引客入吉”温度。入冬以来,山西省大同市提前谋划,立足冰雪、温泉、民俗等资源优势,聚焦美食、康养、休闲娱乐等特色业态,全力打造“云动天下。冬暖大同”大同冬季文
2024-01-11 09:52:00
200余名专家学者古都大同共话有机农业发展
...以“有机农业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在山西大同开幕。大同市新闻中心供图中新网大同8月19日电 (高雨晴)19日,以“有机农业助力和美乡村
2023-08-19 14: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