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尹晓宇
一上班,镇江市京口区花山湾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杨凌的诊室里陆陆续续有患者来看诊。有的是高血压来调药的,有的是糖尿病来测血糖的,有的是刚取了体检报告来解读报告的……
“老爷子,你这个药不用调,回去继续做耳保健操,我教你的那几个动作,每天做两三次就行。”95岁的贺老爷子拿着四五个药盒子想找杨凌调药。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疾病,最近又耳背地厉害,杨凌只好把头贴到老人耳边大声讲话。“十多年了,我和我老伴儿都找杨主任看病,几乎不去大医院,我们信她。”临出诊室,杨凌特意叮嘱老爷子:天热了,早点儿回家,别在外面遛弯儿了!

杨凌正在出诊。尹晓宇摄
花山湾社区是镇江的一个老小区,常住人口2.6万人左右,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9千多人。2012年,杨凌来到花山湾社区卫生服务站,自此就扎了根。
“有杨主任在,我们的心就定。”一位来看诊的阿姨竖起大拇指,“杨主任就是我们的120,救了多少人啊!”
今年5月,杨凌正在诊室看诊,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有人不行了,医生快来啊!”听到呼救,杨凌立刻拿了听诊器、血压计往外冲。只见健身广场的运动器械上瘫坐着一个老人,双眼紧闭,呼吸急促,还不停地呻吟着。杨凌认出这是9区的徐阿姨,她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前不久又因脑梗住过院。作为徐阿姨家庭医生的她,由于熟知徐阿姨的病情,一边给老人服下药,一边拨打120,之后就一直抱着老人,跟老人说话,稳定老人的情绪。由于送诊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她是居民口中的杨主任、杨医生,更是社区老人的“女儿”。贫困老人来看病,她自掏腰包付挂号费、药费;空巢癌症老人临终前,她陪伴了最后一段时光。
除了开门看诊,杨凌还经常上门送诊。花山湾一区有位83岁的老太太前几个月脑梗后又摔了一跤,导致髋关节和骨盆骨折,卧床没多久尾骨处就生了很大一块褥疮。孩子不在身边,老伴儿87岁了,家里全靠一个保姆照顾。杨凌知道后,整整两个月,带着护士每天都到老人家里给她换药,翻身护理,还教给保姆防压疮的护理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经过悉心护理,老人的褥疮最终长好了,也慢慢能下床了。
“着急的,他们就直接给我打电话,不着急的,他们就给我手机留言。”杨凌的手机里存着两千多个社区居民的联系方式,最多的时候一天接了120个咨询电话,每天晚上,她还得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回复大家微信咨询的问题。“有些问题也不是医学的问题,比如谁家拌了嘴了,谁家孩子老人觉得没法沟通了,也会给我打电话,他们这是把我当亲人处了。”
为了更好地给老人们“宽心”,杨凌八年前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一个深秋的傍晚,杨凌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花坛边,“老伴走了,我不想一个人在家……”老人失声痛哭。了解到这位老人喜欢根雕和盆景,原本对园艺一窍不通的杨凌开始学习相关知识,之后每次去老人家里,就聊根雕、聊盆景,运用心理学所学的沟通技巧,让老人把注意力转移到园艺上来。老人有了新的寄托,对老伴儿的思念也慢慢淡化了一些。
现在的花山湾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以慢病管理为主,刚来那会儿,可不是这个样,每天都是人挤人,尤其输液的特别多。“我一个人一天就得看100多个病人,一边治疗,一边还要不断给老人普及科学的健康理念”。1997年从镇江医学院大学毕业后,杨凌先去了区里的医院做儿科医生,后来又到江滨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期间,她曾到一个糖尿病患者家里家访,见到那个病人一直用各种药水泡烂掉的脚,“患者以为是脚气导致的,但那是典型的糖尿病并发症啊!”目睹此景的杨凌深受触动,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在思考社区医院定位的问题,“那时大家对慢病管理没有概念,就是你来看,我就治,你不来,我也不会跟踪。”
到花山湾社区后,她决定做一个尝试,“社区医院的病人是应该越看越少才对,这需要把预防、治疗、保健、康复指导这些事情都做起来。”她开始给居民搞讲座,原来的卫生站总面积只有100多平米,因为场地的原因,每次只能通知十几个人自带板凳来听讲座,但每次都能来二十几个人,大家挤在一个狭长的过道里,却津津乐道。2013年,经过培训的第一批20个健康指导员上岗,一个指导员带动至少15个人,从饮食、运动、合理膳食、规范用药、定期监测等方面形成了一个互助的慢病自我管理小组,逐渐形成了社区慢病自我管理的新型模式,该模式得到省级专家认可。2015年,花山区卫生服务站在镇江市率先成立了“一医一护”家庭医生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点单式服务”,覆盖社区全人群、疾病全过程、生命全周期,这个模式在镇江全市得到了推广。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人、全国先进工作者……杨凌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将20余项,这些荣誉在她的诊室里却鲜以看到,最显眼的却是一幅两张A4大小的字,上面写着:基层健康守门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9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