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中国版“星链”计划?商业航天打造卫星超级工厂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2-28 10:14:00 来源:蝌蚪五线谱官方

当我们仰望星空,尽收眼底的除了无尽的繁星之外,还可能会是由数百颗SpaceX商业卫星串成的“星链”。

作为全球商业卫星星座运营的标杆,SpaceX目前已成功发射了近900颗小型低地球轨道卫星,“星链”全球的计划正在逐步实现。相较于SpaceX,我国的商业航天起步稍晚,但在聚焦地球低轨卫星通信领域也拥有自己的“星链”计划。

一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商业航天的发展。早在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明确把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十四五”规划指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了多个大型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

进入2023年,我国的商业航天更是开启了“狂飙”模式:

在火箭领域,4月天龙二号成功入轨;7月中国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在全球实现成功首飞;11月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2月,谷神星一号Y9在取得九连胜后,该企业又首次成功实施晨昏轨道发射任务……

在商业卫星领域,卫星互联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成为我国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份华为Mate 60 Pro燃爆科技圈,随之新能源汽车和手机厂商也纷纷选择与卫星“捆绑”,助推卫星通讯设备进入大众消费端……

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旗下前瞻实验室总监侯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商业航天企业纷纷发力运载火箭和卫星的研发、制造、发射及运营的各个环节,甚至以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模式完成自身的商业闭环,为中国自己的“星链”计划提供强劲支撑。

“星链”全球,卫星的研发、制造和入轨只是第一步。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全年完成64次发射任务,研制发射188个航天器。行业数据认为,未来近地轨道预计能部署10万颗卫星,我国有3—4万颗的占有量,而国内商业卫星的年产能尚有90%缺口。

“在卫星制造领域,产能跟制造成本密切相关。传统的卫星制造均是单颗制造,用于特定的领域,在测试、元器件、制造等方面成本高昂。”侯冰表示,我国的卫星制造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国家队,研制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批量生产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卫星产业链的发展。目前,欧洲OneWeb的产线产能为平均每周8颗,未来目标一天产出2颗,而SpaceX位于雷德蒙德卫星工厂的产能已经达到每月120颗。

量产意味着成本降低,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商业航天领域。据了解,时空道宇通过低成本、高可靠的卫星及供应链产品,实现了从卫星研制到卫星量产AIT(总装集成测试)的一站式在轨交付,同时还将卫星制造产线及研制理念,与汽车产业研发生产经验相结合,打造出突破了传统卫星制造的产能限制的卫星超级工厂,将卫星生产成本下降45%的同时,还形成了实现日产1颗卫星的能力。

侯冰认为,通过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卫星,在降低卫星制造成本的同时,也为低成本卫星应用服务创造基础,有助于推动我国卫星制造迈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时代。

不过,商业航天企业微纳星空副总经理周鑫提醒,当前我国商业航天正处在快速向上的发展区间,但到达稳定的发展阶段尚有一定距离。“从业企业当下还要正确面对从产品成熟度到商业闭环能否跑通等一系列条件的考验。”

周鑫说,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商业航天的供需两端还处于正在努力“衔接”的阶段,实现闭环还尚需时日。“不过在微观领域,部分商业航天的赛道已经形成了商业闭环,如部件生产、芯片研发等领域已普遍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下一个阶段,将在专门从事卫星研发制造和卫星应用领域的企业中形成商业闭环。”

SpaceX的“星链”计划发射的卫星数量将超4.2万颗,虽然目前入轨卫星的数量与总体目标相去甚远,但前几天马斯克已经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星链已实现现金流盈亏平衡”。显然,基于现有的900颗卫星,SpaceX在卫星应用方面的步伐极快,且商业闭环已然成型。

国内卫星应用领域,时空道宇则已经实现卫星应用产品与服务规模化落地。日前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时空道宇携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未来出行星座”、卫星制造、卫星应用领域的核心产品及应用成果一经亮相便引发广泛关注,产业界的目光则放在其全产业链布局的发展模式上。

中国版“星链”计划?商业航天打造卫星超级工厂

商业航天的产业链由多环节构成,从上游研制、发射,到下游运营、应用,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创造出千亿级别的市场。从商业价值来看,在这些环节中,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应用及运营占市场规模比重较高,是商业航天率先商业化的环节。为了将这一环节中可以想象的空间转化为现实,全产业链的整合对于提升商业效率极其关键。这就要求商业航天要推动卫星制造从“定制化研制”到“批量化生产”的转变,卫星密集发射同时带动火箭发射向高可靠、低成本、灵活发射的方向发展。

“全产业链布局是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周鑫表示,商业航天当然也会细分更多的领域。一些在细分领域深耕的企业依然能够活下去,而且会活得很好,但无论是哪种模式,要把产业链从前期的供给到后面的使用,再到资金的回流的链条跑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侯冰的观点则更为乐观,他认为国内商业航天的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国内部分商业卫星企业已经具备构建完整的卫星制造和应用产业链,并正在形成高效、稳定的产业生态系统。”

转载自:科普时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8 12:45:5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性一刻!中国版“星链”首批卫星成功上天
...航天指数持续走强,半个多月的时间内累计涨幅超过15%。中国版“星链”首批卫星发射成功。界面新闻自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垣信卫星)获悉,8月6日14时42分,在太原卫星
2024-08-07 09:45:00
吉利真的上天了,首颗以“亚运”命名的卫星发射成功
...权,这次“一箭九星”中的其中一颗卫星被命名为“亚运中国星”,将以航天科技赋能“智慧亚运”,保障亚运火炬传递引导车跟踪、智能驾驶接驳、太空之眼看亚运等特色服务。此次发射的卫星,
2023-09-22 18:29:00
广州南沙:打造中国商业航天新增长极
...天产业之缘,通过建设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助力南沙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中国商业航天第一极,引领中国商业航天科技事业发展。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由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科技创新企业时空道宇建
2024-02-06 18:24:00
中国版“星链”升空背后:两大链主带动上下游集聚临港松江科技城
...星融资信息首次公开披露,已完成67亿元A轮融资,这也是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最大金额融资。2023年10月,《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
2024-08-26 22:23:00
吉利智能精品车亮相亚运会
...洲的运动员等,带来绿色、安全、智能的出行体验,展现中国品牌的科技活力与时代风采。”活动现场,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拉贾·兰迪尔·辛格发来视频祝贺。智慧便捷的出行服务据悉,此次亚运
2023-09-08 00:19: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空天地海”组网 商业航天发力——厦门锻造动力强劲的新增长引擎【聚焦新质生产力】◎本报记者 符晓波3月23日,一颗由福建厦门本地企业研发制造的卫星启程运往甘肃酒
2024-04-01 02:21:00
走进中国卫星超级工厂,商业卫星如何实现量产?“硬实力”书写答案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究竟“新”在何处?5月2日起,《一问到底》将连续推出系列报道《生产一线向“新”而行》,
2024-05-02 20:08:00
上百颗卫星今年要从这里产出!临港松江科技城涌动新质生产力!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起点,G60科创云廊是临港松江科技城最醒目的地标,建成后相继迎来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军企
2024-02-05 14:13:00
...首星下线李成东本报讯 (记者 李成东)昨天,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思航天”)G60卫星数字工厂投产暨G60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首颗商业卫星下线仪式在G60科创走
2023-12-28 06:0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