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红色小扫帚“扫”出文明村风
本报记者 康学翠 本报通讯员 安进秋
12月25日,是河间市卧佛堂镇后翟生村的清洁日。刘双龙一早就到集合地点等候,作为新党员的他也是志愿服务队的第21位党员。后翟生村有南北街3条、东西路2条,大家全部到齐后,接过扫帚、铁锨,兵分多路开始清扫,街道、游园,甚至是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他们都认真清理。虽然天气寒冷,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暖融融的。
后翟生村清洁日的由来,还得从村里的“忆英红”志愿服务队说起。
后翟生村有一处忆英园墓地,墓地内安葬着108位烈士,还有一个水泥抹过的“肉丘坟”。这108位烈士都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卧佛堂周边乡镇发生的战役中牺牲的,集中迁至此处。“肉丘坟”里埋葬的是1939年翟生惨案中牺牲的26位村民,因被日军活埋分不清尸骨,只能合葬在一起。多年来,后翟生村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忆英红”志愿服务队,定期祭奠、扫墓,守护着这些英魂,又自发在墓地里植树、栽花、种草,以此寄托哀思。
“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寒衣节等节令,队员们都会去扫墓、添土、清扫周边卫生。”村委会主任杨便友是“忆英红”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他介绍,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这支队伍的清扫范围从忆英园墓地向周边扩散,志愿者人数也成倍增加。2015年起,每月的10日和25日作为村里的清洁日被固定下来。每到这两天,党员和村民代表身着红马甲,手拿扫帚、铁锨,协助保洁员逐街逐路清扫。
8年间,后翟生村先后发展了11名党员,他们都接过了村党支部传承下来的红色小扫帚,自发参加的群众也不计其数。刘庆安做汽车配件生意,他的公司位于忆英园墓地西几十米,这些年,清扫工具一直放在他的公司。他虽然平日里很忙碌,但清洁日都是准时到岗。杨恩友在石家庄上班,一直关注着老家的事,看到微信群里群众热火朝天劳作的照片,他深受触动,捐款2000元钱,用于添置清扫工具。当被问及有多少志愿者时,杨便友说:“谁参加活动谁就是志愿者。这是大伙儿的家园,当然要一起守护。”
扫村路、清垃圾、栽绿植、建游园,创建“美丽庭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后翟生村的村容村貌大变样。随着村容村貌变化的,还有村庄的凝聚力和群众的精气神。“现在村里有个啥事,招呼一声,大伙都积极参与。”杨便友笑着说,如今,后翟生村的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后翟生村利用交通优势和土地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长途运输、汽车密封件等富民产业,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群众奔向更幸福日子的劲头越来越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31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