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申富国
走进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沙河市蝉房乡大台村,放眼望去,山水环抱之中,一行行一排排到处是苹果树,本是冬闲时节,可村民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在给苹果树进行涂白处理,“既能防止果树低温冻害,还能减少病虫害”。村民告诉记者。
大台村种植苹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管理粗放,多年来苹果给村民带来的收入并不高。2020年,大台村成立了大台苹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取暖,采取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种植、品牌化销售,村民收入大幅提高,2021年,全村苹果收入超200万元。
村民李小任一边熟练的“刷白”,一边与记者聊天儿,“我家种了三亩多苹果,一开始就加入了合作社,去年收入3万多元,是规模化苹果种植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靠山吃山,养山又护山,大台村坚持向规模化种植要效益,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品质,村民们人均纯收入从过去的200元达到2.4万元,增收逾百倍,彻底改变了“春耕一片坡,秋收一小箩”的紧巴日子,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
沙河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占鑫说,乡村振兴必须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乡村持续造血功能。近两年来,沙河市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等办法,引导发展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打造了栾卸村银杏种植、王硇村古村落旅游、朱金紫村樱桃种植、将军墓村菊花种植、小屯桥村葫芦种植、台上村种鸡养殖、白涧村高油酸花生种植、西苏庄村薄皮核桃种植、明德村大棚西瓜种植等86个“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2021年,沙河市24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稳定在5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村27个、100万元以上村11个。
大台村党支部书记胡四虎说,我们要乘着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东风,不断做大做强“大台苹果”品牌,突出苹果为龙头,林下经济为补充,向荒山要效益,发展生态旅游,让大台村山川变得更美,群众变得更富。
为做大做强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沙河市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生态理念,制定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划和实施方案。因地因村施策,立足资源优势,集中流转土地,引进大户发展农业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白塔镇栾卸村建成万亩银杏林,种植银杏150万株,每棵价值几十元的小树苗,如今价值几百元上千元,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白塔镇白涧村走科技兴农之路,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联合,在村里设立了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并流转村民土地2000亩,种植高油酸花生,年产值达500余万元。
沙河市册井镇白庄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庄附近的佛照山一到深秋满山红叶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由于村子没有实力开发,一度是守着金山没饭吃。近年来该村依托土地流转,打造“村民+企业”生产共同体,通过与金沙河集团的帮扶共建,实施“旅游+扶贫”发展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儿端上了致富的“金饭碗”。随着佛照山景区的开发建设,一穷二白的白庄村逐渐发展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成为沙河市村企合作共建、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本。
沙河市以“一村一品”为依托,充分发挥每个村的地方区域优势,明确自身产业定位,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