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各代帝陵耗尽无数国帑。除了宋朝之外,每个朝代的帝陵都极尽奢华,象征着主人生前至尊的权力和地位。能在帝陵下葬的,也只有皇帝和皇后,妃嫔一般下葬在附近。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个太监得此殊荣,能在帝陵边上下葬,这个太监就是明朝末代的大忠臣王承恩。
王承恩是明朝末年崇祯年间的司礼秉笔太监,他完全听从皇帝的调遣,使得崇祯年间没有重蹈魏忠贤时期的覆辙。他任职期间大肆整顿东西二厂,推荐贤臣,打击奸臣,并且在皇帝和大臣之间斡旋,皆以大局为重。
王承恩与明朝宦官权倾朝野,恶贯满盈的形象完全不符。他心地善良,忠贞不二,为官清廉,是明朝为数不多的贤宦。可见宦官也无需一棒子打死,他们和其他社会群体一样,都有忠奸善恶,三六九等之分。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虽励精图治,但国势危亡,大明已经积重难返。崇祯皇帝披头散发,令自己的帝妃全数自尽,又砍断了自己亲身女儿的左臂,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幺女。在京城的最后一个早晨,没有一个大臣出席早朝,也鲜有大臣愿意跟他一起守卫这大明朝的江山,陪着他的,只有忠心耿耿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
王承恩在一天之前被命令率领京营抵抗闯贼,军人皆无斗志,老太监只好亲自上阵,以大炮轰杀数人。
绝望的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时年33岁,王承恩就陪着他,在一旁的海棠树上自缢身亡。
王承恩一身忠贞为国,把他的一切都给了他的皇帝和他的国家。多愁善感的顺治皇帝听闻崇祯君臣二人的悲情故事,不仅潸然泪下,他噙着眼泪亲笔为王承恩写下了祭文,碑首题词:御制旌忠。王承恩的墓碑就树立在明十三帝陵明思宗陵旁边的荒山上,如今游客鲜有人知、鲜有人至,却掩盖不了王承恩的忠骨烈烈,可谓青山处处埋忠骨。
自崇祯自缢,王承恩自缢后,闯贼昏庸把持朝政,致使清军入关,屠尽中国忠烈之士、刚毅之士。265年,朝野上下阿谀奉承,皆以奴才自称,中国上下全无骨气。于是犯我大清者,虽远必赔。直到1895年,“天朝上国”被东方岛国全面击溃,中华民众,才渐渐开始奋发图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