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国际大奖花落中国的背后:薛其坤的科学探索路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0-27 11:33: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25日下午,清华大学物理系三楼楼道被挤得水泄不通,师生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的到来。

刚刚荣获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高奖巴克利奖的薛其坤,热情地跟师生们握手、打招呼。在此举行的一场媒体见面会上,他向大家分享科学探索之旅中的奋斗与执着。

“做科学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

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薛其坤成为巴克利奖授奖70年来首位中国籍获奖者。

2012年底,在克服重重难关后,薛其坤和研究团队成功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世界物理学界近年来最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引领了国际学术方向。该成果于2013年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被审稿人称之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国际大奖花落中国的背后:薛其坤的科学探索路

10月25日,薛其坤在清华大学媒体见面会上交流。

“听说获奖消息时我非常激动,能得到国际物理界的高度认可,能为我们国家物理学在世界上地位的提升起这么一点小小的作用,我作为一个物理学的工作者,还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薛其坤谦逊地说,这一荣誉属于团队中的每位研究者,更属于所有的中国科学家。

在清华大学,薛其坤有一个比“院士”还响亮的称呼:“7-11”教授,即每天早上7点进实验室,晚上11点才出来。多年来,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和假期。

在他看来,这种“异于常人的作战”,是追求极致,也是踏实的努力。“真正做好高质量科学工作需要具备一种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薛其坤说,想要揭开自然界的奥妙,就一定不能作假、不能打折扣,必须要踏踏实实走好每条路,“真正要把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解决掉,就必须要做好长期努力奋斗的准备。”

“有好米、好锅才能把饭做香”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可以改变电子的运动轨迹,使其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有序,减少了中间阻碍,降低了电子运动中的能量损耗。这一发现经转化应用,对普通大众来说,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有可能会解决手机或电脑发热、耗电快、运行慢等问题。

目前,薛其坤所带领的团队正着力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相关的领域继续进行研究攻关。“这两个研究方向在国际凝聚态物理界应该都是大家最关注的,我们中国的研究团队基本上处于世界前沿,这一点我也感到比较自豪。”薛其坤说,这些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推动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国际大奖花落中国的背后:薛其坤的科学探索路

薛其坤在清华大学实验室内与研究团队学生交流(2017年摄)。(清华大学供图)

谈及基础研究,薛其坤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基础研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包括物理学在内的基础研究正飞速发展。

“要有好米、好锅才能把饭做香。”他认为,科研成果的取得与国家科技实力壮大及强力支持息息相关。尤其基础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强大的经费支持对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已建设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应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薛其坤认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仍需集中精力建设一批顶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最好的教学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让这些学校和学科不受评价体系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可以心无旁骛地朝世界一流去发展,这将是中国高等教育要努力的方向。

“没有信念,坐热板凳也不一定坐得稳当”

从一名科学家到一校之长,薛其坤的角色发生转变,要承担的工作和责任更重。

与过去相比,行政管理的工作更复杂、更困难,但必须得做。他直言,只要不睡觉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工作。“要是晚上还能看1个小时科学相关文章,你会感到这种‘不狡猾’地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方法还是很幸福的。”他笑着说。

两次考研失败、七年读研坎坷、二十余载艰辛跋涉,薛其坤的人生充满曲折与奋进,对即将考研的学生更具激励意义。

国际大奖花落中国的背后:薛其坤的科学探索路

薛其坤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办公室内工作(2017年摄)。(清华大学供图)

“回望自己的人生,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种正确的、坚定的信念,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他总结说,这一信念可以是追求人生的目标和美好的生活,也可以是报效祖国、推动人类的进步。

“人如果没有点追求,没有树立一种信念,我觉得就是坐热板凳,也不一定坐得非常稳当。但有了信念,不论你碰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要面对什么样的考验,都会因为坚定的信念去克服它。”薛其坤说。

(来源:新华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破解植物免疫的奥秘
...读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柴继杰,是中国大陆首位获得德国洪堡教席奖的科学家,最近他又获得了2023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荣誉的背后,是一路勤勉的努力,是近
2023-08-25 08:49:00
重新定义“创新”,戴森以发明家精神引领科技突破
...席工程师James Dyson和首席技术官John Churchill通过视频寄语中国观众,分享戴森科技创新实例与其背后的理念
2022-12-19 11:00
大江东|向诺奖看齐的顶科协奖,获奖者有怎样的故事?
...策,也足以让向孟清铭记一生。 “内森斯教授非常欣赏中国学生的才干和勤奋刻苦,他招收了很多中国学生和博士后。”向孟清回忆,内森斯的实验室规模并不是很大,但12名成员中来自中国
2024-09-14 11:21:00
...19日电(记者张锐、夏静、严德勇 通讯员程晓)2月19日,中国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武汉开幕。中国数学界三大奖评选结果揭晓。徐宗本获第十六届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陈兵龙
2023-02-20 04:24:00
多位菲尔兹奖、图灵奖得主齐聚,2024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开幕
...2024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主办;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怀
2024-07-15 09:45:00
新华网讯 日前,“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科普中国星空讲坛全国科普日特别活动在京举办。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建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罗会仟、中国
2023-09-22 23:26:00
“成都坐车到北京或仅需90分钟”,冲上热搜!背后是他
...,也让一个群体又一次,进入到了公众的视野当中——“科学探索奖”得主,与他们的故事再次吸引着万千网友。而今年,备受关注的“科学探索奖”获奖者当中,也有与邓自刚一样来自交通建筑领
2023-09-25 13:49:00
...超过3000亿美元。西湖大学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柴继杰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发现,抗病小体是由免疫受体蛋白在识别病原体效应子后形成的多组分复合体,并发现
2023-08-17 05:54:00
点赞!用生物技术制作空气净化器,成电学子斩获国际大奖金牌
...社会的实际需求。他们曾到成都污水厂开展实地调研,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交流。也会深入市民中间,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例如他们曾设计过“大肠杆菌空气卫士”线上小游戏、排练过
2023-11-30 16:2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