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析大分裂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士兵来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6 17: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引言:

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大分裂时期,每逢分裂,战争成为家常便饭,各势力都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军队以应对随时发生的战争。那么,在分裂的乱世,本身人口基数便因战争而减少的前提下,各国的兵员从何而来,本文以五胡十六国为例,谈谈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兵源问题。

兵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先来看看十六国时期的北方人口情况

历史上对于十六国的划分,一般认为开始于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历经135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华大地除江南地区的东晋南朝外外,在中国北方和四川地区还产生了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等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史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这些政权除前凉、西凉和北燕外,其余皆为少数民族所建立。

浅析大分裂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士兵来源

五胡乱华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

浅析大分裂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士兵来源

十六国政权一览表

这段时间里,由于北方战乱不止,政权更迭频繁,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史籍所载的很少且十分零乱。

“赋役不周,户口错乱”

。且永嘉之乱后,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饥荒和民族压迫,纷纷南渡而迁,

“中州土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和延续时间之长,是史无前例的,同时在北方士族南渡时,多率领宗族、宾客及乡党同行,其余分散流移者亦络绎不绝,南迁总数预计超过100万元,这也增加了对北方人口数量统计的困难性。

浅析大分裂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士兵来源

五胡乱华导致大量北人南迁

期间前秦曾经短暂统一过北方,社会相对安定,这一时期应该是这一历史阶段中人口的一个高峰,有学者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根据历史上关于淝水之战时前秦征兵情况来看,近90万士卒,按十丁遣一计算,全国的丁男在900万以上,加上老弱妇幼,全国当时人口约在2300万左右,这应该是东汉之后,北方人口的最高数额。

浅析大分裂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士兵来源

短暂统一北方的前秦

“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在此前后,北方均处于分裂局面,人口不会多于这个数字,预计总体应该在1000-1500万人左右。

人口数量搞清楚后,再来简要分析一下十六国时期的兵员数量

十六国时期,各国之间为地盘、人口、名号,战乱不止。因此,各政权就必须维持一个庞大的常备军。根据前秦的征兵令来看,在分裂时期,由于要同时防备各个方向的政权进攻,各国的兵员人数与人口总数之间的比例不会少于一比十,一般应该在二三比十左右。史载后赵与前凉的一次战争,刘曜一次性就发兵28万5千人,可见当时各政权所拥有的士兵数量。

“刘岳与凉州刺史张茂相持于河上,曜自陇长驱至西河。戎卒二十八万五千,临河列营,百余里中,钟鼓之身,沸河动地。”

根据这个推算,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士兵数量应该长期稳定在100万以上,那么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军队数量,其兵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少数民族政权的士兵来源,大体经历了从本族全民皆兵到征调异族士兵的过程,但本族士兵仍是常备军主力

根据统计,十六国时期虽然北方总人口数量虽超过千万,但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不会超过200万人。西晋时期,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在五胡乱华时入塞的少数民族则在50万左右。此时,在各少数民族起兵之初,大多数人秉持的仍然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的观点,唯有依靠本族成员方能成大业,各族扣除老弱妇孺,大多全民皆兵,士兵来源主要是本族成员。

由于人数较少,少数民族士兵一般没有服役期限的限制,是终身为兵的,由此也导致到各政权后期的

“中军宿卫,已皆疲老,不可用也”。

同时,按照当时的规定,少数民族士兵实行的是世代为兵的政策。

“兵吏从征伐,户在大营者,世世复其家,无所豫”;“士卒死王事,赠以爵位,永复其家”;“临战阵亡者,将士加赠二等,士卒复其子孙”。

浅析大分裂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士兵来源

影视剧中的刘曜形象

然而,对于少数民族政权而言,其人口数量毕竟是有限的,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本族人口逐渐减少,其政权内部异族人数在不断增加的情况,征调异族士兵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浅析大分裂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士兵来源

淝水之战中号称可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有大量的异族士兵

史载刘渊建立汉政权后,就积极收编招募其他少数民族士兵,而归顺的石勒则主动为招募异族士兵,

“大张㔨督、冯莫突等拥众数千,壁于上党,勒往从之,深为所昵,因说甸督曰:‘今部落皆异被单于(刘渊)赏募,往往聚议欲叛部大而归单于矣,宜早为之计。’㔨督等……乃潜随勒单骑归元海(渊)。”

刘曜曾令河间王刘述

“发氐、羌之众,屯于秦州”。

苻坚在攻破拓跋鲜卑后,

“散其部落于汉障边故地……三五取丁”;

其后来用于南侵东晋的八十万军队中便有大量收编的异族士兵。

浅析大分裂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士兵来源

前赵刘渊

除其他少数民族士兵外,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还大量征调汉人为兵。史料中就有后赵、前秦、前燕、南燕、南凉等政权关于征伐汉人当兵的记录。但是除石赵外,考虑到十六国时期胡汉矛盾尖锐,大量屠杀异族的时间常常发生,尽管各政权都规定了汉人有服兵役的义务,但是汉人士兵并未成为少数民族政权的常备军,大多为临时性质的,战事结束便予以解散。

总体来说,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常备兵仍然以本族为主,刘曜在张茂的战争中近30万大军中,大约只有10万的中军宿卫视常备军,大部分为匈奴人,其余的三分之二则是临时征调的氐族和羌族士兵。此外,在战争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本族士兵,少数民族善于骑射、机动性强,这是汉族士兵所不具备的。其三,从身份地位上来看,少数民族政权的本族士兵,是本族政权的主要支柱,其地位一般是比较高的。前秦时期,就明确提到由氐族来镇守要地,担任实际领导,同时监督异族士兵的动态。

“凡我族类,……为磐石之宗”。

后记

值得一提的是,期间前秦在短暂统一北方后,其主苻坚过于相信投降异族的忠诚度,对他们委以重任,不加猜忌且继续领重兵,最终导致在淝水之战战败后原亡国之君们纷纷用兵自立复国,北方再次分裂,当然这是后话。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乱世,他不同于春秋战国以及五代时期的汉人内部之乱,更多的体现在少数民族的集体入侵中原,因此,这一时期的兵源问题也显得与众不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6 21: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探讨五胡乱华事件的前因后果
...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崩溃。这种混乱的局面为北方的少数民族提供了南下的机会。他们趁着中原王朝内乱不断,纷纷越过长城,进入中原地区。这些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在内的民族,
2024-04-20 15:06:00
历来国家统一为何总是北方政权统一南方
...是北魏的拓跋家族,还是西魏的宇文家族,这些人都是有少数民族部落联盟逐渐演变到开国皇帝,所以军权一直控制在他们手里。这些人都是战场上的枭雄,无论大小战争,要么自己亲征,要不就是
2023-05-18 06:57:00
汉唐时期都会和亲,两宋时期为何不和亲?
...系,比如说汉唐时期都会和亲,只有到了宋明两朝没有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那两宋时期为何不再和亲了呢?“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的目
2023-02-14 21:41:00
五胡乱华:西晋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与分裂时代
...华导致了政权更迭频繁,国家统一度受到严重威胁。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相继建立,使得中原地区长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国家治理陷入混乱。这种长期的战乱和动荡不仅削弱了政府的权威,还使得权力
2024-04-02 03:15:00
古代政权为啥都用“朝”,而不是“国”
...多年的历史中,中原大地一直沿用“朝”的称呼,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中原分裂时期部分政权仍称为“国”。“朝”和“国”交错更叠,到底为什么?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延续与断代的区别夏朝
2024-02-07 18:04:00
东晋历史:从西晋皇族后裔到南方政权
...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因此称“十六国”,又因是各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故又称“五胡十六国”。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五胡十六国结束,开始南北朝时期。
2023-11-14 14:16:00
五胡乱华\\\
...,与此同时中国的北方陷入了混乱之中,在那里有许多的少数民族都在争取着建立自己的政权与隔江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而其中以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大势力为主,在史书上有记载称这一
2023-11-20 14:51:00
浅谈北魏中央集权的过程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是稳定地统治中原地区100多年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发展和变革,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其中央集权的过
2023-05-07 18:20:00
“五胡乱华”乱到什么程度?
...此时,内迁进中原大地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五个少数民族部落则瞄准了时机,纷纷起兵造反,西晋灭亡。从此,中原大地进入长达一百多年的大动乱。因此,史学家将这段时期称为“五胡乱
2024-02-23 18: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