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引言:
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大分裂时期,每逢分裂,战争成为家常便饭,各势力都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军队以应对随时发生的战争。那么,在分裂的乱世,本身人口基数便因战争而减少的前提下,各国的兵员从何而来,本文以五胡十六国为例,谈谈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兵源问题。
兵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先来看看十六国时期的北方人口情况
历史上对于十六国的划分,一般认为开始于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历经135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华大地除江南地区的东晋南朝外外,在中国北方和四川地区还产生了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等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史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这些政权除前凉、西凉和北燕外,其余皆为少数民族所建立。
五胡乱华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
十六国政权一览表
这段时间里,由于北方战乱不止,政权更迭频繁,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史籍所载的很少且十分零乱。
“赋役不周,户口错乱”
。且永嘉之乱后,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饥荒和民族压迫,纷纷南渡而迁,
“中州土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和延续时间之长,是史无前例的,同时在北方士族南渡时,多率领宗族、宾客及乡党同行,其余分散流移者亦络绎不绝,南迁总数预计超过100万元,这也增加了对北方人口数量统计的困难性。
五胡乱华导致大量北人南迁
期间前秦曾经短暂统一过北方,社会相对安定,这一时期应该是这一历史阶段中人口的一个高峰,有学者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根据历史上关于淝水之战时前秦征兵情况来看,近90万士卒,按十丁遣一计算,全国的丁男在900万以上,加上老弱妇幼,全国当时人口约在2300万左右,这应该是东汉之后,北方人口的最高数额。
短暂统一北方的前秦
“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在此前后,北方均处于分裂局面,人口不会多于这个数字,预计总体应该在1000-1500万人左右。
人口数量搞清楚后,再来简要分析一下十六国时期的兵员数量
十六国时期,各国之间为地盘、人口、名号,战乱不止。因此,各政权就必须维持一个庞大的常备军。根据前秦的征兵令来看,在分裂时期,由于要同时防备各个方向的政权进攻,各国的兵员人数与人口总数之间的比例不会少于一比十,一般应该在二三比十左右。史载后赵与前凉的一次战争,刘曜一次性就发兵28万5千人,可见当时各政权所拥有的士兵数量。
“刘岳与凉州刺史张茂相持于河上,曜自陇长驱至西河。戎卒二十八万五千,临河列营,百余里中,钟鼓之身,沸河动地。”
根据这个推算,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士兵数量应该长期稳定在100万以上,那么维持这样一个庞大的军队数量,其兵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少数民族政权的士兵来源,大体经历了从本族全民皆兵到征调异族士兵的过程,但本族士兵仍是常备军主力
根据统计,十六国时期虽然北方总人口数量虽超过千万,但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不会超过200万人。西晋时期,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在五胡乱华时入塞的少数民族则在50万左右。此时,在各少数民族起兵之初,大多数人秉持的仍然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的观点,唯有依靠本族成员方能成大业,各族扣除老弱妇孺,大多全民皆兵,士兵来源主要是本族成员。
由于人数较少,少数民族士兵一般没有服役期限的限制,是终身为兵的,由此也导致到各政权后期的
“中军宿卫,已皆疲老,不可用也”。
同时,按照当时的规定,少数民族士兵实行的是世代为兵的政策。
“兵吏从征伐,户在大营者,世世复其家,无所豫”;“士卒死王事,赠以爵位,永复其家”;“临战阵亡者,将士加赠二等,士卒复其子孙”。
影视剧中的刘曜形象
然而,对于少数民族政权而言,其人口数量毕竟是有限的,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本族人口逐渐减少,其政权内部异族人数在不断增加的情况,征调异族士兵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淝水之战中号称可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有大量的异族士兵
史载刘渊建立汉政权后,就积极收编招募其他少数民族士兵,而归顺的石勒则主动为招募异族士兵,
“大张㔨督、冯莫突等拥众数千,壁于上党,勒往从之,深为所昵,因说甸督曰:‘今部落皆异被单于(刘渊)赏募,往往聚议欲叛部大而归单于矣,宜早为之计。’㔨督等……乃潜随勒单骑归元海(渊)。”
刘曜曾令河间王刘述
“发氐、羌之众,屯于秦州”。
苻坚在攻破拓跋鲜卑后,
“散其部落于汉障边故地……三五取丁”;
其后来用于南侵东晋的八十万军队中便有大量收编的异族士兵。
前赵刘渊
除其他少数民族士兵外,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还大量征调汉人为兵。史料中就有后赵、前秦、前燕、南燕、南凉等政权关于征伐汉人当兵的记录。但是除石赵外,考虑到十六国时期胡汉矛盾尖锐,大量屠杀异族的时间常常发生,尽管各政权都规定了汉人有服兵役的义务,但是汉人士兵并未成为少数民族政权的常备军,大多为临时性质的,战事结束便予以解散。
总体来说,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常备兵仍然以本族为主,刘曜在张茂的战争中近30万大军中,大约只有10万的中军宿卫视常备军,大部分为匈奴人,其余的三分之二则是临时征调的氐族和羌族士兵。此外,在战争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本族士兵,少数民族善于骑射、机动性强,这是汉族士兵所不具备的。其三,从身份地位上来看,少数民族政权的本族士兵,是本族政权的主要支柱,其地位一般是比较高的。前秦时期,就明确提到由氐族来镇守要地,担任实际领导,同时监督异族士兵的动态。
“凡我族类,……为磐石之宗”。
后记
值得一提的是,期间前秦在短暂统一北方后,其主苻坚过于相信投降异族的忠诚度,对他们委以重任,不加猜忌且继续领重兵,最终导致在淝水之战战败后原亡国之君们纷纷用兵自立复国,北方再次分裂,当然这是后话。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乱世,他不同于春秋战国以及五代时期的汉人内部之乱,更多的体现在少数民族的集体入侵中原,因此,这一时期的兵源问题也显得与众不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6 21: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