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究竟是什么部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6: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文|羊驼君

羊驼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有考据癖的传统服饰爱好者。

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认知中,岳飞作为名将的地位,可谓是仅次于武圣关羽了。在以《说岳》为代表的文艺作品中,岳飞的宿敌是金国大将完颜宗弼,人们更加耳熟能详的名字则是“四太子金兀术”。

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究竟是什么部队

岳飞与金兀术的经典形象

岳飞与金兀术之间最有名的一次战斗,便是发生在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的郾城大捷。在这次战斗中,岳家军的精锐部队背嵬军和游奕军,以麻扎刀和大斧击败了金兀术引以为豪的致胜法宝:铁浮图和拐子马。

民间对于铁浮图和拐子马的认知,基本都是基于一本书中的描述。那就是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著的《鄂国金佗稡编》中的《鄂王行实编年》。

其中写道:“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又号‘铁浮图’,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是战也,以万五千骑来,诸将惧,先臣笑曰:“易耳!”乃命步人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既相联合,一马偾,二马皆不能行,坐而待毙。”

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究竟是什么部队

铁浮图复原图

在岳珂的这段描述中,“铁浮图”和“拐子马”是一种东西:身披重甲的骑兵,三匹马连在一起,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但行动不便,只要设法砍断马腿,三匹马就会一起跌倒,任人宰割。后世对“铁浮图”和“拐子马”的描述,皆不出此类。

然而,我们要知道,作为岳飞的孙辈,岳珂出生于岳飞死后四十一年,《鄂王行实编年》的编写更是在岳飞蒙冤一甲子之际才写成。他并没有经历过宋金鏖战的时代,也无法寻访当年的亲历者,那么岳珂对铁浮图的记载是否符合事实呢?

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究竟是什么部队

《鄂国金佗稡编》书影

其实,历史上不乏岳珂的质疑者。女真人的后裔,清高宗“乾隆爷”在盖章爱好之余也勤于思考,他读到岳飞大破铁浮图的内容时,就在《御批通鉴辑览》留下了如下的御批:

“北人使马,惟以控纵便捷为主。若三马联络,马力既有参差,势必此前彼却;而三人相连,或勇怯不齐,勇者且为怯者所累,此理之易明者。拐子马之说,《金史》本纪、兵志及乌珠(兀术)等传皆不载,惟见于《宋史》岳飞、刘锜传,本不足为确据。况乌珠(兀术)战阵素娴,必知得进则进,得退则退之道,岂肯羁绊己马以受制于人?”

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究竟是什么部队

自诩精通马上功夫的乾隆帝

“骑射乃满洲根本”,出身渔猎民族、祖先以弓马娴熟而入主中原的乾隆所提出的质疑,不无道理。自古以来,骑兵现对于步卒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其极高的机动灵活性,倘若三匹驮着重甲骑士的马连在一起,固然增强了冲击力,但却横生弊端,正如岳珂所述,“一马偾,二马皆不能行,坐而待毙。”

乾隆认为,金兀术作为熟悉骑兵战法者,怎么会做出这种作茧自缚的事呢?此外,乾隆还本着严谨的学术精神,指出有关记载是孤证不立。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对于铁浮图最早的记载究竟是怎样的。

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究竟是什么部队

宋金战争中最早有关“铁浮图”的记载,是郾城大捷之前两个月,由刘琦指挥的顺昌之战。在这次战斗中,一位目睹了战斗全过程的文人杨汝翼,写下了一篇战地记者的纪实文学作品——《顺昌战胜破贼录》,其中第一次记载了宋人眼中的“铁浮图”和“拐子马”:

“四太子披白袍,甲马,往来指呼,以渠自将牙兵三千策应,皆重铠全装。虏号铁浮图,又号扢叉千户。其精锐特甚。……有河北签军告官军曰:“我辈元是左护军,本无斗志。所可杀者,止是两拐子马。”

这段记载中有些词句需要稍作解释。金兀术手下的“扢叉千户”即侍卫亲军,而“河北签军”则是金人在汉地强征的“伪军”。在杨汝翼笔下,铁浮图便是金兀术手下披重甲的亲军骑兵,而“拐子马”则是私通南宋官军的无斗志“伪军”口中金军善战的部队,并无过多解释。

顺昌之战宋军得胜后,一名被南宋朝廷派往顺昌作通判的官员汪若海姗姗来迟,硝烟散尽才抵达顺昌的汪通判,还是给朝廷写了一篇“札子”作为官方报告“聊述顺昌之战胜”。虽然没有像杨汝翼一样亲历战斗,但汪通判“躬往战地,或访亲身临战之人,或质被掳得脱之士”,反倒得到了关于铁浮图更为详尽的资料。

汪若海在札子中写道:

“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曰‘铁塔兵’,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其下乃有毡枕。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来,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军。”

在汪若海的记载中,后世“铁浮图”的经典形象已经初见端倪:人马皆披重甲的骑兵,防护严密,有如铁塔,三马相连,并且携带拒马,只进不退。而“拐子马”则是另一个兵种:由女真士兵组成,部署在左右翼的骑兵。

如果是这样,那么铁浮图就好比古代的装甲突击力量,依靠难以抵挡的冲击力和坚不可摧的防护性,从正面突破敌军。而拐子马则更加灵活,是在左右两翼策应的机动力量。

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究竟是什么部队

连环画中多马相连的铁浮图形象

综上所述,亲历战阵的杨汝翼对铁浮图的记载中,近强调了铁浮图披重甲的特征,并没有经典的“三马相连”,反倒是战后才到的汪若海首创了这样的描述。而到了岳珂著书时,汪若海笔下显然是不同兵种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竟合二为一。

不得不说,历史的真相实在是扑朔迷离。但综合不同的历史记载,我们至少可以明确,“铁浮图”是金军中人马皆披重甲的精锐重骑兵,至于具体的战斗形式,仍有待考证。

对历史的描述,既应有微言大义的宏观叙述,也应有见微知著微观刻画。离开金戈铁马的沙场,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一个“铁浮图”的具体装备是怎样的。

在宋金交战的时代,甲胄中最为普遍使用的是扎甲。顾名思义,“扎甲”是由许多甲片根据防护部位所需编织而成的,士兵的防护全面而严密,头部、两臂、躯干、裆部、双腿,都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由于扎甲的甲片之间为柔性连接,因而十分灵活,便于行动,且受创后只需更换损坏的甲片即可继续使用,所以两宋时期各个政权势力的军队,都大规模采用扎甲。

建立金国的女真人原本受到辽国的压制,并没有自己传统的甲胄,建国之初全靠缴获辽国甲胄来使用。而辽国自檀渊之盟后,一直以“北朝”自居,从律令典章到衣冠礼仪都全面汉化,甲胄当然也不例外,因此辽国甲胄颇有晚唐五代遗风。

金国灭辽之后,也继承了辽国的甲胄风格,从现有资料尤其是绘画上来看,金国甲胄其实与宋军并无太大差别。

两宋时,扎甲工艺十分发达。当时的扎甲一般为前开样式,边沿以锦缎包边,穿着时,先内穿一层皮质或绢布坎肩,而后披挂身甲,在两肩用吊带连接承重,披膊也为坎肩样式,再在胸腹部位以束腰将身甲扎紧。最重要的头部更是有全方位防护,进可露出双眼,可谓密不透风。

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究竟是什么部队

笔者身着复原的铁浮图(甲胄由铠甲师铁心斋老佘制作)

那么,这样一身甲胄有多重呢?《宋史》载:

“绍兴四年,军器所言:‘得旨,依御降式造甲。缘甲之式有四等,甲叶千八百二十五,表里磨锃。内披膊叶五百四,每叶重二钱六分;又甲身叶三百三十二,每叶重四钱七分;又腿裙鹘尾叶六百七十九,每叶重四钱五分;又兜鍪帘叶三百一十,每叶重二钱五分。并兜鍪一,杯子、眉子共一斤一两,皮线结头等重五斤十二两五钱有奇。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两。”

最后,宋高宗要求军器所制甲“勿过五十斤”。这样的一个钢铁巨人,再骑上披甲战马,的确可称作“铁浮图”了。

两宋之后,铁浮图这样的札甲继续为元明清所继承,到了明末,郑成功还曾建立过一直士兵全身披挂札甲的“铁人军”,在抗清和收复台湾的战斗中屡立奇功。

然而,这也是“铁浮图”最后的辉煌,随着17世纪已经日渐成熟火器在战争中大规模应用,扎甲被更符合时代需求的锁子甲和棉甲所取代,与曾经身穿扎甲浴血疆场的勇士们一起,走入尘封的历史。

金军的铁浮图和拐子马究竟是什么部队

荷兰人绘画作品中的明朝人,右一为荷兰人描绘的“铁人军”

今天,人们依然怀念这些体现着刚强之美的甲胄,许多甲胄爱好者也纷纷根据史料记载,发挥合理想象,制造出属于自己的铁浮图。当年叱咤风云的铁浮图,如今已经失去了实战价值,仅存尚武精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岳飞打得金军闻风丧胆,为何败在自己人手里
...的噩梦。金兀术手上有两支最为强悍的骑兵:拐子马和铁浮图。铁浮图由最骁勇善战的铁甲重骑组成,骑兵们的身上披有重甲,每三五个骑兵中间还会用锁链相连,将整支部队锻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
2024-07-11 15:38:00
盘点史上八支超级骑军,蒙古怯薛军仅第五
...权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他的精锐之部队。 TOP、2金国铁浮图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浮屠是佛语中铁塔的意思。根据记载,属于具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
2023-07-03 14:18:00
历史上岳云用的是什么武器
铁浮图出现于汉族历史上最为羸弱的北宋时期。根据记载,铁浮图属于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它与拐子马一起随同金兀术南征宋朝,为女真人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当时金军的铁浮图就是
2022-12-31 16:49:00
...面破敌。而在宋朝时,最出名的当属是完颜宗弼手中的铁浮图。可惜碰到了岳飞,岳飞以轻骑兵大破重骑兵,这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也是因为这个,完颜宗弼坐实了“常败将军”的名头。而在《水浒
2023-05-19 15:02:00
被岳飞吊打的金兀术,真的很弱吗?他是怎样看待岳飞的?
...宗辅,其他18万大军将金兀术包围,在此战中金军中的铁浮图和拐子马起到了关键作用。金军依靠铁浮图死打硬顶,然后用拐子马不计伤亡的反冲锋,成功地与宋军僵持了10多天,为金军反攻赢
2023-05-15 22:05:00
辽国、金国、蒙古国、西夏国的兵器水平如何?
...上战力极强,金兵南下,攻城掠地多依赖于此骑兵,“铁浮图为兀术所恃,号常胜军”、“自用兵以来,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军。”“铁浮图”有一个特点不同于其他重装骑兵,就是在某些不利
2023-04-25 09:48:00
“铁浮屠”作为金国的重装甲部队,为什么会被岳飞击败呢?
...机动性很差,所以金兀术使用“铁浮屠”的时候,是和“拐子马”配合使用的,“拐子马”是轻骑兵,速度快,“铁浮屠”正面碾压敌方阵势,“拐子马”从两翼包抄,这种战术在灭辽,攻宋的战争
2023-10-17 13:52:00
宋高宗为何急召岳飞?为何死于”莫须有“
...岳飞奉命出兵,挺进中原,在河南郾城,大破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铁塔兵”是金兀术的侍卫队,由三千多名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铠甲的骑兵组成,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无往不
2024-06-12 19:25:00
历史上真的有铁浮屠的存在吗
...是否有历史原型?铁浮屠是真实存在的军队,又称为“铁浮图”,它是金国铁骑的一种,听命于金国大将金兀术,与拐子马立下无数战功,在攻打南宋首都时,铁浮屠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直逼顺昌
2023-05-17 19: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