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人,大事不好,公子修因妄言军机,被魏王军前斩杀了!”许都杨府,家人连滚带爬至前堂回报,堂前老者脸如金纸,哽咽半晌,昏厥过去,徒留家人围绕哭喊。

这位老者便是三国,乃至历代君王均高度赞扬的“铮臣”杨彪,他隐于曹魏之堂多年,乍闻爱子之丧,一时痛彻心扉:“修儿之过,慧才外透,擅度权臣之心,应有此报!”
可以说,杨彪虽为铮臣,但心思缜密,通透时局,隐居陋室且被曹操处处针对打压,仍然对时局有精准的掌控。而他面对丧子之痛,能够隐而不发,才保住了全家性命。不畏强权的铮铮汉臣
杨彪,字文先,出身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袁绍家)一样,都是汉代最尊贵的名门大族。杨氏世代为官,以忠直著名,杨彪自幼研习《欧阳尚书》,才名远播。

成年后,他的才华与德行被官府得知,推举他成为孝廉,而州里更是因他的才能而推举他为“茂才”,公府的官吏上门通知他去州府做官,被他以德才不足为由拒绝了。
到了熹灵年间,他博学广知的名声已经传到了京城,朝廷召他与蔡邕、卢植、韩说等学者共同续写《东观汉记》,圆满完成了著书的任务后,他升职成为京兆尹。
刚刚上任,他接到了状告黄门令王甫借属国官员晋见的机会,行敲诈勒索之事,共计七千万贯之巨。王甫为天子近臣,接到案件后人人自危,只有杨彪敢于殿前谏言。

灵帝见杨彪言词恳切,态度坚定,内心震动,遂纳其言。派人逮捕了王甫,历数其过,将他及其助恶的党羽全部押往刑场斩杀,名正典刑。百姓闻之兴高采烈,皆赞杨彪忠臣。
汉末献帝即位,被奸臣董卓控制,杨彪随侍于献帝身边,屡屡为护帝而指斥董卓,差点被董卓处死。李暹和郭汜又包围皇宫,欲劫持献帝,又是杨彪舍死护卫幼主。
又遇曹操,随其回到许都,曹操挟天子号令诸侯,其用心险恶让杨彪颇为不耻。为了保护献帝,杨彪勉强为官,与曹操针锋相对,以命相护,数次差点死于曹操的陷害。

眼见献帝势危,他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救主于危难,反而会引得曹操对献帝更加打压,杨彪灰心之余,以自己手足麻痹为由辞官隐退,不为曹操出力,也不再理朝堂之事。子承其父却聪慧外露
杨彪之子杨修,字德祖,幼承家学,以博学广知、恭敬贤孝闻名。虽然杨彪辞官司归隐,但他却没有阻止儿子朝堂为官,杨修一直以主簿的职位随侍在曹操身边。
杨修与父亲老成持重的性格不同,为人颇为诙谐,常与曹操说笑,曹操忙于公务之余,得这样一个近臣也觉得愉悦,更兼杨修多才,时常与其相互唱和,曹操更加优待他。

杨彪曾告诫儿子:“丞相面善而心狠,面宽而心窄,不要太过聪明外露,以免无妄之灾”而杨修年纪轻轻就颇受丞相优待,不由得有些飘飘然,将父亲的忠告忘于脑后。
一次,曹操丞相府的大门的朝向不太吉利,遂将大门更改朝向,重新修筑。完工后,工匠请曹操前来视察,曹操内外观赏后,摇摇头,提笔在门上写个“活”字便离开了。
工匠们面面相觑,琢磨了许久,也不知道丞相究竟是什么意思,正挠头苦思,主簿杨修路过,见工匠们都哀声叹气,不由好奇询问,工匠们忙将经过告之。

杨修也随着曹操观赏的脚步走了一遍,看看门上的字,大笑道:“这有何难,门内有活,这不就是个阔字嘛?丞相嫌门做大啦!”工匠们恍然大悟,连忙返工。
过了几日,曹操又来查看,发现大门果然改的很合心意,寻问才知是杨修道破了这个天机,他表面大喜,夸赞了杨修几句,但心中对其探知自己心思的行为甚是忌惮。
曹操出行时,总会随口问身边侍从问题,这些问题天马行空,侍从们经常被问得张口结舌,甚至因为回答不上来,被曹操责备处罚。待从们久知杨修聪慧,连忙向其求助。

杨修略一思忖,连写了十几条问答纸条,嘱咐待从们带回去背熟。果然曹操再次出行时,连问随侍几个问题,均对答如流,再问其他人也是如此,曹操惊问其原因。
侍从不敢隐瞒,将杨修写纸条提前预判的事情合盘托出。曹操闻言不语,但心中极其愤怒。可怜杨修对此仍沾沾自喜,殊不知曹操对其已经暗藏杀机。恃才站队引杀身之祸
如果说,杨修上述小事上猜测曹操心思,曹操尚能勉强忍耐,接下来,他将心思用在未来继承人的身上,就让曹操如论如何也无法容忍,杨修也终为此丧命。

曹操幼子曹植素有诗才,为人也雅正倜傥,对比其长兄曹丕的沉默寡言,才华平平,曹植更得曹操喜爱。于是杨修与平素与曹植诗酒唱和的才子一起,誓辅佐曹植为主。
于是,每至曹丕兄弟二人与曹操一处时,杨修总会给曹植准备好曹操喜欢的诗句,让曹操对其更加喜爱,而曹操的儿子们早知是杨修所为,向曹操汇报,曹操闷闷不乐。
还有一次,曹操借机想考验曹丕和曹植的应变能力,就诏二人进宫,却提前将宫门紧锁,吩嘱城门侍卫不得放二人进入。二人抵达城门口,果然待卫阻拦,无法进宫。

曹丕无法,只能返回。而曹值则牢记杨修的嘱咐:“丞相诏命,公子大胆前行,若有待从拦路,斩杀而过即可!”曹植果然斩杀侍卫,强行进宫,曹操表面大喜,心中却颇为忌惮。
当问曹植,曹植笑答:“是杨主簿给我出的妙计!”时曹操表面开怀大笑,但心中已做出决定:杨修一门心思参与到二子夺位的争斗中去,那他就已经留不得了。
不久,曹操举兵攻打刘备的汉中,特命杨修随侍,谁知刘备举全国之力防守,攻打日久,魏军粮不足,曹操撤退有失尊严,继续攻打又投入太多,有些左右为难。

正沉思间,侍从请问丞相夜间寻查的口令定什么,曹操随口答道:“就定鸡肋吧!”随从们均不知何意,只有杨修闻言,略一思忖便开始收拾行李,随从们忙问其何故?
杨修洋洋得意:“丞相定口令为鸡肋,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汉中是矣!”大家恍然大悟,纷纷跟着杨修收拾起行李来。
曹操半夜巡视,发现营中士兵纷纷打包行李,大惊询问,才知杨修所言,勃然大怒,升帐提杨修上堂,怒斥其扰乱军心,擅揣上意,不待杨修申辩,便将他斩首处死。

曹操斩杀杨修后,一时兵士们惶惶不安,几日后,随着粮草补给逐渐吃紧,曹操终究传令撤兵,悻悻而归。舐犊之情终躲过一劫
杨修被斩的消息传回许都,杨彪老年丧子,不亚椎心之痛,大病了许久都无法起身,而他久病不愈的消息,又让多疑的曹操猜忌起来,毕竟杨彪与其是多年对头。

早在汉献帝初定许都之时,杨彪为了献帝就与曹操格格不入,给曹操使了无数的绊子,曹操也投桃报李,不但将杨彪祖上的侯爵给废黜了,还让他在有名无权的职位许多年。
如此针尖对麦芒的政敌,本就势不两立,如今曹操又杀杨彪的儿子,杨彪能不报复么?曹操本就是“我宁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的性格,此仇难解,势必斩草除根。
于是,趁着一次上朝,曹操特意叫杨彪前来朝见,杨彪来到朝堂上,久病之下病体伶仃,蓬头白发,非常凄惨,同朝的官员看着他的惨状都低头不忍直视。

曹操偏偏像什么都未发生一样,与杨彪寒暄道:“久不见杨太尉,听闻病愈,特来问候,怎么如此瘦削呢?”杨彪听曹操此问杀机已现,若应答不得体,恐全家性命难保。
于是,他急忙跪在地上,痛哭言道:“我自悔不如先贤日磾,能够提前处决那不肖之子,如今逆子惨死,我却怀着老黄牛怜惜牛犊那般的怜子之情,怎能不痛苦呢?”
曹操万万没有想到,一世铁骨铮铮的杨彪,如今将姿态放低到如此地步,他最爱惜名声,杨修之罪,不能拿到台在上说,将朝中老臣逼到处此境地,显得自己太刻薄了。

于是,曹操马上显出一脸的沉痛之色,温言安慰杨彪,又给杨家诸多的赏赐,将杨修之死,淡淡的揭过去了。但杨彪这句椎心泣血之言,却永远的记在三国的史书上。最后:
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虽然杨修一直拥护曹植,但杨彪多年不参与政治斗争,且才德兼备,老臣谋国,曹丕亲自将他请出山,授与太师之职,临朝辅政。
杨彪又辅佐了曹丕多年,晚年生活相对安逸富足,最终81岁寿终正寝,也实现了历代文臣们钦慕的最好归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