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商朝末年,纣王四处用兵,导致国家的政治经济都走在崩溃的边缘。
微子启数次给弟弟纣王进谏,纣王都不采纳,还开始厌烦这位老兄。于是这位老兄干脆就辞官隐居起来了,直到武王灭了殷商政权,又派人找到微子启,恢复了他在商朝的爵位。
再后来,周武王死了,他弟弟管叔,蔡叔联合纣王之子武庚作乱,被周公平定。一直恪守本分的微子启,成了此次事件的最大受益人。原来由武庚领导的殷商余民,被一分为二,一部跟着周公去修洛邑,一部就分给了微子启,供奉殷商的列祖列宗,以睢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建立宋国。爵位与齐国一样,都是公国。
周的分封,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周天子自己的领地是王国外,诸侯国分为“公侯伯子男”等五个级别,以公国诸侯级别最高,封地最广,爵禄也最优厚。晋国是周王室近亲,初封也才是侯国,南方的楚,当时才是个不起眼的子国,这么一比,就知道,宋国的起点还挺高哦。
微子启去世以后,他弟弟微仲即位。宋国历史上,国君与兄弟感情好是一种传统,君位的兄终弟及,也是宋国政治的一大奇观,究其本源,大概是受先祖的影响。殷商祖宗十八代,三十次帝位继承,就有十四次兄终弟及,三次叔终侄及,只有十三次是父死子及。传给兄弟的,竟然比传给儿子的还要多,这也是殷商权力继承的一大特点。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基因,几百年后,居然还能影响到宋国的政治格局。
第一次:宋国第五个国君宋闵公(宋国前后有两个闵公,这是第一个),死后传位给弟弟炀公。结果闵公的儿子鲋祀发动政变,杀了炀公,自立为宋厉公。这三个国君具体做了什么不清楚,单看他们的谥号,应该都不怎么样。
第二次:第十三个国君宋宣公,活着的时候就要求弟弟和即位,和再三辞让,都没打消宋宣公的念头,最后只好接受哥哥的盛情,这就是宋穆公。宋穆公晚年,为了回报哥哥的盛情,将哥哥宋宣公的儿子与夷立为继承人,就是宋殇公。
宣公和穆公哥俩好,全天下人都赞扬他俩有情有义,但在道德的阴影里,穆公的儿子公子冯怀着满腔怨愤,被老爸强行送到国外去考察。殇公九年,宋国太宰华督在街上散步,看见一名美女,想据为己有,一打听,原来此女大有来头,乃是大司马孔父嘉的妻子,于是罗织罪名,杀死了孔父嘉,夺取了老孔的妻子。宋殇公责备华督,华督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宣布宋殇公得位不正,把宋殇公也干掉了,迎立在外考察的公子冯回国即位,是为宋庄公。
正是因为有此次变故,导致孔父嘉的子弟逃到鲁国政治避难,要不让孔圣人的国籍就不是鲁国了。如果当时也有祖国一说,必须注明,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祖籍宋国。再往上追溯,孔父嘉的祖上是宋国第二代国君微仲,按照刘皇叔的标准,孔子算是根正苗红的宋室宗亲,或者说是殷商宗亲也可以吧。
了解了宋国的这些往事,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宋襄公的哥哥目夷,宁肯跑到国外也不能答应弟弟让位了,千万不能让自己一时爽,全家火葬场的悲剧再发生了。有了以上两个教训,宋国的国君终于长了点心,准备将兄终弟及的老传统扔掉,但是国君的许多弟弟和侄子们则表示,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优良的传统不能丢。
事实证明目夷是个明白人,宋国后来,先后有宋成公,宋昭公(宋国有两名昭公,此为第一个),宋君剔成三名国君被亲弟弟干掉篡位,其中剔成虽然在位四十一年,却连个谥号也没有,这全拜他弟弟----宋国末代国君偃所赐。
都说权力是人性的腐蚀剂,是命运的绞肉机,在权力面前,无论是宋国还是齐国,都一样。我绝对相信宋国那些好兄弟曾经的情谊,都是真挚的,但这些大争之世残存的温情,经不起时间和命运的考验。
“兄终弟及”这种权力继承方式,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不是没有原因的。有权力继承权的人越多,争执就越激烈,其稳定性也就越差。最大的一个牛角尖是:当所有的弟弟都死了以后,是该由最初大哥的儿子继承呢?还是最后一个弟弟的儿子继承呢?这个死结不解决,权力继承就失去了章法,只会越搞越乱。
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由儿子来继承老爸的基业,要比兄终弟及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确定儿子是首先考虑的继承人,再在儿子里选一个嫡长子做王储,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有了这一制度做树干,树状的中国宗法制度才逐渐确立起来。
千年以后,同样以“宋”建国的赵匡胤,早就忘了古人血的教训,又搞兄终弟及,留下一地鸡毛。莫道读史无用,赵匡胤如果能够深刻认识春秋时期宋国的历史,赵德昭赵德芳等人也不会死的不明不白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7 1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