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隋朝一项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动踏青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2 11:21:00 来源:戏说三国

隋朝时期,踏青也是一项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动。尤其是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士女游春活动最盛。隋朝时,著名画家展子虔绘《游春图》,对明媚的春光及人们成群结队游春的情景有形象的描绘。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权作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一方面说明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清明”与“上巳”渐渐融合的趋势。

隋朝一项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动踏青

唐代的踏青更为盛行。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据史载,唐代从农历正月十五至清明节的近两个月时间里,一直有人热衷于踏青。如据《开元天宝遗事》载:“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各乘车跨马,供帐子园圃或郊野中,为探舂之宴。”正月十五时,青草或许刚冒出小芽,然而性急的城里人就开始了“探春”活动。另据《旧唐书》记载,唐代宗曾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往郊外踏青:“大历二年二月壬午,(代宗)幸昆明池踏青。”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也记载云:“唐上巳日,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曰踏青。”唐代郊外踏青活动的盛行,由此可见一斑。

隋朝一项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动踏青

唐诗中描写踏春活动常把时间定位在三月三前后,唐诗题目中出现“上巳”和“三月三日”的有八十多首,其代表性意象就是祓禊和踏青。刘商“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晴山祓禊词”(《上巳日两县寮唆会集时主邮不遂驰赴辄题以寄方寸》)很典型。而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写他与刘禹锡、王起三人宴会联诗,这年寒食、上巳二节相连:“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而刘禹锡联句云:“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游女如云,衣饰鲜艳,说的就是上巳的踏青活动。这时,正是杨柳初上的季节,所以唐诗中描写踏春活动时,一般都用杨柳衬托。如张祜的《爱妾换马》诗有“婵娟踱蹀春风里,挥手摇鞭杨柳堤”(《全唐诗》卷五一一)的诗句,张籍的《江南春》更有“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全唐诗》三八四)的描写,在杨柳吐丝的春天,也正是踏春游赏之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14: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又是一年清明至:品味传统文化 感受时代新韵
...其独特的魅力,不断绽放时代新韵。亦节亦气 民俗丰富踏青赏春、插柳戴柳,还有荡秋千、放纸鸢、吃青团……从古至今,清明节民俗活动丰富,民众参与热情高涨。“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
2024-04-04 17:05:00
春暖花开 踏青逐梦——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小学开展系列春分主题活动
...次活动中,全校上下热烈响应,各班级围绕“春暖花开·踏青逐梦”这一主题举办了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共同探讨了春分节气的历史渊源、民俗习惯及其
2024-03-22 18:07:00
缅怀英烈志 争做好少年
...院实验小学学生做青团。 固阳县科教幼儿园大手拉小手踏青寻春活动。土默特右旗第三幼儿园开展捏面燕活动。包头博物馆“衣冠里的华夏——多彩的民族服饰”智趣大课堂。 孩子们在博物
2024-04-08 00:39:00
...交,此时万物洁齐、方兴未艾,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然清明节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它兼具自然与人文,蕴含精神信仰与礼俗。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
2023-04-24 12:32:00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本报讯(记者 韦 虞 王晓磊)近日,金城江区第九小学800余名师生乘车前往寿乡天成研学实践活动基地,开展2024年春季研学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一路上,学生们欢声
2024-04-12 02:15:00
踏青赏春 了解这些远离花粉过敏
...徐鹏航随着气温回升,春暖花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踏青赏春。然而,对于花粉过敏人群来说,出门却可能意味着“一把鼻涕一把泪”。哪些植物易导致过敏?春季过敏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预
2024-03-22 00:33:00
...文化馆、博物馆累计接待群众189.42万人次。据了解,祭扫踏青赏春延续传统习俗,都市休闲游、短途近郊游是假期出游的主流节奏,游园赏花、亲子研学、民俗体验、野营采摘等特色文旅活
2024-04-08 00:43:00
古人清明踏青都做什么?和唐代小姐姐一起来体验
踏青的习俗自古就有,《诗经》《论语》都有记载,这个习俗源于古时候的“上巳节”。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典籍里的清明》,去探寻清明节踏青游春的节俗渊源。在历代典籍中,均有关于“三月三”
2024-04-07 16:46:00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我市开展主题志愿活动文明踏青 绿色旅游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沈勇)4月4日,深圳旅游志愿者在莲花山公园风筝广场举办“文明踏青·绿色旅游”2024年清明风筝主题志
2024-04-05 00: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