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既生“姓”,何生“氏”,我国姓氏的来源与演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4 05:46:00 来源:戏说三国

不管在古代还是如今,我们在交往时都会询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即姓甚名谁。但是如果问我们为何是这个姓氏呢?可能很少有人能按着自己家族的族谱给对方解释一番,其实你知道吗?我们每一个姓氏,不管是笔画多的姓氏,还是笔画少的姓氏,它们的形成过程都是很艰难和漫长的,因为古代低贱的百姓是没有名字的。

而一个人的名字为何有姓氏之分呢?只有一个姓或是一个氏,或是其他的为何不可能呢?其实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不断与历史的事件或是历史的整体调整有极其密切的关系,细细的分析和考察其间包含了很多的历史故事和姓氏文化。同时我国的姓氏并非只有百家姓,姓氏的数量之多,姓氏之怪。

既生“姓”,何生“氏”,我国姓氏的来源与演变

姓氏源流

本文我们从最初的原始部落说起,从母系社会出发,为大家说一说为何我们的名字包含了姓与氏,为何姓在前,氏在后,为何姓字是由左边的女和右边的生构成,其具体的用意是什么?看完本篇文章后,我们就会感觉再稀少的姓氏都是我国文化的再现,都有一段段的历史故事。

一、“姓”与“氏”的来源

甲骨文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期的文字,从“姓”字的拆分来看:“姓”字分为两部分,左边是一个女子的身形,而右边则是“一生二”的生字,其意味显而易见,即女性繁衍孕育生命。同时《说文解字》也曾提到:“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资因生以为姓。”随后“姓”字经过金文、篆书、草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发展成现在的形式“姓”,左为“女”、右为“生”,寓意依旧未变。

既生“姓”,何生“氏”,我国姓氏的来源与演变

姓的甲骨文

从历史的渊源上考虑,远古的社会属于母性社会,即女性有决定的权利,同时部落的强大,女性地位愈加突出,故“姓”字左边的“女”的来历大家也很理解和接受。同时在古书中,带有女字偏旁的姓,称之为“上古八大姓”,包括嬴、姬、姒、姚、姜、妘、妫等。可见,原始的古代认为女性能生育是至高无上的,是上天赋予女性的特权。

“既生瑜,何生亮”,有了“姓”,为何出现了“氏”呢?其主要原因为人口的急剧增多,姓氏相同的部族规模愈发扩大,此时单一的“姓”字节,不能满足人口的管理与分辨等等,故出现了“氏”。甲骨文中“氏”,上方是水的形状,下方是古文“十”的轮廓,意味着从水中往下窥视,一望到底,清澈透明。如若把“姓氏”比喻成一棵树,“姓”是树干,而“氏”则是树枝。

既生“姓”,何生“氏”,我国姓氏的来源与演变

姓氏的形象比喻

上古时期,血缘关系的决定权取决于女方血统,故“姓”为母氏的根源,而下再是承接后代男丁的“氏”,象征着母系社会不可撼动的女性地位。每一个女子都可以追溯从母亲再往上的血缘关系,而男子却只得了解到自己的后代承接,无法往上寻根,“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是对“姓氏”最好的诠释。

二、“姓氏”的最终确定

上述中我们发现,“姓”代表着母体的姓氏或是原始母系社会的地位,而“氏”为该母体或是原始部落下的个体,故天下同姓是一家或是天下人民是一家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氏”的创立确实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常以祖先谥号、国号、爵位、官职、职业和居住方位等作为“氏”。

随着“氏”的出现以及子嗣后代的繁衍,再加上各氏族分地而居,彼此走动减少,关系生疏,为了方便以氏为姓,姓氏合一。同时“姓氏”的创造,还有一个功能。一个氏族内是不允许出现族内婚姻的,即同姓不可婚配。

既生“姓”,何生“氏”,我国姓氏的来源与演变

上古的八大姓

《通志·氏族略》记载:“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

试问上古有八大姓,即嬴、姬、姒、姚、姜、妘、妫、姞,为何现在很少呢?其主要原因和历史改朝换代有关,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统天下,将越国的王室人员全部强制改姓,将“姒”改为“驺”,意为“帝王的骑从”,以夸耀秦王朝的战绩。从这些可以看出,其他姓氏的覆灭或是减少大相径庭。

三、现有部分姓氏的追溯

根据人数以及分布情况来看,占据人口比例的姓氏分别有三种:王、李、陈。根据宗族祠堂等关于历代子嗣姓氏等信息的收录记载,可以了解自这个“姓氏”被创生以后的发展情况,而有的则记录不明、中间断层,难以顺着线索追根溯源。

其中,“陈”姓是收入记载信息较全的一个姓氏。据古书记载,“陈”姓本为“妫”姓的一个分支,往上追溯,初始祖先是舜,相传东周时期,陈胡公妫满是舜的后代,因自己的领地名为“陈”,遂逝去后被赐予“陈胡公”的谥号,后代则皆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也称“陈氏”后人。还有两个关于此姓的传承记载分别是由鲜卑族的三字姓“侯莫陈氏”和唐朝时的“白”姓改成而来。

既生“姓”,何生“氏”,我国姓氏的来源与演变

陈姓

“王”姓也是现在最常见的一个姓了。“王”姓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个是“姬”姓,对,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姬姓,算是王族后裔。其次则出自另一个大姓“妫”,往上溯源为“田”姓的齐国后人,自从秦国取得大一统的成功后,齐国王族皆被贬为平民,但由于习惯问题,齐国百姓依旧称其为王氏家族,所以子孙干脆便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而“李”姓,源于“嬴”姓。颛顼帝的后人皋陶是为有记载以来最早的李家始祖。相传曾有他的后代逃难进入河南境内,只能以野果饱腹,那时的野果叫“木子”,为纪念,遂以“李”为姓。现发源地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境内。

结语

回顾了姓氏的组成和我国的姓氏包含的历史故事和期间寓涵的文化象征性,我们发现姓氏的出现不是人为特意干涉的结果,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进程。假如人类的历史发展仍然停留在母系社会,部落数量少,部落内的人口少,根本就不会出现“氏”,只要一个单纯的“姓”就可以啦。但是历史的发展不允许,人类的进程不允许。

既生“姓”,何生“氏”,我国姓氏的来源与演变

百家姓

虽然姓氏的出现不是人类干涉的结果,但是上古大八姓,及其后来一些姓氏确实人类自己的选择,是一个身份或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因为封建帝制下,普普通通的百姓根本就没有姓,只能用一些昵称做一个标签,或是有的贵族、诸侯们家里的仆人,他们的姓氏或是名字直接跟着主人的姓氏来的,根本没有自己的姓氏,没有这个权利和地位。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而且如果个人感觉名字不是很好听可以按着自己的意愿去修改自己的名字。现在看着很简单的事情,都是通过历史演变过来的,由之前的没有到后来的有,再由有到现在的自由等等,这些都体现着人类的进步,人类的文明。

在文章的结尾之处,试问有多少人见过家族的族谱呢?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自己姓氏的距离来源呢?这些看似可有可无,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我们都可以感觉到我国姓氏文化的雄厚,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等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4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究竟是哪些姓氏都是匈奴的后代
...在历史上被打败的匈奴,究竟有没有后代呢?据说有五个姓氏是匈奴的后代,究竟是哪些姓氏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段神秘的历史!匈奴,南征北战,杀伐果决,驰骋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创造了宏
2024-04-18 21:52:00
数量繁多的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名字是一个人最大的标志,也是一个人的家族起源,大的姓氏背后,往往有大量的家族,所以古代会有“大姓”、“小姓”的区别,在我国有很多的姓氏,根据《百家姓》来看,我国的姓氏数量已经
2023-01-17 20:07:00
史上最难取名的五个姓氏是什么
...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而这些结晶当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姓氏文化。每个不同的姓氏都有它的起源和故事。据最新的《中华姓氏大辞典》里记载,目前全国共有10129个姓氏,其中汉族姓氏有8
2023-08-09 21:56:00
了解我国大姓的历史渊源,看看自己的根在哪里
中国人的人口数量有那么多,人们的姓氏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其实在宋代有一本书,直到现在大家仍然多次提起它,这本书就是《百家姓》。在百家姓当中,有许多姓氏被详细的罗列出来。赵钱孙李,
2023-01-12 13:15:00
中国历史上从未衰败的三大姓氏分别是哪个
...中华文明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可谓是博大精深,就单单拿姓氏文化来说就博大精深。在远古时代,人们都是部落制的生活,一般都是男女混住,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混乱,而且人和人之间也比较容
2023-07-24 21:37:00
北京人口最多的6个姓氏,第一姓是天子后代,第四姓更了不起
...这些名胜古迹中寻觅历史的气息,也可以通过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等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接下来想和大家聊聊北京人口最多的6大姓氏。北京人口第六姓,杨姓。杨姓是一个很常见的姓
2024-08-14 13:24:00
我国5600余个姓氏中只有8个姓氏从未衰落,看一下有你的姓氏吗?
...这片土地付出了一切。”这段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道出了姓氏背后那段丰富的文化传承,令人深思。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现今的姓氏数量高达5600多个,然而在这些姓氏中,只有大约10
2024-11-07 18:34:00
聊聊我国三个奇特的姓氏
...会有不同的图腾崇拜。值得一说的,中华民族沿用至今的姓氏也来源于图腾崇拜,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正如德国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所说: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
2024-04-12 21:54:00
这5个常见的姓氏可能是匈奴的后代,你在其中吗
...奴融入了汉族之后,他们自然也将自己的姓改成了汉族的姓氏,有许多甚至是现代非常常见的姓氏,其中有5个大家一定很熟悉。5个常见姓氏 第一个就是刘姓。当时的匈奴嫡传怚堤氏在进入中
2023-07-04 13: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