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让历史记忆照亮复兴征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15 17:26:00 来源:东南网

1945年8月15日,正义的胜利响彻云霄,民族的血性刻入骨髓。

“日本投降矣!”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五个超大号铅字如惊雷般传遍神州。重庆、延安、上海……无数城市瞬间成为欢腾的海洋:素不相识的人们在街头相拥而泣,锣鼓与呐喊交织成胜利的交响,火把连成的火龙照亮了曾经被战火撕裂的黑夜。

这一刻,中国人民用十四年的浴血奋战,在人类正义史上刻下了永恒的印记。

(一)

八十年前的今日,东京的电波传来裕仁天皇宣读《终战诏书》的声音。这份刻意回避“投降”二字的诏书,却掩藏不住一个铁的事实:日本军国主义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铁拳下彻底崩溃了。

胜利的喜悦背后,是3500万军民用生命换来的惨痛代价。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整整十四年间,930余座城市被侵占,半个中国被铁蹄践踏。南京城三十万冤魂的悲鸣,日军731部队活体实验的罪恶,百人斩竞赛的野蛮——这些人类文明史上的至暗时刻,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这场胜利绝非偶然。当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当百团大战的烽火燃遍华北,当台儿庄的将士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悲壮气概。这份胜利,是母亲送儿上战场时的含泪嘱托,是战士血染疆场时的最后呐喊,是亿万民众“誓死不做亡国奴”的震天怒吼。

(二)

抗战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历史深处凝聚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今年8月,北京抗战纪念馆内,左权、吉鸿昌等英雄形象通过AI技术重现人间。浙江的“AI助英烈回家”行动中,84岁的吴永才老人终于“见到”了26岁牺牲的叔叔吴复夏。

科技让历史可触可感,艺术则让记忆直抵人心。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热映,如利剑刺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衡阳师范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80幅剪纸重现抗战烽火,纤薄的红纸承载起厚重的民族记忆。

在卢沟桥畔,郑然女士接过了祖父坚守73年的义务讲解棒。四川宜宾赵一曼纪念馆里,学生们排演的《穿越时空的对话》情景剧,让年轻的心与英雄的灵魂共振。当教育融入生活,抗战精神便在日常中扎根生长,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抽枝散叶。

(三)

八十年后的今天,历史的回声仍面临杂音干扰。8月15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以“自民党总裁”身份,向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供奉了“玉串料”(祭祀费)。对侵华战争,部分日本政客始终没有反思与悔改。

日本教科书正悄然改写历史。南京大屠杀被模糊为“南京事件”,遇难人数被标注为“尚无定论”。这种精心设计的“选择性记忆”,将侵略美化为“解放亚洲”,将战败伪装为“终战”,侵蚀着和平的根基。

令人深思的是,日本国内仍存清醒之声。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东京研讨会上直言:“真正的爱国心在于勇于承认历史错误。”学者木村知义更一针见血:“日本是被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抵抗打败的。”这些良知之声,如暗夜中的星光,照亮了历史的正道。

(四)

抗战胜利不仅光复了破碎山河,更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这场胜利让中国重返世界大国舞台,洗刷了百年屈辱,开启了古老文明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从贵州深山“中国天眼”探秘宇宙,到西北大漠“绿电蓝海”点亮万家,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擎轰鸣——抗战精神已熔铸为当代中国人攻坚克难的基因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它不仅体现在科学家攻坚“卡脖子”技术的执着中,更融入了扶贫干部扎根山乡的坚守里,闪烁在边防战士风雪巡边的脚印间。

抗战老兵郝龙清在浙江档案展上抚今追昔:“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历史的真谛——唯有守护记忆的星火,才能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航程。

八十载光阴流转,当年卢沟桥畔的枪声已化作纪念馆中的历史回响。今天,当AI技术让抗战烈士“重返”人间与后人对话,当青年学子用剪纸重现烽火岁月,抗战精神正跨越时空,在民族血脉中奔涌不息。(绵一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开启了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坚定的政治主张、最英勇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战争胜利
2025-09-03 17:46: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终铭记。历史照亮前路,精神铸就丰碑。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华民族正以坚定的步伐,从纪念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开创未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金妮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2025-09-03 21:27:00
...警钟长鸣、居安思危,以“挺膺之姿”奔赴新时代“复兴征程”,推动“中国号”巍巍巨轮扬帆远航。
2024-09-18 13:2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前行路上的不竭动力,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勇毅前行!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文/图摄制 董文博
2025-11-09 22:31:00
...切艰难险阻向前进。今天,我们已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唯有雄健的精神,才能冲破险阻、闯关夺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是传承伟大的抗
2024-09-03 12:44:00
...,并答记者问。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它不仅彰显了我们对历史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更是向世界作出的庄严宣告,中国
2025-08-23 11:37:00
3年仅限100席经销商名额,贵州老名酒怀酒加速复兴
...国台50年时,进入中国名酒之林。现在我们正在朝着新的征程奋进,努力将国台酒打造成为中国的新名酒。”国台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迪表示。林向谈到,从抢抓酱酒红利到过百亿,再到如今布局
2023-07-10 14:49:00
牢记历史 祈愿和平
...提升自我,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杜孙睿说。 做有抱负有理想的有志少年“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
2023-12-14 06:46:00
...先辈们的重担,我们更应铭记那段历史,接续奋斗,在新征程上继续砥砺前行,在新时代里贡献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力量。历史不能忘,吾辈需自强。不忘历史,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为了时刻提醒
2023-08-16 15: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江苏南京:“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28日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11月28日,“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将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幕,约140件(套)来自意大利的殿堂级馆藏珍宝将集中亮相
2025-11-26 10:27:00
一场有趣的讲座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 苏轼与王安石的交锋 对年轻人成长有何启示?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王蒙李荔慧)11月25日下午
2025-11-26 10:27:00
谭知耕——忆金牛山反袭击战【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谭知耕,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11-26 10:2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雪莉)近日,记者从白口城考古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文章中获悉,白口城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白口城考古队发现了白口城外城南门三次大规模营建的情况
2025-11-26 07:08:00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将在苏博西馆展览
江南时报讯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25件代表性创作以及相关手稿
2025-11-24 15:0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70余件经典画作,67年丹青岁月。日前,由河北博物院、河北省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漠丹青——常书鸿艺术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区9号
2025-11-24 08:21:00
83年前,美国飞行员杜立特带队成功突袭日本多个城市,这次战斗被称为“杜立特行动”。任务结束后,因为种种原因,75名飞行员在浙江沿海及以衢州为中心的浙皖闽赣边界地区弃机跳伞
2025-11-23 22:14:00
夜幕降临,正定荣国府景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项目接连上演,通过光影造景、演艺交互等多种形式,将《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在亭台楼阁间生动再现,打造赏、游、学、玩的多维体验。摄制丨
2025-11-23 07:57:00
就在明天!“国宝”级画展亮相福州!
就在明天!下午2点!到福州画院,赏丹青国宝!福州人千万别错过!由福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大学、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于11月23日在福州画院举行
2025-11-22 14:09:00
两只羊隔着围栏打架,一只羊假装进攻诱骗对面的羊撞栅栏。
2025-11-21 13:36:00
非遗吉林 |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吉林满族旗袍东辽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分布地域相对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主要满族居住地区
2025-11-21 14:25:00
三棱风帽俑
冬日的太原,寒潮骤至,北风凛冽,气温直逼零下。若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齐晋阳,这刺骨寒风却是当地人们日常必须面对的考验
2025-11-21 18:33:00
五瘟神降服疫鬼图
今年年初,山西运城市盐湖区马家沟一处荒僻的冲沟断崖上,一孔不起眼的窑洞因文物保护员的偶然发现重见天日。这座被命名为马家沟瘟神庙的明清时期窑洞
2025-11-21 18:34:00
千年厨房重见天日
近日,在晋阳古城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古代建筑遗迹。这座被称为“龟头屋”的建筑,据推测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2025-11-21 18:34:00
元代太原民间的火葬
东山元墓出土的瓷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据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显示
2025-11-21 1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