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蜜度CTO刘益东:AI技术发展的成果要让普通人都能理解 | 最前线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7-13 14:00:00 来源:36氪

文 | 周鑫雨

编辑 | 邓咏仪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逛蜜度的展台,会有一种来到了做AIGC应用的To C企业的错觉,与会者可以体验用AI写诗、作画,并领取AI制作的明信片。

蜜度CTO刘益东:AI技术发展的成果要让普通人都能理解 | 最前线

WAIC蜜度展厅。图源:蜜度

此次,长年为政企提供语言智能服务的蜜度在WAIC上一口气发布了三个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蜜巢知识问答与内容生成大语言模型、蜜巢智能舆情分析大语言模型、智能校对领域大语言模型“蜜度文修”。这三款语言大模型主要为新闻出版、媒体采编、政府公文领域提供智能化的服务。

蜜度CTO刘益东告诉36氪,以前蜜度参加过不少展会,采取的都是在屏幕上展示产品专业参数的形式。从去年WAIC开始,蜜度开始用普通用户都能理解的形式呈现技术能力,观众可以对AI技术进行现场体验。

他打了个比方:“我们的展台,想让爷爷奶奶辈也感受到AI的智能便利。好比大诗人杜甫常将写好的诗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以便通俗易懂。”

7月6日的WAIC开幕式上,“深度学习之父”杨立昆重申“LLM不会是那条通往人类智能的道路”。这也让许多厂商跳脱出Transformer的框架,去做创新。

发布自研的行业基座大模型,是今年蜜度的目标。刘益东觉得,自研行业基座大模型是蜜度的方向:“下一个创造风口的可能就不是OpenAI,国内厂商要抓住机会。”

以下是刘益东和36氪的对话:

先垂直,后通用

36氪:这次蜜度和友商们同台秀大模型肌肉,为此蜜度做了哪些准备?

刘益东:我觉得这次WAIC大家会有一些同行竞争的压力,但更多地是抱着交流学习的态度。虽然很多厂商都推出了大模型,但是聚焦的垂直领域是有差异的。我觉得作为企业,需要更多地思考我们的优势在哪里,以及怎么为客户和用户带来实用、便捷、高性价比的AI服务。

36氪:那关于这个问题,蜜度的思考结果是怎样的?

刘益东: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蜜度主要服务的是政务、媒体、企事业单位的办公需求,也积累了一定规模的客户,所以我们接下来发力的点还是会从这些行业延伸,包括会慢慢地触及教育行业的B端客户。

我觉得蜜度的优势首先在数据能力,在2017、2018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把AI的一些能力通过产品赋能用户了,在大量高质量行业数据的基础上,蜜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应用落地。

其次是客户经验的积累,我们对客户需求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还是很高的,虽说现在方案仍需要精细打磨,但至少现在我们已经有相关的基础,能在未来给客户提供“开箱即用”的成熟方案。

最后是蜜度对科研的投入,2019年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微热点研究院”,主要用于与学界科研力量一起追踪前沿科技。

36氪:大会上蜜度先发了三个垂直领域的大模型,而不是一个通用的基座。

刘益东:是的,这次我们发布的几个模型是针对垂直领域的。

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下半年在已经发布的模型的基础上,去训练一个参数规模在千亿级的行业基座模型。当然这个基座模型还是会倾向于政务和媒体的场景。

36氪:先基于开源模型训练垂直领域的模型有怎样的考虑?

刘益东:大模型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我们选择先做垂直领域的模型主要是考虑了现实应用的需求。因为基座模型的训练是一个漫长、投入大的过程,同时不是说一次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而是要做很多方向的调整。为了满足客户当下的需求,我们考虑先推出垂直领域的大模型,满足垂直行业应用的需求。

36氪:华为也有自己的“盘古大模型”,提出了垂直领域的模型解决方案,作为华为昇腾的客户,蜜度与华为会不会也形成竞争关系?

刘益东:在我的理解中,华为更多的是做一些底层基础设施的工作,而我们的定位是偏中上层的应用。整个AI生态不是说一个人就能把所有事都干完,大家各自都在做擅长的事,所以我们一直和华为都有良好的合作。

最难的是工程落地

36氪:ChatGPT带起的AI热潮也已经过去大半年了,您觉得算力、数据等哪些难点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哪些还是“卡脖子”问题?

刘益东:我觉得算力、算法、数据,还有一些工程性的挑战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先从算力讲起。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各地的算力网络建设也很快。比如上海的超算中心就在过去半年里提供给了我们很大的算力支持,其实建设的速度很快,并且它能够支持国产的异构算力,算力这个难点还是得到一定的解决。

接着是算法。整个大模型开源生态在过去半年里发展得非常快。最开始开源模型有千亿的参数,我们只能用小数据做试验。后来更多的快速训练的框架面世,就能帮助我们仅用百卡的级别来训练一个百亿参数级别的模型。所以通过半年的观察和摸索,下半年我们具备了自主训练基座大模型的条件。

不过,在数据层面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因为中文高质量的数据生态发展才几个月的时间,当然这段时间内各行各业都在建立高质量的数据训练集,其中一些是以开放的方式,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趋势。如果解决了中文训练数据的问题,至少从大模型的算力、算法和数据三个角度而言,基本上不会有太多问题。

而最大的挑战来源于工程落地。大模型前期的落地步骤包括用户应用,成本很高。如何让大模型在内部落地,并且让客户高效利用好,这是蜜度这半年来在思考和在实施的。目前我们已经做到把蜜度的大语言模型部署在消费级的显卡上,比如说国产的华为昇腾NPU卡。

AI技术发展的成果要让普通人都能理解

36氪:蜜度大模型的优势主要在哪些方面?

刘益东:主要在部署成本上。我们的大模型已经能够做到用消费级显卡就能部署,对于企业客户而言,考虑到安全保障,这个成本是可接受的。

同时用户要把大模型用好,和单纯部署中间有一个gap,弥合这个gap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去契合地接入各种业务场景,设计交互友好的产品界面,我们做了很多工程性的工作,把整体的功能用简单易用的形态交付给客户。

36氪:这次展示的AI作诗、绘画等模型功能,看上去都很toC,蜜度是有做toC应用的计划吗?

刘益东:以前我们参加过很多展会,更多地是把比较专业的细节在屏幕上展示。但参展者就会觉得很陌生,这其实不利于普通客户的传播和理解。所以从去年的WAIC开始我们就以普通用户可以理解的形式把我们的技术能力展现出来。

36氪:这次大会杨立昆也提到大语言模型不是通往AGI的最优解,您对此是怎么看的?蜜度是否会跳脱出Transformer的路径去做新的尝试?

刘益东:我们内部一直在启动一些创新,不管是基于Transformer的还是新的技术路径。那么我们的创新能不能超越Transformer?这其实并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

欢迎交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3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Tech100 | 哈工大深圳团队入局多模态大模型,自研「若愚-九天」荣登OpenCompass榜首
...智能研究院团队,依托学校的哈深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进行成果转化,成立了多模态大模型研发企业--深圳若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若愚科技”)。若愚科技旗下首款多模态大模型“若愚-九
2023-08-09 09:55:00
智谱AI新一代基座大模型GLM-4在司南评测中跻身前列,位居国内第一
...新一代基座大模型GLM-4是智谱 AI专注于大模型创新的最新成果。智谱 AI愿与人工智能行业所有的参与者、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发者社区和学术界一同努力,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
2024-02-04 14:00:00
智谱AI的双轨驱动:从基座大模型出发,以共创理念推进商业落地
...用于后续的对话回忆、问题引导和精准回答。这一合作的成果显著。据统计,该应用通过准确性、完整性、实用性三个维度的评测,全链路测评分数可达80+。这便是对大模型商业价值的直观诠释
2024-03-15 09:19:00
...)上,北京人工智能新晋独角兽、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技术成果转化企业智谱AI推出了全自研的第三代基座大模型ChatGLM3
2023-10-28 08:25:00
智算领航,移动云携手伙伴共筑大国智能基座!
...心建设与技术创新、AI大模型研发、AI+应用等领域的重要成果。移动云持续推动通、智、边一体化管理,形成涵盖IaaS/PaaS/MaaS/SaaS的全栈智算产品服务体系
2024-05-27 09:18:00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打造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
...技术的突破,夯实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实现成果应用转化的突破,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人工智能领域高端国际交流合作品牌;发挥引领作用,依
2024-04-27 16:35:00
...智能算力论坛”(AGICF)上,面壁智能发布了最新大模型成果Luca。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EO李大海展示了其多模态能力和依托群体智能技术的AI原生应用场景。发布会最后,李大
2023-08-29 17:53:00
华藏生态共创,为大模型商业变现注入活力
...快,更低,更有效\"的发展目标,引领全球通用大模型的成果落地与商业变现,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力。以商业变现为核心,为何小i可以建成华藏生态?\"商业变现\
2023-10-27 11:56:00
...域应用落地之路,在智慧金融、智能服务、ISV、IoT等领域成果落地,达成商业变现。生态共创自Chatgpt发布以来,中国市场就出现了“百模大战”。在大模型频出的市场上,一个核
2023-11-01 10:0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