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以“有文化有教养”为荣,大多数父母相信修身齐家、知识能改变命运。
所以父母都很看重对孩子的培养,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父母也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
大多数孩子都有厌学的经历,渴望父母不要强逼自己学习,多数父母虽然头疼孩子厌学,但始终没有放弃他们。
但父母如果全心全意支持孩子的爱好,而忽视孩子的学习和管教,孩子会变得怎样呢?
网上看到一个话题:如果一个家庭真的不逼孩子学习,支持他的所有爱好,这个孩子的未来会怎么样?
@司马网友分享:
我爸妈不仅不让我好好学习,反而纵容我不学习。
从我有记忆开始,父母都比较贪玩,我小时候基本都在姥爷家和邻居家吃饭,而爸妈经常玩到很晚回家。
初中的时候我成绩挺好的,是班里的班长,但我爸总有意问我:“上学累不累?累就不要学了。”
后来爸妈主动给我买了电脑,纵容我玩游戏,一年后,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辍学在家看家里的店。
爸妈没有因为我放弃上学遗憾不说,反而觉得特别开心,从那以后我就在家里看店送货,但爸妈还是不改贪玩的本性。
现在生活过得很苦闷,但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学历,渴望发光发热,但没有能力。
长大后我才感觉父母对我的纵容是早有预谋。
我现在之所以成了废材,完全是因为父母当初对我疏于管教。
个别父母认为,爱孩子就不要逼孩子学习,可无限度的放纵真的是爱吗?
不对孩子的教育倾注心血,孩子长大后真的会过得好吗?会感谢父母吗?
有的父母等孩子长大后,发现他们一事无成后才悔不当初。
也有的父母根本意识不到疏于管教对孩子有多大的危害。
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的是,有的父母并不以学习为荣,反而以学习为耻。
@高级圆月分享:
我有一个闺蜜,大儿子36岁,小女儿23岁,大儿子上初中的时候不想上学了,妈妈说:“你不想去就不去吧,高兴就好。”从此以后就没上学。
大儿子后来结婚,因为工作收入低,最后离婚。
小女儿上完初中毕业,因为成绩差也辍学,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现在也过得比较辛苦。
闺蜜的观点是:疼孩子,无论孩子干什么都不反对,更不逼着孩子读书。
偶尔聚会,她爱嘲笑我妈管我太严格,说:“你妈是亲妈吗?”
后来慢慢因为三观不一致,没有了联系。
这个话题的评论者都是长篇大论,可见多数人对此深有感触,还是希望父母在自己小时能尽量约束自己。
一个家庭的父母如果不管教孩子学,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
个别家长认为孩子树大自直,大了就好了,但放任自流,对孩子有害无益。
那么父母放任不管的行为对孩子有哪些危害呢?
孩子会变得很自我,抵触情绪大;
不懂得尊重长辈,尊重别人,说话做事没有修养;
人际关系不和谐,显得霸道、蛮横,自以为是;
自由散漫,适应能力差;
如果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和约束,孩子很可能变成废物一个。
李玫瑾老师曾说:“孩子6岁前,要跟他说不行。”
6岁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过了6岁你会发现,再想约束孩子的行为就很难了。
曾仕强老师也曾也说过:在孩子小的时候约束强一点,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可以适度放松一点。
如果父母在6岁前对孩子有适当的约束,随着孩子长大,父母逐渐放宽,管教才会越来越轻松。
都说慈母多败儿,一个家庭如果太娇纵孩子,容易把孩子惯坏,但如果对孩子的管教太严厉,孩子也会因为缺少爱而缺少安全感。
那如何做一个严厉的慈母呢,把握度很重要。
坚持一个原则: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顾名思义就是原则问题不妥协,无关痛痒的小事让孩子自己决定。
小事就是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刷什么口味的牙膏、看什么样的书,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小事交给孩子自己决定,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原则问题就是比如约束孩子有礼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欺负别人等等,有原则有底线,孩子的行为才会有边界。
很多父母对孩子是抓小放大,盯着孩子的缺点而忽视孩子的优点,于是急匆匆地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
孩子是不会受人完全控制的,样样照着父母的做,没有主见,将来长大后就是典型的奴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环境造就人格,父母的管教,是孩子行走路上的底色。
孩子的未来掌握在父母手中,望所有父母都学习做一位严格的慈母或慈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