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把握社会治理规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滨州: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记者 王凯
通讯员 卫建 刘飞 金鹏 梦幻 报道
本报滨州讯 近日,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终审会在北京召开。“滨州市心安城市——心语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与会专家评审团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从全国近百个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
据滨州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孟丽娟介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正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
把握社会治理规律,解决心源性问题。据滨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穆杰介绍,滨州市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分别在政法综治、卫健、教育、工会、民政、企业、共青团妇等系统,建立行业领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筑滨州心语的“四梁八柱”。立足管用,统筹各行各业资源力量,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组织架构建设,构建专业高效的技术体系,实施社会心理人才培育工程,提高专业队伍履职能力;分类施策的服务活动,形成覆盖全域全层级、辐射全部群体的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平台,聚焦重点领域,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服务群众。
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新领域、新模式、新标准、新产品、新方法。滨州市充分发挥产业链条中“5院+10中心+N产品”的优势,成立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和“滨州心语”基地,开通市、县两级心理援助热线,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主动随访,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公益服务,加强预测预警、危机干预。锤炼“医、食、眠、游、护、康、养、学、乐、健”一体化社会心理服务品牌,打造滨州“心安城市”的新高地,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滨州市充分调研社会矛盾纠纷领域,在全国率先提出“心适指数”“城市心理意象”“心源性矛盾纠纷”等多个全新概念,针对个体的心理承受、适应能力以及城市建设要让人舒服的三个方面,测定城市社会心理服务水平,打造具有滨州特色的城市环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社会矛盾化解的“打、防、源、预”四字方针。
目前,滨州自上而下设立了78个心理健康科,配备专门人员,加强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目前全市12个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心理门诊(精神科),7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心理咨询室。在全市中小学校共设立心理咨询室464个,配备心理健康咨询教师1400余名。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102个,实现县、乡两级100%全覆盖。作为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对全市30余万名小学四年级(含)以上、初中、高中、中职在校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筛查、评估和干预。
建设全国首个“心安”城市,为未来谋局。滨州市在社会综合治理中,通过社会心理问题的教育、疏导、摸排、化解,进一步夯实了社会治理基础;通过大力弘扬积极心理,消除不良心理,提高社会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通过合理的心理学知识疏导,减轻员工精神压力,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进而起到平和社会心态、稳定社会情绪、减少不良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等良好效果,为创立全国一流社会治理品牌,把滨州社会心理服务模式推向全国奠定坚实基础。
心安是更高水平的平安!穆杰认为,平安意味着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安居乐业。人民群众心中有了平安,安全感、幸福感增强了,才是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平安建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1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