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主任闫东:
创新讲好滚烫的长征故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浩宇
10月23日,以“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长征文化”为主题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论坛在遵义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主任、大型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总导演闫东讲述了拍摄《长征之歌》创新讲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故事。
在闫东看来,长征锻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时至今日,一直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人想要研究新中国的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都不能忽视这段历史。
今年年初,六集大型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作为开年大片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播出,同步在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上线推出。截至目前,在总台跨媒体平台总触达5.21亿人次,微博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达10.1亿次,全网总点击量达13.4亿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和普遍好评。
“专题片《长征之歌》以历史纵深与时代高度融合构思,再次具象而深刻地诠释了长征精神。”“该片事实上也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阅评》评价道。
《长征之歌》涉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点位总计近100处,有50多个鲜活故事,其中贵州涉及的公园点位达11处,涉及故事内容包括遵义会议纪念馆数字化保护工程、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从“弄染结盟”、乌蒙回旋战到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熊康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从“中国天眼”到科学家南仁东的故事再到赤水河红军大桥、《红星报》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长征大事记的报道、勃沙特和他翻译的法文贵州地图等6个故事。
同时,老红军的口述历史是片中着力呈现的内容。此次片中使用了33位老红军的口述历史资料,这次又抢救式采访到6位参加过长征的百岁老人。
“我鼓舞大家,要‘用长征精神去创作’,用脚底板踏踏实实走出来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样拍出来的镜头,一定是鲜活的、滚烫的,带有激情和温度的。”闫东表示,长征,不是为了做片子而研究它,而是它已经内化为我们做工作的基本精神。
《长征之歌》摄制组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带着崇敬的心情拍摄,带着发现美好的眼睛拍摄,用最美的画面去呈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使人受到长征精神熏陶的同时,也惊叹于国家文化公园的无穷魅力,产生前往“打卡”的强烈愿望。
2022年3月14日举行外拍全面启动会,近60人的外拍摄制组,兵分六路,历时两个多月,行程4.5万多公里,足迹遍及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的110多个市县,外拍总素材超过400小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4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